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鳴
課堂教學游戲化符合幼兒發展需要,能為幼兒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高幼兒學習過程的新鮮感,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行動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游戲是一種重要的幼兒教學形式,它可以開發幼兒智力,挖掘幼兒潛能,讓幼兒在充滿快樂的教學氛圍中獲得知識的增長與能力的提升。幼兒的身心發育不成熟,理解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相比,游戲式課堂更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帶給他們更豐富的學習經驗,解放幼兒的天性,全面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核心素養。此外,將游戲應用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可以使書面知識變得立體化、生動化。這樣一來,幼兒就能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知識。教師采用游戲與幼兒園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還有利于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許多游戲不僅需要動腦,還需要體力活動,如奔跑、蹦跳、射擊等,這些運動可以鍛煉幼兒的體力,加強他們的身體素質。
將游戲式教學運用于幼兒園工作的現實意義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保證幼兒積極主動地融入學習過程,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幼兒年齡小,心理、生理尚處于發育階段,在學習過程中很難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游戲教學可以保證教學的趣味性和教學內容的形象化。比如,當教師給幼兒講“懂規則、守規矩”這一生活習慣時,就可以讓幼兒開展角色扮演的游戲,增強幼兒的體驗感,在遵守交通規則的環節中,有的幼兒會扮演交警,有的幼兒會扮演路人,還有一些幼兒會扮演司機。在模擬各種道路交通的情景時,教師需要教會幼兒不同角色所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對違反規則的幼兒進行適當的“懲罰”,在充滿趣味的游戲中讓幼兒掌握教學內容。
(一)教師缺乏游戲教學意識
幼兒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幼兒學習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當前,一些幼兒園打著為幼兒小學教育打基礎的旗號,一味模仿小學的教育模式,將教學活動與游戲分開,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沒有考慮到幼兒特殊的年齡特征,缺乏游戲教學意識,這樣不但不能發揮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而且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二)缺乏創新的游戲模式
當前,許多幼兒園在開展游戲教學時仍沿用一些傳統的游戲形式,缺乏對游戲模式的創新意識,沒有結合時代特點和幼兒特點設計出新的游戲。許多教師還停留在教幼兒玩“鷹抓小雞”“丟手絹”一類的游戲。這些游戲年代久遠,雖然經典,但對當代幼兒的吸引力不足,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現在有一些游戲,不僅趣味性濃,還能提升幼兒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師應該關注教學游戲的發展變化,深入挖掘游戲資源,創新課堂游戲形式,滿足幼兒的需求。
(三)沒有對幼兒游戲精神的培養給予關注
對幼兒來說,培養游戲精神有利于他們今后的成長和學習。游戲能夠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夠給他們帶來快樂。培養幼兒的游戲精神,其實是培養他們快樂生活的能力、克服困難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游戲中經常有勝負之分,但失敗者可以重來,成功也只是暫時的,享受過程是游戲的最主要意義。這種關注過程、看輕結果的態度也是游戲精神的一種。許多教師不重視幼兒游戲精神的培養,認為游戲只是一種娛樂、消遣的手段,沒有真正認識到游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游戲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教師如果善于利用它,游戲將會是課堂教學強有力的助推器。
(一)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創造情境
幼兒園教學應采用更生動的教學模式豐富幼兒的課堂體驗。教師要把游戲活動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積極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游戲空間、時間、道具等,使幼兒能更安全、更積極地參與教學游戲活動。同時,教師還應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狀況選擇適宜的游戲形式,在游戲過程中給予幼兒支持與幫助。比如,在講解《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時,教師可以考慮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創設教學情境。先給幼兒講大概的故事,然后讓幼兒自發分組,選擇想演的角色,最后合作表演出故事內容。角色扮演類游戲是幼兒最常見的游戲形式,也是最能激發幼兒興趣的游戲。它不僅能提升幼兒的理解能力,還能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對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表演類游戲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對故事中一筆帶過的人物進行逐步擴展和藝術加工。舉例來說,教師可以用“矮人天生就是矮人嗎?”這類問題激發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思考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編寫故事情節,展現幼兒的才智。
教學過程中,創設游戲情境可以使幼兒更積極地融入課堂活動中,使他們注意力更集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此,幼兒教師應積極創設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獲取知識、鍛煉能力。教師創設的游戲情境必須與教學內容高度結合,將游戲與教學緊密聯系起來。教師還要多與幼兒互動,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增長知識。
(二)游戲應體現目的性
幼兒教學要想真正做到游戲的完美融合與有效運用,就需要充分發揮游戲的趣味性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在游戲活動過程中不必過分強調理論,過于刻板的理論知識往往會導致幼兒產生排斥心理。教師應注意利用游戲達到教學目的。比如“蘿卜蹲”是一種身體運動游戲,能有效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提高幼兒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適合在教學中應用。
(三)創新競賽模式
當前幼兒園教學內容單一、形式粗放,難以適應當今多元化的教學環境。單一的游戲內容會使幼兒感到無聊,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達不到游戲教學的作用。教師應不斷創新游戲方法,完善游戲資源,豐富游戲活動的主題、形式,結合當前的熱點話題和熱門內容,挖掘幼兒的興趣點,充分發揮游戲教學的作用。
幼兒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應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游戲環節,通過游戲提高幼兒的課堂學習效率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學習知識。教師要對教學游戲進行多層次的設計,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10以內的數字時,教師可以舉行小型競賽游戲,為幼兒準備一定數量的鉛筆、橡皮、尺子等,讓幼兒記住這些物品的數量。然后,教師將物品收起來的同時向幼兒提問物品的數量,對回答正確的幼兒予以獎勵,從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這樣的競賽游戲可以讓教學活動更具趣味性,也能促使幼兒主動思考,幫助幼兒快速掌握基本知識。
(四)樹立科學的游戲教學觀念
缺乏科學、合理的游戲教學觀念會使教師的效率大大降低,達不到教學目的。為此,教師需要樹立科學、合理的游戲教學觀念,將教育與游戲緊密聯系在一起,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本性,對幼兒做好正面的指引,努力激發幼兒的主導作用,推動幼兒的快樂成長。
課程游戲化豐富了幼兒園課堂的教育形式。教師應學會運用游戲活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幼兒的專注力,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和合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