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紀瑩?程薈宇?崔宏楷
隨著互聯網的逐漸發展,如今已滲透到各行各業,在這大環境背景下,傳統的會計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會計的職能也發生了一定變化。本文針對互聯網對企業會計核算處理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并對互聯網背景下企業會計工作的發展提出有效建議。
一、引言
在當今世界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會計行業的運行機制及其核算模式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隨著互聯網企業的飛躍發展,導致企業與結算等方面相關的財務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的發展對企業會計處理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傳統的手工做賬模式已經逐漸被淘汰,企業會計工作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互聯網已經逐漸地滲透到了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中,這一變化使得互聯網企業的會計處理工作發生了轉變。
二、互聯網對企業會計核算產生的影響
(一)互聯網企業對會計理論產生的影響
傳統的會計理論是建立在一系列基礎假設之上,互聯網公司出現的同時,也使得傳統的會計基礎假設的四個方面不斷地被削弱。第一,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傳統的會計主體是指一個公司實體。而在基于互聯網的發展中,開始出現了一些虛擬的網絡公司。這種新穎的公司的存在,與傳統的實體公司在組織方式和經營管理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會計主體假設上是否認定該類公司的會計主體,這給會計主體的假設產生一定影響。這樣虛擬化的公司,在網絡上又確實屬于一個公司,其經營著業務,會計原則行為上是不會有什么質和量的反映變化。第二,對會計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由于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有時難以對一些非結構化的信息進行確認、計量與記錄,所提供的信息也已經無法滿足決策者的需求。正如一些網絡公司為了實現共同的利益目標,短時間內結合成一個新的公司主體,待項目的完成后隨即解散,傳統的會計基礎假設已經不能作用于這種會計行為,這種新穎的經營模式對傳統會計的持續經營有著極大沖擊。第三,對會計分期的影響。隨著當今互聯網企業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交易其實可以在一瞬間就被完成,因此對時間進行劃分其實是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的。依照過去的會計要素計量方法,很難準確地反映出互聯網企業經營管理的真實狀況。第四,對貨幣計量的影響。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中,互聯網企業在各種網絡平臺上,利用電子貨幣的形式去進行在線支付,取代了以往的貨幣形式。
互聯網的存在使會計反映的形式發生了變化,而并未使會計的本質發生改變。人類社會中發生的很多變化,確實是由于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產生的,可是人類社會最根本的屬性,未必發生了改變。因為這僅僅是體現了人類會計發展歷程中的某一個階段,它所體現出來的僅僅是會計行業的運轉方式發生了提升,而對于其最本質的會計理論內容,是沒有發生改變的。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中,會計計量屬性的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是其仍然屬于原有的會計計量屬性形式。
(二)互聯網企業對會計核算項目產生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會計核算工作向著智能化領域的方向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紙質發票已經逐漸地被電子發票所替代,會計核算已經逐步實現了從紙質化到無紙化的轉變,這必然會使會計核算工作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大大的節約了企業資源。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中,大量的數據信息迎面而來,隨著互聯網在會計核算中的應用,會計核算的工作模式已經逐步轉變為大數據下的工作模式,這種工作模式推動了企業的發展和增強企業競爭力,同時也給生活帶來了便捷。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環境下,企業內部的財務會計人員,可以充分地利用網絡技術,對相關財務信息進行科學的整理與分類。與傳統的手工整理方式相比,能夠更加節省時間,提高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促進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運行。不僅使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發生了改變,還促進了會計核算方式的發展,提高了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與數據的準確性。在以前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上,企業的所有者要想從會計信息中搜尋獲取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時,必須要大量的閱讀紙質版的信息,企業的人工、效率就大大降低,花費的時間也較長,因此企業管理者獲取信息較為被動。但是互聯網的發展,現在新的會計核算模式的出現,是通過將一些財務數據信息放在網絡上,使得企業管理者在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上轉變成主動性,隨時能夠找到會計核算中的關鍵信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準確性,使得企業根據得到的信息更加真實可靠,便企業管理者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當今會計核算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對大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并且去深挖其中隱藏的價值,這也是會計核算工作給互聯網企業所帶來的創造價值。在互聯網背景下,會計核算其中一個顯著的優勢,就是能夠讓企業根據其所判斷出的經濟形勢,對資金進行更加完善的規劃與管理,因此會計核算工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互聯網企業對財務安全產生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各地財務管理系統不斷地加大其信息化建設力度,信息化進程飛速加快,信息資源逐漸豐富起來,傳播速度快并且傳播范圍廣,網絡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互聯網的發展,無疑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促進了企業的經濟發展和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但另一方面也讓企業面臨了一些財務風險,例如重要信息泄露、黑客攻擊和網絡病毒等等。同時,互聯網的背景下,一些財務數據也存在一些虛擬性,一些利益相關者也很難對網絡上披露的財務數據信息的準確性進行辨認。所以,怎樣去辨別這些財務數據信息的真假,且能夠合理地利用資源來展開各項財務工作,是當前財務工作人員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信息安全的技術力量配備過于薄弱,有關計算機網絡的知識培訓課程較少,這些都使財務系統產生了極大的信息安全隱患。其中有些財務人員不注重相關網絡信息的保護,缺乏最基本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有些在應用軟件或系統中使用太過于簡單的密碼,有的在多個軟件平臺使用相同的密碼登錄,還有人甚至將自己各個軟件系統的密碼隨意粘貼。部分財務人員認為已經安裝了防火墻等殺毒軟件,就可以高枕無憂,這是十分缺乏網絡安全責任意識的行為;另一方面,有些公司內部對數據的管控力度不夠嚴格,對數據的竊取與缺乏等情況缺少防范意識,對部門間業務往來所進行的數據交換管控力度不夠,給公司財務信息的泄露提供了可乘之機。很多企業未能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財務信息工作平臺,同時也未能建立起一個全面的財務管理體系,因此也無法全面地監管企業相關項目的運行工作。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新型設備層出不窮,各種軟件產品升級換代,其速度之快更是令人難以想象。在軟件設備保護方面,一些硬件設備老化與性能差、運行速度過慢,使用過程中頻繁地出現問題,無法高速率地辦公,這些都阻礙了財務系統的網絡安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