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榮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研究成了推動幼兒園發展的關鍵環節。教育互補作為以幼兒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可以將家庭與幼兒園聯系起來,為幼兒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帶來了助力。本文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驗,先對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互補意義進行分析,之后對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互補措施予以討論。
關鍵詞:幼兒教育;家庭教育;教育互動;措施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1-0019-02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quality education,doing a good job in preschool education research has become a key link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s. Educational complementarity,as an education model centered on young children,can link families and kindergartens,and contribute to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omplementary significance of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education,and then discusses the complementary measures of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education.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Educational interaction;Measures
1.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互補意義
家庭、幼兒園作為幼兒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兩個“陣地”,將兩者之間有效的結合到一起,實現教育工作的有效互補,能夠讓幼兒教育工作質量、效率獲得顯著的提升,這對于推動幼兒教育工作水平進步起到了關鍵作用。
(1)構建統一教育環境
從當前的幼兒教育工作來看,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互補模式的有效開展,能夠有效構建起統一的教育環節,這對于推動和提升幼兒教育工作水平的進步帶來重要助力。傳統的幼兒教育工作中,幼兒教育更多以教師方面為主,這會導致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家庭環境之間的差異性。例如教師在幼兒園中要求幼兒在飯前便后要洗手,但在家庭生活中存在部分家長飯前不洗手的情況,這就導致幼兒在認知上出現了搖擺,導致幼兒教育工作質量受到影響。所以,做好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互補模式的開展,能夠讓家長與教師站在統一戰線上,最大限度為幼兒布置和設計出最佳的成長環境和空間,這可以讓幼兒在統一的環境下獲得良好的教育和成長,幼兒教育工作目標由此得以實現。
(2)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在幼兒教育的素質教育目標當中,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基礎內容。縱觀以往的幼兒教育工作,絕大多數教育方針都是圍繞知識教育為主,尤其是小學化傾向讓幼兒教育工作迷失了自我。在家庭與幼兒園互補教育模式有效實施的狀態下,家長和教師可以在相互交流、配合的前提下完成相互監督,這可以最大限度保證幼兒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當幼兒在這種教育環境、模式下予以成長時,他們的認知觀念、語言行為、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會得到有效提升,幼兒素質教育目標由此得以實現。
(3)推動幼兒教育進步
在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幼兒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我們必須要能夠做到在滿足幼兒成長需求的同時,做好教育工作的創新。這要求教師必須做好教育理念、方式等方面的學習,加強與家庭、社會之間的有效聯系,讓幼兒教育工作變得更為科學、高效。例如傳統的幼兒教育主要側重幼兒的思維、觀念、行為教育,但其教育多以獨立的方式予以出現,即幼兒教育與家庭、生活是分離開來的。雖然,思維、觀念、行為仍是當代幼兒教育工作的重點,但其要求教師能夠帶領幼兒到生活中去體驗和感知,這要求教師必須要加強與家庭之間的溝通和聯系,通過與家長之間的有效互動、協作,為幼兒構建一個優質的成長環境,讓他們能夠以更好的狀態去進行知識探究和學習,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成長和進步。所以,做好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互補模式的開展,是推動幼兒教育進步的重要選擇。
2.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互補措施
從當前的幼兒教育工作發展模式來看,想要實現對幼兒的有效教育,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互補模式的有效開展。
(1)明確教育理念,開展家園共育模式的設計
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想要實現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之間的有效互補,就必須要保證家長能夠充分的信任教師,與教師形成教育觀念的統一,并愿意主動的配合教師開展相應工作,為幼兒教育工作做貢獻,發揮出自己的教育價值。目前,很多家長存在將幼兒送到幼兒園后,自己就可以不用過多的操心幼兒教育方面的觀點,這種觀點不僅是錯誤的,還是極其不負責任表現。因為,在任何成長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影響都是幼兒園、教師所無法替代的,我們想要讓幼兒獲得更好的成長,就必須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互動,通過召開家長會等方式,來明確教育理念,完成對家園互補、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設計。例如本園會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會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匯報周期內的教育成果,分享幼兒的成長歷程,讓家長了解幼兒的日常生活;
第二,教師公布接下來一個教育周期內,本園、本班的主要教育方針,包括教育核心、活動設計等,方便家長了解未來教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