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內部控制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一種監督機制,它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有些企業存在控制環境要素不全或缺失、未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內部控制設計或執行有缺陷、信息傳遞和溝通受阻、缺乏有效的審計監督等問題,導致內控作用難以發揮。本文通過分析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健全企業控制環境要素、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定期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加強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建立有效的審計監督機制等對策,以期為相關單位提供參考。
一、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企業通過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做到組織架構、權限、流程、崗位職責、信息傳遞等的合理化設計,并且企業的各項規章管理制度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這有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合理制定,有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分解和預算、計劃的分解能夠傳達落實到各部門具體崗位,同時人員和資源的調用、配置也得到了保障,各項任務能夠按照指令如期完成,從而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有助于提高企業運營的效率和效果
企業通過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做到內部機構設置科學、流程清晰合理、權限和職責明確,形成各自負責掌握自己的職責并做好自己所承擔的工作、相互協調并制約的工作機制,決策科學、信息傳遞速度快、執行力高,從而提高企業運營的效率。同時,企業根據戰略目標和規劃通過預算和審批控制,統籌配置資源、安排人員,實現合理利用資源和高效率的運營,從而提高企業運營的效果。
(三)有助于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企業通過有效的會計系統控制和授權審批控制可以做到遵守會計法律法規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規定,根據真實、準確、完整的會計資料按照一定的程序編制財務報告,關鍵環節都有相應的復核、審計等控制措施及程序,其所列示的會計科目設置合理、金額真實可靠且其所反映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從而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四)有助于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企業及其內部每個部門每個環節每時每刻都有風險的存在。企業通過對組織架構、權限和崗位職責的合理設計可以做到相互制衡,通過權限設置和職責分離降低了舞弊的風險,通過復核、審計降低了人為過失風險,通過預算和審批控制降低了經營失敗的風險,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程序、措施和對關鍵環節的控制降低了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可控風險。
二、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控制環境要素不全或缺失
有些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沒有對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溝通與落實,例如沒有一套良好的符合倫理規范和管理誠信的價值體系或管理層對內部控制意識不強;二是缺少對勝任能力的承諾,例如為了節約成本或者其他原因招聘了一些專業知識和技能相對欠缺的人員且沒有把這些人安排在適當的崗位上并進行充分的培訓;三是缺少必要的治理與監督,例如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形同虛設或董事會成員知識和能力欠缺;四是管理的理念和經營風格有問題,例如管理層比較激進或管理層凌駕于企業內部控制之上;五是組織架構有缺陷,例如治理結構形同虛設、內部機構設置不科學;六是權責分配不合理,例如有工作缺乏主動性的員工或為節約成本讓一個人兼幾個人的崗位;七是人力資源政策和措施不佳,例如缺少員工的考核和晉升機制。
(二)未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
有些企業未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管理層缺乏風險管理意識或者由于自身知識和能力欠缺,對風險管理工作不夠重視,缺少有勝任能力的風控人員或是現有風控人員知識和能力欠缺,在權責劃分上也不清不楚;二是不了解風險承受度和企業的預期,設定的風險管理目標不明確,不能將目標分解逐級傳遞到各崗位;三是不能對各種風險事件進行風險分類而進行全面識別;四是對已識別的風險缺少分析;五是對風險缺少應對措施或應對措施不足;六是沒有設計應對措施的有效控制活動并有效執行;七是在風險管理過程中沒有及時、準確、有效地將信息傳遞給各部門相關人員貫徹執行且沒有結合不同發展階段和業務拓展情況及時調整風險應對策略;八是對風險管理工作缺乏日常持續監督和實時監控,對風險管理的過程和結果缺乏專項評價。
(三)內部控制設計或執行有缺陷
有些企業內部控制設計有缺陷,沒有按照監管要求設計科學、完善的內部控制措施和程序,在對業務活動的發起、授權、審批、實施、監督和考核等過程的內部控制中沒有做到權限明確、不相容崗位相分離、流程清晰、制度健全等,存在組織體系不健全、制度體系不規范、流程體系不順暢、評價體系不科學、文化體系不先進的問題。還有些企業設計出的內部控制措施和程序雖然滿足了監管要求但是不能適應企業自身的發展,或是雖然按照監管要求和企業的發展戰略有效設計了科學、完善的內部控制措施和程序,但是執行人員沒有真正地按照流程和制度去執行。
(四)信息傳遞和溝通受阻
企業的信息必須以一定的形式及時傳遞,員工才能正常履行職責、才能滿足外部人員使用。而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企業并不總是能夠保證及時、準確地收集和傳遞信息,由于企業不科學的組織架構設計,不合理的權責分配,可能會導致組織層級過多,存在職能缺失或交叉的問題,相互推卸責任,信息不能及時收集和傳遞,企業內部不能有效溝通,導致企業內部每個員工完成工作任務速度緩慢,企業運營效率低下。同時由于上下級缺乏溝通反饋機制,不能相互理解,最終導致很多工作進展緩慢甚至難以順利開展,另一方面,企業缺乏相應的舉報、反舞弊等監督機制,中層管理者欺上瞞下,致使信息缺乏雙向溝通,信息傳遞和溝通受阻。此外,對信息缺少必要的檢查、審批和審計程序,信息不能準確及時對外報出。
(五)缺乏有效的審計監督
有些企業缺乏有效的審計監督,從而導致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失效,一是由于管理層缺少一定的對內部控制審計監督的認知或者由于人力成本,相應的有專業勝任能力的人員沒有配齊或是現有審計人員經驗和水平有限;二是由于審計監督人員敷衍了事、走走過場,沒有嚴格執行審計要求;三是由于審計監督措施和程序設計的有效性缺陷或是沒有真正的去執行;四是企業在日常管理和監督過程中沒有做到持續性的監督和對監督有效的獨立性評價;五是沒有及時將結果反饋給管理層和董事會或已反饋也沒有及時的改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