羅文茜
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幼兒園也在努力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以此來為幼兒教育提供更加優質的素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中教師要確保教學活動能夠滿足幼兒成長的需求,在此過程中合理應用多種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計科學合理的游戲活動方案,確保幼兒能夠高效地參與游戲活動,強化幼兒的游戲體驗,促進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群體的一個普遍興趣,將課程融入游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是現代幼兒園教學的一大主題。由于部分教師對游戲活動不夠重視,在進行游戲環境的創設時,沒有進行深入觀察。針對該種情況,幼兒園應轉變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定期組織教師學習較新的教育理念,強化教師的理論素養,確保教師能夠更科學地開展游戲教學活動。通過科學開展各種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認識世界,寓教于樂,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利用家長資源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同等重要,強化家園合作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中可通過對家庭資源的合理應用,組織家長參與教學活動,讓游戲真正融入課堂,提升幼兒學習的興趣,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有不少家長認為,既然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應該盡早讓孩子進行知識學習。因此,課程游戲化建設的第一步就是爭取家長的理解。教師要用熱情來感染家長,用專業水平來證明效用。幼兒園可向幼兒家長發放調查問卷,通過班級論壇、校園公眾號和家長會等多種方式與家長交流意見,確保家長共同參與幼兒教育。幼兒園也可以通過頒發榮譽證書表彰優秀家長,調動家長參與幼兒教育的積極性。例如,教師組織幼兒和家長共同表演童話劇《白雪公主》,引導幼兒基于個人興趣選擇角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舞臺表現力。家長的融入為幼兒課程游戲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幼兒在親情互動中提升各種能力。
(二)利用網絡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化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幼兒園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網絡資源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引導幼兒開展“變廢為寶”的游戲時,可上網搜集與變廢為寶相關的視頻資料和圖片資料,制作教學課件。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向幼兒展示廢舊物品制作的各種作品,引導幼兒利用廢舊物品制作自己喜愛的玩具,不僅能夠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而且還能夠促進幼兒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
幼兒園還可利用網絡資源科學構建網絡資源庫,教師可利用網絡資源庫查詢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并對相關資料進行有效運用,確保更好地適應幼兒的學習需求。例如,在開展“端午飄香”活動時,教師可通過網絡搜集相關視頻、圖片等,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從而引出龍舟比賽的游戲活動。網絡技術的運用,為幼兒創建了良好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在游戲中加深對端午節風俗的理解。
(三)利用自然資源
陳鶴琴先生認為:“要擴大兒童眼界,豐富兒童的經驗,要指導兒童向大自然、大社會取教材,在這廣闊的課堂里,有著內容極其豐富、生動形象、富有生命力的活教材。這對于兒童認識自然、了解社會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自然資源為幼兒提供了豐富、開放、有趣的游戲場所和游戲材料,我們要盡力去挖掘大自然賦予的優勢,引導幼兒開展各種游戲活動,在玩中探索,在游戲中學習,真正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健康成長。
幼兒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師在搜集和整合相關資源時,要科學應用自然資源。幼兒對戶外活動具有較高的興趣,自然界中的事物對幼兒來說充滿了新鮮感和吸引力,幼兒教師要針對幼兒的興趣科學利用自然資源,合理設計游戲活動,提升幼兒學習、探索、游戲的主動性,促進幼兒的多元化發展。教師可在戶外教學中引導幼兒收集樹葉、樹枝、花花草草等材料,然后利用收集的材料制作各種模型和粘貼畫,讓幼兒在動手實踐中親近大自然,從而熱愛大自然。
教師除了帶幼兒到戶外收集材料以開展游戲活動外,還可以在幼兒園創設富有自然氣息的教育環境。比如,在幼兒園中種植各種植物或讓幼兒從家中帶綠植到幼兒園,供幼兒觀察、認識、游戲。這些植物應該是生長周期短、生長速度快、變化顯著的植物,這樣有利于幼兒感受到它們的變化。
(四)利用社區資源
《綱要》在總則里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社區是社會和自然的縮影,反映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文明和文化的進步,又具有本地區的特點,包括人文景觀、風俗習慣、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社區設施等。社區環境是幼兒熟知的,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和幼兒園資源相比較,社區資源具有更高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幼兒園在開展游戲化課程時,要引導幼兒走出教室,把幼兒帶入社區,讓幼兒在社會情景中感知、學習,從而獲得真實體驗。
例如,美麗的公園、整潔的道路、歷史遺跡等為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教師要組織幼兒走出幼兒園,走向廣闊的天地,讓幼兒去看、去聽、去觸摸,讓幼兒感受與園內教育截然不同的快樂和收獲。不同的季節,社區有不同的自然風景,可以開展讓幼兒認識各種花草樹木、“找春天(秋天)”等系列活動,讓幼兒了解科學、認識自然。教師也可帶幼兒觀察馬路上的設施、車輛和人們的活動情況,并隨機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使幼兒具有初步的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總之,幼兒園在開展日常教育工作時要合理利用多種資源優化游戲化課程建設,確保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更為深刻的體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使幼兒獲得更好地發展。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