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行政事業單位對保障國計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持續深入,行政事業單位所掌握的國有資產以及會計管理工作日益復雜,會計風險不斷增加。有些單位對會計風險疏于管理,影響單位的正常運行。本文首先從會計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出發,通過識別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的具體表現,查找產生會計風險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和控制會計風險的策略,以便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持續深入和反腐敗工作的力度加大,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對經濟活動中風險點的防控,特別是會計風險的識別和防范,從而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經濟的平穩運行,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一、行政事業單位防范會計風險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都是國有資產,為了確保國有資產發揮應有的效能,并且能保值增值,需要各單位對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風險防控。通過對預算管理的風險防控來合理配置資產,防止超預算支出,減少財政資金的浪費;通過對收支管理的風險防控,確保收入應收盡收,支出合法合規,保證貨幣資金的安全;通過對資產管理的風險防控,可以明確管理責任和使用責任,確保資產賬實相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有助于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是單位管理層或者是信息使用者做決策的重要依據,會計信息的質量通常是會計風險防范的最基本要求。為了保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做好會計核算和監督是基礎。所以行政事業單位要特別加強會計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完善會計核算和監督制度的建立,有效預防人為操作失誤,確保會計信息的全面性、準確性、可比性、相關性和及時性,全面提升信息質量,為單位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三)有利于加強單位內部管理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控,有利于單位合法合規地行使職權,預防和減少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通過構建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完善的監督體系,對會計人員和國家公職人員進行思想和行為的引導,避免違法犯罪的發生,這不僅保護了會計人員和國家公職人員,提高單位的運行效率,還對維護國家的公信力和社會穩定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的識別
(一)各項管理制度缺失風險
1.預算編制是否與單位的經濟業務相適應,資產配置是否合適,有無虛列收入和支出,存在無預算、超預算支出。形成的決算報告是否完整、真實、準確、及時。預算管理制度的缺失或執行不到位很容易造成財政資金浪費的風險。
2.收入有否由財務部門歸口管理,并將收入及時足額上交財政,同時按照規定及時向財務部門提供有關賬務處理的憑據。對印章、票據的使用和保管是否進行權限分離。在支出發生時,對憑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審核是否按規定來,對虛假票據套取資金的情形有無識別。這些收入支出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容易造成貨幣資金安全方面的風險。
3.資產是否有資產管理部門進行歸口管理,并制定明確的使用責任和管理職責;對資產的清查盤點有否規定期限,發現賬實不符后是否及時進行處理;在處置資產時,處置程序是否按規定來,并將處置收益及時上交國庫。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
4.在進行政府采購業務時,是否按計劃和預算來執行采購;采購過程有無違規;采購結束后驗收程序是否完善;相關的采購業務檔案是否按規定保存。在工程建設上,是否正確履行審批程序,并按照概算來投資;招投標過程中是否有控制機制;對套取、挪用、截留建設項目資金有無制度約束;對項目相關檔案保存有無明確規定。在合同管理方面,是否明確合同管理部門;在合同簽訂時,合同中是否明確經濟活動的范圍和條件,并建立監控合同履行、協調合同糾紛的機制。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風險
會計核算貫穿于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整個過程,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會計職能。會計核算環節的不規范容易引起會計信息的失真,對單位的各項決策造成一定的風險。首先,會計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決定了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其次,會計核算方式的選擇,核算時資產與費用的界定,確認資產計量標準,這些都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力。再次,會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和法治觀念決定了會計核算的真實性。例如通過虛假的票據來變造、偽造經濟業務事項,又或者是以變通業務的方式來進行會計核算。
(三)經濟行為違法違規風險
經濟活動經常與金錢打交道,會計人員和公職人員如果法律法規意識淡薄,職業道德素養低,面對金錢誘惑時非常容易失去原則。如不按照有關規定執行,變造、偽造票據,挪用套取國家資金,制造虛假憑證登記賬簿,建立賬外賬規避審計監督,以權謀私,權錢交易,這些都使得會計風險陡增。
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控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單位管理層對內控工作及財務管理的不重視,會計風險控制意識缺乏,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普遍存在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習慣于注重政績和單位運行效果,忽視單位管理中會計風險的防控,片面地認為會計風險防控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情,沒有成立專門的內控職能部門,并對單位內各部門進行內部控制的溝通協調,內控制度不完善,沒有形成議事決策機制,在做重大決策時,沒有進行集體商議,往往是一言堂。例如,在公款存放上,有些領導為了謀取私利,或者是為了利益輸送,不經單位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私自決定存放于某個銀行和期限。在關鍵崗位設置,權限劃分上,沒有做到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職責權限劃分不明確,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工作機制沒有形成。
(二)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在進行預算編制時,沒有結合單位的職責和工作任務編制財務收支計劃,隨意性大。有些收入支出沒有納入預算管理,形成賬外賬;沒有執行專款專用,超預算、無預算支出時有發生,造成國有資金浪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