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朱少英
資源在經濟建設中不可或缺,我國地大物博,部分地區資源較為豐富,這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然而資源開發需注重生態保護,僅依靠資源很難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還會因資源粗放式開發破壞自然環境,如何提升不確定環境下的資源優化配置水平,成為經濟建設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研究不確定環境下的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為提升資源型地區經濟建設水平提供參考。
不確定環境下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的價值如下:其一,探索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維系和諧關系的途徑,確保資源利用合理且可助推區域性經濟科學發展;其二,通過創新引入新技術、新政策、新理念,顛覆粗放式的資源開發利用模式,擺脫陳舊的經濟發展思想的束縛,使資源型地區經濟建設活力十足;其三,在區域性經濟發展的同時惠及民生,改善當地醫療、教育、農業等領域的基礎服務條件,使資源型地區可與時俱進?;诖?,為助推資源型地區良性發展,研究當地經濟轉型創新發展影響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一、不確定環境下影響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的因素
(一)發展理念保守
資源型地區指的是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其是我國能源戰略保障基地,亦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支撐作用。因為資源型地區在長期發展中較為依賴礦產、森林等資源,所以存在發展理念保守的經濟轉型創新問題,無法跳出固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仍以資源開采、加工為主,未能積極與新興產業接軌,阻滯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
(二)發展渠道單一
資源型地區主要依靠開采、加工、銷售資源發展經濟,第二產業較為成熟,這雖能凸顯當地的經濟建設優勢,但同時出現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經濟發展渠道單一,未能深入挖掘當地資源的利用價值,資源優化配置效果欠佳,這成為影響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的因素之一。
(三)發展體系欠佳
資源型地區的評定主要有四步,一是依據當地的資料初步界定資源型地區,如全國采掘業產值與工業總產值之比等,二是針對當地支柱工業進行研究,若其產值超過5%則可將其納入資源型地區評定之列,三是分析采掘業的產值規模,對于地級市來講相關產值應超2億,四是滿足所有評定指標的地區則可確定為資源型地區。相較于資源型地區評定體系,相關地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體系仍有待完善,還存在過于關注經濟轉型發展結果且輕視創新實踐過程的問題,該體系的實效性、靈活性隨之降低,同時影響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二、不確定環境下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的框架
(一)注重頂層設計
通過對不確定環境下資源型地區的經濟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可知,相關地區存在資源配置較為分散的問題,客觀上有礙資源的統籌與調配,容易出現浪費資源的現象,這嚴重影響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诖?,資源型地區需注重頂層設計,率先解決資源合理利用問題,致力于創建產業集群,依托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等平臺為成長性較好、特色鮮明、基礎扎實的企業發展給予支持,同時為政府精準幫扶、招商引資、產業鏈優化升級并增強集群效應提供條件。頂層設計助力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理順思路,指引省內外的企業分工協作,共創資源優化配置網絡,整合經濟創新發展所需要素,使不同規模的企業均能獲得市場份額,并在經濟轉型創新中作出貢獻,在各經濟成分增強化學反應的基礎上高效利用資源,為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二)加強政策指導
我國重視區域建設及生態保護,立足新時代頒布指導性政策,其目的是引領資源型地區實現轉型升級的發展目標。例如,《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根據產業成長階段把全國超260個資源型城市劃分為四種類型,即成長型、再生型、衰退型、成熟型,同時結合相關地區發展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予以指導。該規劃指出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應從根本上化解機制性、體制性矛盾,創建統籌兼顧且利于創新的長效機制,嚴格執行資源綜合利用管理制度并優化資源勘查開發結構,通過調控引導開發,構建資源協調、集約、高效利用格局,將經濟轉型創新發展與生態修復、環境治理、安全生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關聯在一起,繼而在政策指導下提高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的有效性。
(三)滿足社會需求
在資源型地區多數崗位與資源開采、加工有關,踏上經濟轉型創新發展之路后勢必會有大量從事資源初加工、資源開采等工作的職工下崗,出現結構性失業現象,加之我國步入了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階段,一旦失業問題無法解決將阻滯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基于此,不確定環境下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需兼顧社會需求,健全區域性的社保體系,解決經濟轉型短期內的企業職工生活困難問題,還需積極推進再就業工程,通過下崗職工培訓助其涌入新興產業,同時為下崗職工創業給予支持,為資源型地區帶來新的就業機會。良好的人居環境亦是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需關注的要點,在此基礎上加強恢復生態學、現代景觀生態學的理論指導,做好生態恢復規劃工作,優化社會人文環境,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統一的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目標。
三、不確定環境下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的原則
(一)科學發展原則
不確定環境下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需確保質量、結構、速度、效益相統一,為當地全面發展夯實物質基石,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要關注社會發展實況,解決社會發展、(與)經濟轉型創新不同步的問題。注重資源型地區城鄉經濟轉型創新協調發展,發揮城鄉互動、以城帶鄉的優勢,助力城鄉二元經濟模式創新。將區域協調發展視為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的一大條件,使各地區能共創優勢互補、中西聯動、互相促進的經濟發展新格局。立足資源型地區協調經濟轉型創新與生態保護、人口增長、社會需求、深入改革之間的關系,在生態保護型社會及資源節約型社會中探索經濟轉型創新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