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婷
今天我們要聊到的新潮流心態是:易犒勞體質。比如我嚷著寫稿,從周一抱著個電腦碼字,到周五就碼出個題目,然后就沒下文了。可能我本人就屬于易犒勞體質,稿子還沒寫完,我已經獎勵自己吃了好多零食。總覺得及時行樂很重要,但也忽略了間接性努力導致的后果,就是一直積攢著很多被擱置的未完成的事。相信你也有這樣雷同的時候,今天我們就來嘮嘮:你都在哪些時候想要犒勞自己?
貓也不會哭:我要嚎一下,我就是那個當代很窮的年輕人,但本人已經掌握100種犒勞自己的方法。像我桌上這沓“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卷子,現在為止,做了3頁,已經獎勵自己:一頓肯德基全家桶,三包速溶咖啡外加一大塊榴蓮,超級治愈啊!
酸奶麻花加沙拉:每天都想方設法鼓勵自己,雖然今天啥事沒干,但還是辛苦我自己了。很多時候我就是學習目標達不到,但我有安慰自己不去努力做的理由。
我室友簡直就是個實例,天天嚷著減肥,連QQ頭像都換成了“不瘦10斤不換頭像”,但就是舍不得虧待自己:外賣的訂單從未間斷,快樂肥宅水自動續杯,消磨意志的是空閑時間部在看吃播。后面室友索性放棄了:反正都胖了,那就開開心心地吃吧,減肥的這段時間也辛苦了,今天就多吃一點兒,巴!
提拉米蘇的意義是帶我走:還是讓我說句大實話吧,今天體育課跑了兩圈,犒勞自己吃了一頓好吃的炸雞,做完作業后再犒勞自己兩杯奶茶,畢竟學海無涯苦作舟,就不想自己的胃太辛苦了,就是自己慣自己。
海婷總結犒勞法則:很多人會將“易犒勞體質”和“不需要努力”等同對待。學會犒勞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能夠肯定自己的付出而不是忽略自己,但同時我們不應該提前犒勞自己,即使當時很開心,但后來你會發現已經違背了犒勞的初衷:就像你本來應該完成才能得到的東西現在已經得到了,現在做與不做都已經沒有意義,也就沒有了努力的必要,造成本末倒置。
親愛的同學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動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當然完成事情后,適當地犒勞自己也不失為一種生活上的樂趣,愿辛苦的同時也有收獲。加油,每一天!
編輯/王語嫣
那么,我們怎樣去犒勞自己才是最好的呢?以下幾個小妙招希望對你有用:
1.逐步促進我們自己設立的大目標的完成,把大目標劃分成幾個小目標,完成一個小目標之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犒勞自己,進而去完成大目標,這樣的犒勞會讓我們自己開心,也能夠更加有動力去完成更多的事。
2.其實犒勞自己的過程也是在積攢內心的小期待,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延遲滿足”,有些事情,努力一把后是可以有驚喜和收獲的。
3.不能提前犒勞,當獎勵過了度,就會導致過度合理化效應的產生,如果獎勵提前了,我們就懶得去尋找內部的原因了,也就是我們最初的動機——因為喜歡而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