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源
文章論述了建立供應鏈金融數據平臺的背景及必要性,闡述了如何建立數據倉庫、多層次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數據模型、三大屬性數據元規范和數據平臺技術實現。本論文提出一種數據共享和隱私保護方法,研究在安全性和隱私性保護假設下,采用安全多方計算技術實現數據共享。
供應鏈金融是一個將物流運作、商業運作和財務管理有機結合的管理行為和過程。將供應鏈中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所有供應鏈的參與者和外部的服務提供商聚在一起,實現對供應鏈中企業資金需求的快速響應,最終實現價值共創。從企業經營狀況來看,供應鏈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務有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等。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小企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用整個供應鏈的信用評估代替了單一信用企業(主要是中小企業)的評估,提高了其信用評估的準確性;另一方面,由于封閉式、連續運作等特點,使得供應鏈融資風險可控。
近幾年,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得到了迅速發展。到2019年底,國內應收賬款市場規模達到25萬億元,年平均增長率超過13%。然而,應收賬款的融資額僅為2.5萬億元左右,僅占應收賬款的10%左右,使得國內許多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不能有效解決。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供應鏈金融平臺難以解決資金方、資產端互信的問題,特別是大量中小企業的信用問題。同時,隨著供應鏈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深入融合,未來應該和金融科技一起推動供應鏈金融創新,讓供應鏈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成為金融供給改革的主線。
一、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在一些產業中有一些相互關聯的企業,其相互之間的業務交流可以形成一條供應鏈。從這一供應鏈中的某一環節出發,由銀行或金融機構、物流企業等利用自身的資源加入到這一供應鏈中,使得資金、信息、物流等多方面的整合變得更加高效,使資金順著供應鏈中的商業活動而流動,以更高效的利用資金,這一系列的活動就是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的發展經歷了從1.0到4.0。M+1+ N是供應鏈金融1.0的基本形式,其中“1”代表供應鏈上的主要大公司,“N”和“M”代表產業供應鏈中的大公司的供應商和客戶。供應鏈金融2.0逐步開始線上化,供應鏈上的主要大公司根據其業務特點開展業務,直接服務于主要大公司的上下游參與者,由于供應鏈金融2.0主要圍繞單一的產業鏈展開,因此難以突破同行業的跨產業鏈合作。中國目前正處于供應鏈金融發展的3.0階段,其特征是更為平臺化,各個主體間呈現出復雜的網絡結構。未來,在工業4.0或工業互聯網時代來臨時,供應鏈金融將逐漸進入4.0時代。
(一)結構性融資需求
當今的商業交易中,多數企業采用賒購賒銷方式。這樣的支付方式自然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資金缺口,導致企業資金缺乏流動性,而資金流動性不足又會增加企業的風險。正因為如此,企業就會選擇結構性融資,即將未來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剝離并利用其進行融資,從而提高資產的效率,使其能夠健康地成長。
(二)非良性競爭
即使在緊密關聯的供應鏈中,企業之間也存在著利益沖突。對于中小型企業,尤其如此。盡管他們的運營和管理相對靈活,但是他們依賴供應鏈上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沒有自己的話語權和選擇權。所以,中小企業比大企業更容易發生資金流動問題,如果不小心經營,更容易面臨破產的風險。
(三)經濟全球化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國際分工越來越精確和徹底。一件復雜產品的零件可能來自全世界。與此同時,國際資本流動日益頻繁和高效,使得世界經濟的效率越來越高。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全球化,這也促使供應鏈金融的產生,并推動其不斷發展。
(四)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隨著供應鏈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供應鏈的分工協作之中。。伴隨著供應鏈的不斷發展和擴張,企業的交易活動越來越多,企業也需要規模擴張,增強自身的實力,這也使企業資金需求增大。但是,由于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較少,而銀行貸款又必須具備一定的資質和較高的信貸標準。多數中小型企業無法滿足這些條件,銀行出于壞帳和呆帳的考量,不愿向中小企業提供資金,這使得中小企業融資十分困難。
(五)金融機構需要新的利潤增長點
銀行業主導了我國金融體系。傳統商業銀行在我國業務單一,利潤主要是利差所得。但是,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之前的利差優勢逐漸消失,銀行利潤增長率在不斷下降,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與此同時,一些新型金融機構的出現和金融創新的不斷進入加大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生存壓力。這就要求傳統企業探索新的利潤增長點。
二、供應鏈金融數據平臺建設
用數據創造價值的過程就好比烹飪美味食物的過程。數據模型是不同原材料的模具,數據標準相當于原材料檢驗,大數據技術相當于烹飪工具,數據倉庫按照模具和烹飪規范將原料儲存在容器中。建設供應鏈金融數據平臺需要對供應鏈金融數據進行整理,建立多層次的數據模型,通過數據元標準對數據加以規范,探索適合的技術框架,確保數據能滿足供應鏈金融業務場景的探索需求。
(一)建立數據倉庫
作為為管理決策提供分析服務的數據集合,數據倉庫是構建數據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比爾·恩門(BillInmon)提出自上而下的數據倉庫建設途徑,很多商業銀行采用此種方法通過合適的主題模型自上而下來建設數據倉庫;比爾·恩門(Bill供應鏈金融Inmon)提出自上而下的數據倉庫建設途徑,供應鏈金融很多.拉爾夫-金博爾(Kimball)提出了一種利用維度建模建立數據倉庫的方法,隨著大數據技術的興起,互聯網公司通常采用這種方法來構建數據倉庫,通過遞增方式構建數據倉庫。建立數據倉庫的實踐過程中,可以將上述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先提出一個通用的數據模型框架,然后創建相應的 Mart應用程序,從而逐步完善數據倉庫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