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鳳
隨著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在現代經濟活動中,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與管理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現實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會計風險。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的防范,可以防范貪腐行為、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公共職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控制的重要性,詳細地論述了會計風險的具體表現以及會計風險的產生原因,進一步提出加強會計風險控制的建議,以期更好地為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規范化,提供相關參考。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開展實施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會計風險隱患。因此,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會計管理水平和內部控制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規范性、加強會計風險管控,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正常運作和安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控制的重要性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使得企業的會計活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的財務風險也隨之加大,行政事業單位作為政府非營利性的國有組織,會計風險存在于市場經濟運行下的企事業單位中,存在于會計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在資金籌集、運用、積累、分配等財務活動中均會產生會計風險,因此加強會計風險控制對解決單位內部各種財務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避免違規、防范貪腐行為
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工作排查風險點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認識到容易滋生腐敗的風險點,預防會計風險的發生,充分控制會計風險,更好地監督會計賬簿和會計科目,增強會計報銷憑證的真實性,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預防徇私舞弊,提升會計風險的防控能力,不斷提高預防的措施,進而可以有效杜絕貪腐的行為,加強廉政建設。
(二)有利于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是國有資產,一些部門單位在資金使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規范現象,使得國有資產出現盲目投資、資產流失、經濟效益受損等現象。因此,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控制,嚴格地對財產的購置、保存、銷售、清理進行完整的會計記錄,做到固定資產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賬卡相符,可以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浪費以及被挪用等問題的發生,促使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的合理使用,從而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
(三)有利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公共職能
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著國家的管理職能,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是保證社會公共事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部門。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的監督,能夠對單位各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和監督,確保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能夠合理合法的行使職權,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規范性,塑造行政事業單位良好的公務形象,從而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公共管理職能。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的具體表現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也逐步增多,潛在的風險也不斷增大,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充分認識到風險的表現,可以讓行政事業單位快速地識別風險,采取措施及時加以應對。
(一)會計信息失真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總體不高,主要是單位內部管理方面會計風險意識防范控制意識不強。會計基礎工作存在問題,會計核算信息不能準確反映經濟活動實質,而會計信息失真其根源在于憑證失真,一些會計人員為了謀求自身利益,或者受單位領導影響而不得不做一些違背會計準則之事,偽造原始憑證、使用虛假發票,違規記賬,虛構財務數據,隱匿相關會計信息,使非法收支變為合法收支,這些行為都會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
(二)核算與結算環節風險
會計核算風險往往存在于會計工作過程中,如記賬、算賬、報賬等核算過程,一些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在報賬處理中,報銷憑證資料不齊全、發票不規范、虛假開票、往來科目收支不明、辦公費、差旅費、培訓費等報銷手續不完善情況,容易造成會計信息失真,還有些行政事業單位的支出內部審核流程不健全不嚴格等,很容易滋生會計核算風險。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結算風險在于單位內部的現金管理混亂,沒有按照現金結算標準進行結算,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大額現金支付的現象普遍存在,公務卡形同虛設,沒有充分發揮利用公務卡決算的作用,造成資金長期被挪作他用,坐支情況比較嚴重,這樣容易增加財務漏洞,產生財務風險。
(三)財務決算風險
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決算過程中,會計人員容易受單位領導的影響,某些單位領導為了提升自身的工作業績,要求會計人員對會計信息進行修改,虛報會計數據,不重視成本管理,進一步造成財務決算上的會計風險。
三、行政事業單位存在會計風險的原因分析
(一)單位會計人員風險意識較低,領導不重視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對會計風險意識薄弱,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會計人員沒有深刻認識到會計風險的危害;個別單位領導缺乏風險意識,對會計工作程序不了解,對法律賦予自己的責任認識不到位,全程只依賴于會計人員,不重視單位內部風險意識教育工作,不重視風險防范管理、監督職責管理,從而導致會計風險在單位的經濟業務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嚴峻。
(二)單位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相對來說比較專業,對會計人員的會計核算能力水平及職業道德素養要求較高,行政機構因受到資金、機構、編制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些單位可能沒有配備相應的專職或者專業的會計人員,亦或是配置的人員沒有相應的財務工作經驗,業務知識水平也不高,對會計工作的崗位理解還不到位,而有的單位財務會計人員還是聘用購買服務人員,致使財務崗位人員更換頻繁,進而增加單位的會計風險。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體制不健全
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缺少約束力、體制不健全、不合理。單位內部財務關系不明確,分工過于模糊,職責不明確,尤其是一些單位的編制有限,會計崗位設置不合理,沒有認識到獨立的財務崗位的重要性,比如會計、出納、資產管理等職務由一人擔任,而有的單位職位雖然不是一起設置,但在現實工作中常常會因為不夠人手等各種原因導致沒有認真做好職權的劃分,嚴重違背了相關崗位不兼容原則,有些單位更是出現既管章管印又管支票的現象,加之資金報賬審核與審核制度不具體不充分,部分會計人員在領導的權利壓迫之下,不得不虛開一些不存在甚至違反制度的支出;從而造成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導致資金流失,資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充分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