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力
摘 要: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會帶領幼兒開展戶外區域游戲,在游戲中部分幼兒會出現帶有攻擊性的行為。表面上攻擊性行為不利于幼兒成長,實際上在其行為后對其進行有效指導,可以幫助幼兒提升社會意識。教師需要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對幼兒攻擊性行為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方法對幼兒情緒進行引導。本文主要對戶外區域游戲中幼兒出現的攻擊性行為進行分析,針對幼兒的行為加以指導,采取有效方法幫助幼兒提升社會意識。
關鍵詞:戶外區域游戲;幼兒;攻擊性行為;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1-0057-02
【Abstract】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teachers will lead children to carry out outdoor area games,in which some children will have aggressive behaviors. On the surface,aggressive behavior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young children,but in fact,effective guidance to them after their behavior can help young children to improve their social awareness. Teachers ne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s during children's games,and take effective methods to guide children's emotions.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young children in outdoor games,provides guidance to young children's behavior,and adopts effective methods to help young children improve their social awareness.
【Keywords】 Outdoor area game;Young children;Aggressive behavior;Guidance strategy
幼兒階段的孩子,處于情緒波動幅度較大成長范圍。在游戲或者一些活動中,很容易因為小事導致情緒波動出現攻擊性行為。這種攻擊性行為不及時引導,幼兒會受到其他同伴的排擠,對于幼兒自身的身心發育也會造成影響。同時,對于幼兒出現的攻擊性行為,教師與家長都高度重視,多觀察幼兒行為,找到攻擊性行為產生的真正原因,采取措施解決幼兒不良行為,保障幼兒身心健康。
1.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表現與危害
(1)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表現
幼兒教育活動中,會有區域活動教學,教師會帶領學生在區域內進行游戲。期間,幼兒會因為一些原因導致攻擊性行為出現。幼兒這種行為也被稱為侵犯行為,幼兒通常會產生肢體上的侵害,對其他人采取打人、咬人等行為;還有一種是權利侵害,例如,幼兒A搶奪幼兒B的玩具等,有霸道的心理;此外,心理傷害也是攻擊性行為的一種,表現為挑唆等行為,進而上升到最后一種行為,對他人叫罵。
(2)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危害
幼兒在開展區域性活動中,產生攻擊行為的可能性較高。并且在不同區域開展游戲時,幼兒會在娛樂的過程中自行獲取需要的工具,這樣造成攻擊性行為產生的頻率高于室內活動。攻擊性行為對幼兒的心身健康極為不利,并且幼兒無法自主地解決行為,會采取告狀的方式請求教師的幫助,得不到幫助就會以大哭大鬧的方式來宣泄情緒。幼兒本身的指控能力就差,在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同時,會以將情緒發泄在同伴身上,毀壞行為獲得快感,這也使得攻擊性行為升級。攻擊性行為如不早日矯正,對于幼兒的未來發展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這種行為將伴隨著幼兒一同成長,直至成年時期,將不良的情緒越演越烈,嚴重時還會導致其走上犯罪道路。
2.有效幫助幼兒學會正確人際交往
(1)師生構建和諧關系
幼兒時期,師生關系的融洽程度,對于幼兒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學中,幼兒平時接觸最多的對象就是教師,接觸時間甚至超過家長。教師的舉止對于幼兒會產生影響,教師與幼兒之間友愛,保持平等的狀態。但是教師在幼兒心中會有獨特的地位,幼兒會對教師產生崇拜的想法。教師與幼兒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對于幼兒健康發展,減少攻擊性行為有著極大的幫助。
(2)幼兒與同伴和諧相處
幼兒之間的和諧相處,也是幼兒未來人際交往的相處之道。教師在幼兒教學中,需要利用游戲等活動方式,幫助幼兒意識到同伴的重要性,建立彼此之間的協作關系,鼓勵幼兒團結友愛同伴,樂于分享,提升人際關系。
(3)家長積極配合
教師需要盡可能多組織課外活動,邀請家長前來幫助幼兒共同培養交往能力,使幼兒充分感受家庭的溫暖。家長也可以邀請幼兒的同伴來家里做客,或者帶領幼兒去同伴家里串門,增強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在同伴家里玩耍的過程中,便于掌握交往技巧,提早讓幼兒接觸社會,對于幼兒的未來發展十分有益。
3.幼兒攻擊性行為矯正策略
(1)善于觀察找出原因
幼兒年齡較小,在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同時,教師如果言語粗暴會導致適得其反,嚴重時還會給幼兒的心理留下陰影。幼兒在戶外區域有游戲中出現攻擊性行為時,教師不應該先去制止,而是需要冷靜的去觀察,找到引發幼兒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根據原因進行分析,采取對應的手段去處理幼兒攻擊性行為。教師需要充分考慮,直接對幼兒行為進行處理,對于涉事幼兒與其他幼兒都會造成不良影響,教師需要保證態度溫和,照顧幼兒的情緒,在此基礎上對幼兒行為進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