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伴隨著國民財富的快速積累,財富管理已成為國內金融機構戰略轉型發展的重點業務領域,其不僅可以為銀行體系沉淀大量的低成本存款,同時亦可以幫助諸多相關金融機構廣泛吸收個人及企業客群,大幅提高中間業務收入、產品管理費收入、銷售傭金收入以及咨詢顧問費等直接收益。另外,財富管理業務的綜合型、復合型運轉要求也將進一步發揮系統內協同發展循環價值效應,有效提高客戶的品牌忠誠度與綜合貢獻度,由此帶來更大的間接收益。本文在分析借鑒中美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格局及商業模式對比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國內金融機構財富管理轉型提出五大重點轉型發展方向。
一、財富管理已成為國內金融機構戰略轉型發展重點領域
(一)財富管理市場潛力巨大 客群概念廣義延展
2007年,我國開始出現私人銀行,其標志著國內財富管理的正式起步。據麥肯錫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金融業CEO季刊》指出,截至2020年底,以個人金融資產計算,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第二大在岸私人銀行市場,預計到2025年,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0%左右,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30萬億元。對標世界發達經濟體,中國居民的金融資產占比明顯偏低,資產配置仍存很大優化空間,這預示著未來國內財富管理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伴隨著我國社會財富的快速累積,財富管理需求已由高凈值客戶向各階層居民擴散。事實上,無論是個人客群抑或是企業客群都有不斷進行財富管理的需求,針對大眾和富裕階層,各類互聯網金融機構已開始率先爭奪這類長尾客戶,而今銀行、券商等機構也通過APP、智能投顧等更為高效的方式,將財富管理服務覆蓋到這些長尾客戶。針對企業客群,各類資管機構業已爭先開展各種定制化服務。由此,財富管理概念并非完全專屬于高凈值個人客戶,而是已被賦予更加廣泛而深刻的意義。
(二)財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內涵
伴隨著國內個人及企業客群財富不斷增值需求持續攀升,財富管理意識的持續增強,利率持續下行以及打破剛兌,買方投顧試點的推進等等,財富管理業務已被賦予更多的內涵和外延,而今金融機構已經認識到財富管理不僅是以客戶為中心的資產配置,更是圍繞客戶全生命周期,幫助客戶綜合管理其資產、負債、流動性,涵蓋投資、融資、稅務、法律、慈善、傳承、保險、養老等全套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從而實現客戶財務、生活、事業等各方面的目標。
(三)財富管理帶來豐富的直接及間接收益
財富管理業務是一項收入品種豐富、綜合效應顯著、利潤率高、資本占用低、穩定性強、客戶粘性及護城河高的業務,從海外銀行的經營數據也能有所證明,如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均設有獨立的財富管理業務板塊,2019年三家銀行的財富管理板塊分別貢獻其總收入的11.5%、21.4%和18.5%,貢獻其凈利潤的 7.9%、15.5%和9.0%。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財富管理板塊ROE長期以來明顯高于公司整體ROE水平,且財富管理業務與投行業務等其他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給公司帶來了非常大的綜合收益。
無論對于銀行、券商、信托、基金、保險等各類資管機構抑或是三方財富機構而言,財富管理均已成為國內金融機構戰略轉型發展的重點業務領域,其不僅可以為銀行體系沉淀大量的低成本存款,同時亦可以幫助諸多相關金融機構廣泛吸收個人及企業客群,大幅提高中間業務收入、產品管理費收入、銷售傭金收入以及咨詢顧問費等直接收益。另外,財富管理業務的綜合型、復合型運轉要求也將進一步發揮系統內協同發展循環價值效應,有效提高客戶的品牌忠誠度與綜合貢獻度,由此帶來更大的間接收益。
二、中美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格局及商業模式對比
(一)中美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格局對比
1.美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比例遠高于中國
美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占七成且股票基金和保險資產配置比例較高,房地產配置不到三成,明顯低于我國居民房地產配置比例。截至2020年6月末,美國家庭和非盈利組織總資產達到135萬億美元,資產結構為房地產配置比例25.4%,金融資產配置比例69.8%,其中,金融資產中,股票和共同基金比例21.4%、保險和養老金比例21.7%、存款比例11.6%、其他金融資產比例15.1%。因此相比于房地產,美國居民更傾向于將資產配置于金融資產之中,而且更傾向于配置股票基金、保險和養老金等資產。
對比來看,我國居民家庭資產配置住房比例接近60%,現金和存款配置比例8.0%、銀行理財及資管產品和信托配置比例5.4%、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僅2.0%,房產配置比例遠高于美國。
2.美國財富管理機構相對分散且差異化競爭 國內財富管理轉型加速
美國財富管理市場格局較為分散,產品標準化程度較低,參與機構范圍較為寬泛。美國財富管理機構主要包括全能型銀行、專業化私人銀行、信托和托管銀行、經紀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銀行、家族辦公室和線上財富管理平臺等,這些機構擁有差異化的客戶定位、服務模式、價值主張和相配套的商業模式,相對分散且均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另外,美國財富管理機構的競爭策略差異化特征較為明顯,如摩根大通以主動管理產品體系為主,資產配置能力優異是其核心優勢,其高度重視私人銀行業務;富國銀行采取多個子品牌模式差異化定位客戶,營銷能力是其核心優勢之一,經紀資產占到約7成;美國銀行產品結構相對均衡,美林全球財富管理貢獻主要AUM和收入。
我國財富管理業務機構主要包括銀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公司、保險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第三方財富機構、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以及少量的家族辦公室機構等等,其中銀行和信托規模相對較大,券商正加速財富管理轉型且資源投入增速尤為顯著。截至2020年3月末,我國公募基金規模21.56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專戶規模7.9萬億元、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規模為7.45萬億元、證券公司私募子公司規模5518億元、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2330億元、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規模為17.79萬億元、理財規模為25.03萬億元、信托資產規模為19.74萬億元。從主要機構競爭格局現狀分析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