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巍弘
一、老字號聲像檔案的特點和價值
(一)老字號聲像檔案及其特點
老字號是指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知名度高、影響力大且產品和工藝水平被社會廣泛認可的工商業。歷史上,每次重大的社會變革都對老字號產生深遠的影響,老字號企業承載了幾代人的集體記憶,既是歷史的縮影,也是商業文化乃至社會記憶的載體。2006年4月商務部發布的《“中華老字號”認定規范(試行)》將“中華老字號 China Time-honored Brand”定義為“歷史悠久,擁有世代傳承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1]除了國家層面對“中華老字號”的認定,近年來各地也陸續對省級和市級老字號進行認定。這些舉措都是為了保護和扶持老字號,提升老字號品牌影響力,增強老字號企業活力,發揮老字號品牌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老字號檔案記錄著老字號企業的核心技術、工藝流程和經營模式,也反映著這些企業的興衰。老字號檔案是指老字號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原始記錄。這些檔案內容豐富,載體多樣,真實地記錄著企業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其中,不同存儲介質和記錄格式的聲像檔案頗具研究價值。聲像屬于視覺和聽覺符號系統。聲像檔案,是指機構和個人在各種社會活動中形成的記錄聲音或影像的檔案。[2]與以文字為主要信息符號、以紙張為主要載體形式的檔案類別相比,聲像檔案能更直觀、形象地記錄和傳遞連續的動態信息。早期聲像檔案的載體形式包括錄音帶、錄像帶、磁帶和光盤等,一般包括輔助文字說明。數字環境下,聲像文件直接依靠數字設備生成,數字形式成為現階段聲像檔案主流的表現形式。
老字號聲像檔案是老字號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實存數量有限、載體脆弱、保管難度大而格外受到重視。老字號聲像檔案在直觀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在憑證價值和情報價值方面權威性強。與紙質檔案相比,老字號聲像檔案在記錄老字號工藝特點,再現老字號發展歷史場景等方面說服力強。但聲像檔案的載體形式和讀取方式使其在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面臨一些技術性和專業性問題,值得研究。
(二)老字號聲像檔案的價值
老字號聲像檔案直觀地記錄著老字號企業篳路藍縷、開拓前行的經歷,也是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對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開發進行深入研究,可以充分體現老字號聲像檔案在企業文化傳承、城市記憶建構等方面的價值。
首先,老字號檔案憑證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在法律方面的價值不容小覷。以稻香村商標歸屬權為例,蘇州稻香村和北京稻香村的商標之爭歷經多年,“稻香村”商標是由前保定稻香村食品廠廠長經手注冊,這一事實無人否認,因為筆者在采訪時也確實見到照片等佐證材料。
其次,老字號檔案的品牌價值經常與經濟價值密切關聯。在企業兼并過程中,老字號品牌的保護與傳承是企業生存的基石。以保定槐茂為例,“三百年老字號,九代人吃槐茂”的企業宣傳語也是有大量聲像檔案提供支撐的。
再次,老字號聲像檔案除了具有檔案本身固有的憑證價值和情報價值外,在業務交流、品牌塑造、文化傳承和記憶建構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這些價值又使老字號聲像檔案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從城市記憶的視角看,老字號聲像檔案不僅是企業悠久歷史和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城市記憶的載體。老字號聲像檔案生動地記載著城市的變遷、可以真實地再現歷史場景,后人在查詢相關歷史信息時能真切地了解產品或技藝的原貌和企業的發展,追尋城市記憶時能獲取身臨其境的感覺。聲像檔案可以滿足社會公眾緬懷過去、追尋城市記憶等方面的文化需求。
二、老字號聲像檔案在城市記憶建構中的作用
(一)我國城市記憶建構理論與實踐
檔案與“記憶”一詞產生關聯,源自學科邊界的拓展與學科的交叉。從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émile Durkheim,1858-1917)提出“集體意識”概念[3],到他的弟子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1877-1945)于1925年引申出“集體記憶”概念[4],再到美國學者保羅·康納頓(Paul Connerton)對“社會記憶”的闡釋[5],可以看出社會記憶理論具有清晰的發展主線。前國際檔案理事會主席布萊邦于1950年在第一屆國際檔案大會上提出,檔案是一個國家的“記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2年發起的世界記憶工程(Memory of the World,MoW)逐漸強化“記憶”理念在各類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特殊作用。我國檔案學界持續跟進,不斷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對社會記憶展開研究。中國世界記憶工程全國委員會于1995年成立。國家檔案局作為中國世界記憶工程的成員單位,于2000年啟動了“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程”。
“檔案不僅是社會記憶的一種重要載體,而且是建構社會記憶的一種重要資源”[6]。伴隨著“個人記憶”“家庭記憶”“區域記憶”“機構記憶”“國家記憶”和“社會記憶”等說法被檔案學界接受,“檔案記憶觀”逐步形成。“檔案記憶觀”不僅為檔案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研究方法,也為城市記憶建構提供了理論支撐。“城市記憶”因其契合時代背景、可操作性強,逐漸成為檔案學界較為常見的研究課題。在城市記憶建構實踐過程中,檔案部門主導的“城市記憶工程”成為典型代表。自2002年青島市檔案館率先啟動“城市記憶工程”以來,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長沙、濟南、重慶、沈陽、武漢、大連、蘇州、丹東等多個城市的檔案部門開始就如何留住城市記憶進行了實質性的工作[7]。早期“城市記憶工程”的開展多定位于對城市中正在消逝的或具有明顯歷史價值的古遺址、傳統特色民居、老街舊巷、老字號店鋪、民情風俗區域等進行記錄,以文字、照片、錄音、錄像、實物等為載體進行檔案式保存。隨著工作的深入,“城市記憶工程”逐漸向“深度記憶”拓展,開始加強對表現當地人文和歷史的民風民俗、民間藝術、老字號、家族史、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資源的收集與開發。“城市記憶工程”實施過程中,檔案部門在利用攝影、拍照等方式全面記錄城市面貌的同時,對歷史上已經形成的影像資料格外重視并進行搶救。在眾多承載城市記憶的各類文化遺產中,老字號聲像檔案從多個維度記錄著城市的歷史。從舊城遺韻到時代變遷,老字號聲像檔案在城市記憶建構的價值和作用獨樹一幟。
(二)城市記憶建構視角下老字號聲像檔案的作用
1.記錄老字號企業的發展狀況
老字號工商業從創辦到發展,企業品牌從塑造到推廣,傳統技藝的延續與創新,以及產品的更新換代、工匠精神的傳承,都得依靠檔案的留存得以實現。在眾多的老字號檔案中,聲像檔案的直觀性和紀實性尤其突出,特別是在反映老字號企業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活動和事件方面,聲像檔案具有獨特的作用。老字號聲像檔案承載的信息,不僅反映了老字號企業的發展,也是城市記憶構建的生動素材。
2.反映城市的變遷和文化傳承
從城市記憶的視角看,老字號聲像檔案記錄的內容豐富直觀,記錄手段形象生動,所具有的原始記錄性和歷史憑證價值說服力強。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不僅是企業發展的見證,在記錄城市歷史發展軌跡和城市變遷方面的價值不可替代。一方面,城市的快速發展對城市原有街區和布局的沖擊不可避免。從旅游信息資源的角度看,一線城市地圖更新的頻率越來越快,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城市失憶現象非常嚴重。這也是目前各地開展“城市記憶工程”主要目的之一。另一方面,城市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文化特質會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時代特點。城市中尤其是老城區中的老字號是幾代人的美好回憶,老字號檔案中蘊藏的城市文化符號承載著城市的文脈。老字號聲像檔案在記錄事物的客觀性、真實性方面效果明顯,既是城市文化的沉積,又是探尋城市記憶的源泉。
3.傳播地域文化,增強城市歸屬感
文化的縱向傳承和橫向傳播同為重要,檔案記錄歷史和傳播文化的作用與之相對應。老字號聲像檔案能生動形象地反映出城市最原生態的聽覺和視覺信息,展現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城市記憶的建構和地域文化的傳播是一個城市軟實力的體現,而城市的文化軟實力又和城市的歸屬感密切相關,成正比例關系。歸屬感又是人們實現自我身份認同的有效渠道。老字號聲像檔案記錄的老字號的發展瞬間,既是城市記憶的切片,又是人們記憶的切片,所代表的城市底蘊和文化能增強人們對城市的歸屬感。
三、面向城市記憶構建的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策略
城市記憶的建構是文化傳承與文化傳播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檔案信息資源是城市記憶建構的基礎性資源,老字號檔案是城市記憶建構的重要素材。在紀實性方面,老字號聲像檔案的獨特價值能為城市記憶構建提供鮮活的素材支撐。探討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策略可以有效助力“城市記憶工程”的開展。
(一)以檔案記憶觀為指導原則
檔案學的學科特點使檔案界在城市記憶建構中具有天然的優勢。在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工作中,檔案學可以為城市記憶構建提供理論支撐。
在“城市記憶工程”的進程中,老字號檔案是重要的資源。“城市記憶工程”是檔案記憶觀的重要體現。檔案記憶觀以社會記憶的構建為基礎,為老字號聲像信息資源開發提供了工作坐標。弗朗西斯·布勞認為,“社會記憶也成為看待歷史的新模式,它超出了檔案的范疇,因為它是從情景的視角來證實過去。檔案學正在發生一次文化上和學術上的轉移——從歷史的角度狹義地建構過去轉向根據社會記憶廣義地建構過去。”[8]馮惠玲認為,“檔案是建構集體記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檔案工作者有責任通過自身的業務活動積極主動地參與集體記憶的建構、維護與傳承。”[9]檔案記憶觀為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提供了全新的視野和思維方式,老字號聲像檔案開發策略要以反映城市的個性底蘊和文化氣息為目的。
(二)以相關法規標準為工作依據
遵循檔案政策法規和標準、規范操作,應成為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的工作基準。老字號聲像檔案情況復雜,從所記錄信息的方式看,早期模擬信號的聲像檔案體量龐大,數字格式的聲像檔案也在持續增長,但老字號企業在檔案管理方面、尤其是聲像檔案管理方面比較滯后。無論是在聲像檔案管理層面,還是在聲像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層面,相關工作的開展要遵循電子文件和錄音錄像檔案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如GB/T 18894-2016《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規范》、DA/T62—2017《錄音錄像檔案數字化規范》、DA/T63—2017《錄音錄像類電子檔案元數據方案》和DA/T 78—2019《錄音錄像檔案管理規范》等。此外,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工作還要充分考慮不同城市以及同一城市不同歷史階段的差異性,因為不同城市在地域、歷史背景、城市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會造成其城市記憶構建的側重點不同,這就要求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突出歷史現場感、準確反映老字號的歷史和傳統工藝、表現出強烈的時代特點等。
(三)學科支撐與技術支持并重
在“城市記憶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檔案部門征集的老字號聲像檔案和檔案工作人員常年深入一線用數字技術留存的關于老字號的影像資料非常珍貴。在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開發過程中,“高齡”和模擬信號的聲像檔案搶救工作經常成為信息資源開發工作的一部分,這是調研中發現的一個現象。反映老字號悠久歷史的模擬信號的聲像檔案的數字化問題尤為緊迫,這個問題在老字號企業的檔案部門也頗具代表性。無論是從內容層面還是載體和技術層面,都要求對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確定優先原則。一方面,早期的老字號聲像檔案均以模擬信號為記錄方式,模擬信號易衰減,載體易老化,讀取設備已退出歷史舞臺。從檔案學學科視角看,高齡聲像檔案比高齡紙質檔案的搶救更為迫切。我們知道,紙質文件的背景、結構和內容是固化在紙張上的,其中任何一項的變化都會影響紙質文檔的完整性從而破壞其作為檔案所具有的原始憑證價值。但高齡紙質檔案的信息獲取不面臨設備的讀取問題,而模擬信號的聲像檔案在面臨讀取問題的同時,還面臨信號的衰減問題,這種衰減顯現加速且不可逆。數字信號具有不失真、載體靈活、易于長久保存、便于網絡存儲和傳播等諸多特點,有利于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和檔案編研工作。這就要求在進行信息資源開發時要優先對模擬信號的聲像檔案進行數字化保護和開發。另一方面,即使是數字格式的老字號聲像檔案,也面臨軟硬件平臺的升級問題,其著錄方式和元數據保障都是信息資源開發的基礎。在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工作中,要在充分重視內容珍貴程度的同時,兼顧聲像檔案的記錄格式、存儲介質、數據遷移等問題,保證信息資源開發內容和選題的延續性,以滿足城市記憶建構的需求,這也是老字號聲像檔案的特殊性決定的。
以延續城市記憶為工作出發點對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進行開發,要平衡考慮內容和載體的問題,要以珍貴、特色、歷史價值等要素為優先原則。在數字化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聲像檔案的文件格式和平臺的兼容性問題。老字號聲像檔案直觀地保留和再現著城市歷史,相關開發成果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成長經歷的公眾所接受。
(四)拓寬檔案編研工作的發展空間
檔案編研在城市記憶構建中處于核心地位。老字號聲像檔案編研工作有助于拓寬“城市記憶工程”的發展空間,更好地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深化城市記憶研究,拓展城市記憶構建的深度和廣度。
與其它種類或載體形式不同的檔案相比,老字號聲像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方式有其特殊性。從技術角度看,歷史上聲像檔案的生成總是與新型載體介質和記錄技術同步;從內容層面看,老字號聲像忠實地記錄著老字號的變遷,從一個側面反映著城市歷史的風貌。老字號與城市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密切關聯,甚至就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共同維系著城市的文化根脈。在對各類文化遺產進行固態保護和活態傳承時,文化遺產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工作意義突顯。老字號聲像檔案記錄信息直觀、生動,在體現城市遺風舊貌和反映歷史積淀方面真實、形象、作用明顯。同時,老字號聲像檔案本身也具有原生態的文化余韻和文化底蘊,在繼承傳統文化、延續社會記憶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強調老字號聲像檔案編研工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會增加城市記憶超越時空的歷史感。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信息資源開發時,要充分重視與聲像檔案相關的文字資料。
(五)用新媒體宣傳開發成果
在城市記憶建構中,聲像檔案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聲像檔案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支持,同時,也為開發利用成果的宣傳提供了便捷。檔案部門依靠聲像檔案形成的編研成果反映城市發展的軌跡,就是為了用直觀的方式傳承歷史、傳播文化。老字號聲像檔案是反映老字號發展最原生態的、生動的信息載體,反映著不同時期老字號的直觀的歷史片段。隨著現代聲像技術的發展和“城市記憶工程”的推進,老字號聲像檔案的潛在價值不斷被發現。發掘老字號聲像檔案的價值可以促進“城市記憶工程”的可持續發展,也將擴大老字號聲像檔案開發成果的宣傳力度。各地通過主流媒體宣傳老字號聲像檔案的編研成果,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新媒體環境下,以“三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和新應用為老字號聲像檔案編研成果提供了廣闊的宣傳空間。老字號聲像檔案與數字環境下的可視化應用和傳播方式十分契合。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新應用,可以使老字號聲像檔案開發成果的傳播更為迅捷,受眾更加廣泛,這有助于提升老字號的品牌形象,延續城市文脈,使城市的現代化進程與城市的記憶建構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中華老字號”認定規范(試行)[EB/OL]. (2006-05-08).[2021-07-20].http://ltfzs.mofcom.gov.cn/article/aw/200605/20060502127900.shtml.
[2]馮惠玲,張輯哲.檔案學概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41.
[3]【法】涂爾干.社會分工論[M].渠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屋,2000.
[4]【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M].畢然,郭金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美】保羅·康納頓.社會如何記憶[M].納日碧力戈,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尹雪梅,丁華東.社會記憶視角下檔案記憶建構探析[J].浙江檔案,2009(05):24-26.
[7]郭紅解.對“城市記憶工程”的考察和思考[EB/OL].(2009-03-20).[2021-07-20].http://www.archives.sh.cn/shjy/shzg/201203/t20120313_9195.html.
[8]【美】弗朗西斯·布勞因.檔案工作者、中介和社會記憶的構建[J].中國檔案,2001,(09):48-51.
[9]馮惠玲.檔案記憶觀、資源觀與“中國記憶”數字資源建設[J].檔案學通訊,2012,(03):4-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檔案局科技項目“社會記憶視域下河北省境內老字號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0-R-0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