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容
骨質疏松為是一種全身性骨病,引發機制為骨量減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特征為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2016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骨質疏松的患病率高達36%,患者以女性居多。由于骨質疏松的早期癥狀不明顯,很多人是在腰背疼痛難忍,或者骨折后才去就醫,但這時早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因此,臨床上也將骨質疏松稱為“隱性殺手”。因骨質疏松引發髖部骨折的病例中,有20%~25%的患者會在骨折后的第一年因各種并發癥而死亡,幸存的患者中,大約有50%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由此可見,骨質疏松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重視骨質疏松問題,在骨質疏松初期實施干預,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骨折的概率。
(一)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是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起經常運動的人,長期缺乏運動的人更容易骨質疏松。經常運動的人不易患骨質疏松,原因是運動時神經內分泌系統會給骨骼提供充足的營養,這種調節機制可以增加人體的骨鈣含量。另外,運動還能給骨骼帶來一定的機械刺激,這種刺激可以加強骨細胞的活性,增加骨的形成。缺乏運動的人,骨骼缺少足夠的良性刺激,就無法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好處,從而極易患上骨質疏松。
(二)遺傳因素
骨質疏松帶有遺傳性特征,如果母親患有嚴重的骨質疏松,兒女患上骨質疏松的概率就比一般人高。
(三)疾病因素
引發骨質疏松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雌激素減少。女性絕經、做卵巢切除手術都會導致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骨量丟失,從而發生骨質疏松。
(四)失用因素
需長時間固定的骨折人群以及需長時間臥床的患者,患骨質疏松的概率也非常高。人的身體長期處于靜止狀態時,肌肉活動量大幅減少,就無法為骨骼提供足夠的刺激。這種情況下骨骼無法維持正常的代謝,骨骼中的鈣質會溶出,并隨著尿液一起被排出,最終引發骨質疏松。
(一)疼痛
腰背痛是骨質疏松最常見的癥狀,在癥狀為疼痛的骨質疏松患者中,腰背痛的占比達到70%左右。腰背痛一般沿著脊柱擴散至兩側,當處于仰臥或坐位時,痛感會有所降低,但直立時后伸、久站、坐位都會加劇疼痛;相較于夜間和清晨醒來時,日間疼痛感要輕一些;咳嗽、肌肉運動、大便用力均會加重痛感。骨質疏松癥還可能引起急性疼痛,這主要是胸椎、腰椎壓縮性骨折引起的,這類疼痛通常在2~3周后就會減弱,一些患者會表現出慢性腰痛。如果對相應的脊神經予以壓迫,還會出現四肢放射痛、肋間神經痛等,也可能出現類似急腹癥的上腹痛。倘若脊髓、馬尾受到壓迫,則膀胱、直腸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二)身長縮短、駝背
此種癥狀多出現在疼痛后。脊椎椎體前部的組成多為松質骨,且這一部位也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較大,其中負荷量最大的是第11節、第12節胸椎及第3節腰椎,容易壓縮變形,導致脊椎前傾,背曲加劇,最終形成駝背。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骨質疏松越來越嚴重,駝背曲度也會不斷變大,進而導致膝關節攣拘顯著。人的椎體共有24節,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大約為2厘米,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毫米,身長平均縮短3~6厘米。
(三)骨折
骨折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一個并發癥。秋冬在濕滑的地面行走時如果不慎跌倒,患者很容易發生骨折,而這也是醫學上所謂的脆性骨折。通常胸腰椎、髖部、手臂遠端是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發生第一次骨折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再次骨折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四)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彎和胸廓畸形都會影響肺部,使肺活量的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因此,骨質疏松患者常會出現胸悶、氣短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
(一)喝骨頭湯能防止骨質疏松
實驗證明,一碗牛奶的鈣含量遠比一碗骨頭湯高。骨頭湯不僅鈣含量不高,由于含有很多骨內脂肪,長時間食用還可能引起其他健康問題。預防骨質疏松,應盡可能多樣化飲食,少食油膩,養成喝牛奶的習慣,但蛋白質和咖啡因的攝入不應過多。
(二)治療骨質疏松癥等于補鈣
骨代謝的異常是導致骨質疏松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單純補鈣并不能治療骨質疏松,最主要的還是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預防骨折,患者應選擇到正規醫院接受診治。
(三)骨質疏松癥是老年病,與年輕人無關
骨質疏松癥并非老年人特有。年輕人如果不注意運動,過度挑食節食,沒有形成均衡的飲食結構,骨骼質量無法達到理想標準,也可能患上骨質疏松癥,年輕女性尤其要注意這些問題。
(四)老年人治療骨質疏松癥為時已晚
很多老年人覺得骨質疏松癥難以逆轉,到年老時治療為時已晚,故選擇放棄治療。骨質疏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老年人一旦發現患上骨質疏松應當立即就醫,這樣可以極大減輕身體的疼痛,提高生活質量。
(五)靠自我感覺發現骨質疏松癥
大部分骨質疏松癥患者在患病初期沒有明顯癥狀,所以很難通過自查發現該病。高危人群不管有沒有癥狀,都應該定期檢查骨密度,以便盡早發現病情。
(六)骨質疏松癥是小病,治療無須小題大做
骨質疏松癥的問題不僅僅是會導致患者腰酸腿痛,更嚴重的危害是容易發生脆性骨折,特別是老年患者,如果發生髖部骨折,患者不得不長期臥床,死亡率很高。
(七)骨質疏松可以自行用藥治療
若患者已經確診為骨質疏松,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接受專科醫生的綜合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同病因導致的骨質疏松治療方案不同,只有對癥用藥才能有效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
(八)骨質疏松容易骨折,宜靜不宜動
體育鍛煉可有效防止骨質疏松。因為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刺激骨骼,增加骨量,保持骨密度和骨強度的正常。如果不注意身體鍛煉,運動量過少,肌力減退,骨質疏松的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此外,缺少運動也會影響關節的靈活性,極易跌倒,骨折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九)骨折手術后,骨骼就正常了
一旦發生骨折,就說明骨質疏松癥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了。骨折手術只是治療局部病變,并不能從根本上降低全身骨骼發生骨折的風險。所以,患者除了要積極治療骨折外,還應進行骨骼健康檢測,請專科醫生進行診斷和對癥治療,以免骨折再次發生。
(一)補充VD是預防骨質疏松的重要手段
預防骨質疏松,曬太陽是最簡便實惠的一種方法。將皮膚暴露在太陽光下,人體可以自己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是保持骨骼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質。年輕人要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每周曬太陽40分鐘左右即可,老年人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變弱,每周應至少曬太陽60分鐘,才能保證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曬太陽時,必須確保身體15%的皮膚暴露在陽光下。如果無法保證充足的日照,患者也可以食用維生素D補充劑,或者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
防治骨質疏松癥,應從兒童時期開始。家長要為兒童飲食提供足夠的鈣質,多吃牛奶、豆腐、蝦皮、紫菜等鈣質豐富的食物。不論是嬰兒期,還是青春期均應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同時要補充維生素D。鈣在體內的吸收離不開維生素D的參與,部分兒童明明在補鈣,但檢查還是存在缺鈣的情況,究其原因就是體內維生素D不足。
(二)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多喝牛奶
人在還沒有到35歲時,骨代謝十分旺盛,攝入的鈣會很快被骨骼吸收。這一時期人體的骨鈣含量非常高,骨骼也最強壯。35歲之后,骨丟失會比骨形成大,體內的含鈣量每年都會減少。35歲之前讓骨骼最大化地儲存鈣,能夠為今后的骨骼健康打下良好基礎,避免中年后骨量不足。
補充維生素D的同時,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可以使骨骼更強壯。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富含鈣質的食物,比如,100克沙丁魚含有220毫克的鈣;100克帶皮干蝦含有200毫克的鈣;100克蘿卜葉含210毫克的鈣;100克干紫菜含有290毫克的鈣;100克凍豆腐含有590毫克的鈣。牛奶的鈣含量也非常豐富,每100克牛奶約含有104克鈣,而每天早上喝一杯200毫升的牛奶,即可輕松補充鈣質。
(三)適度運動預防骨丟失
一些有氧運動可以加強肌肉力量,刺激骨骼,增強骨骼質量和骨密度,有效降低骨質疏松的發生率。因此,骨質疏松癥患者最好每天都到室外進行鍛煉,快走、慢跑、跳繩等均可達到較好的鍛煉效果。室外鍛煉不僅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增加,加強關節的靈活度,還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幫助鈣的吸收。
(四)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引發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吸煙、大量飲酒、高鹽飲食、過量飲用咖啡、長期飲用碳酸飲料等,這些都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甚至加速鈣的流失。吸煙可引起鈣吸收減少,尿鈣排泄和糞鈣的排泄增加。煙草中的煙堿還會抑制成骨細胞增殖,使其成骨作用減弱,溶骨作用增強,從而使骨量減少。此外,有吸煙史的婦女絕經都比較早,吸煙會使雌激素水平降低,還會影響雌激素替代治療的效果。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遠離煙酒,可以有效預防骨質疏松。
(作者單位: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