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軍
摘 要:隨著高校擴建擴招,師生數量及校內交通工具也呈規模化增長,致使校園道路交通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當前很多高校都存在內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諸多問題,不僅影響到學校的正常秩序,而且還威脅到校內師生的人身安全。本文基于高校校內交通安全管理問題分析,進而提出相關改善性措施,希望對高校交通安全建設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校內交通;安全管理問題;措施
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日益發展的同時,高校規模不斷擴大,師生人數日益增多,加之高校產學研結合的力度進一步加大,校外交流活動越來越頻繁,校園內外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流通量明顯加大。然而校內交通設施不完善,建設水平較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不系統,導致人流與車流疊加而產生較大交通壓力,同時增加了校園交通安全事故發生風險。校內交通安全管理事關全體師生共同利益,以及高校和社會,所以高校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筆者在此對當前高校交通管理的問題及應對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
1 高校校內交通安全管理問題
造成大學校園交通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校內交通設施建設不完善,安全管理不到位,不合理。高校管理者對校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未引起足夠重視,致使校園交通管理工作長期處于學校管理工作的邊緣。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
1.1 交通安全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
其一,缺乏健全的交通安全機構。受多種因素的掣肘,我國高校交通安全管理一直都在邊緣地帶,很多高校沒有從思想層面上認識到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尚未立足于實際,構建校園安全交通安全管理機構,自然更談不上獨立的交通安全管理部門和安全管理人員。[1]大多數高校將校內交通管理工作劃入后勤保衛部門,但卻沒有足夠的管理人手和固定崗位人員,管理工作比較隨意和簡單。其二,交通安全管理體制不健全。我國《高等教育法》并未對高校交通安全管理作出相關規定,《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未對交通警察的校內管理工作進行專門授權,這就使高校的交通安全管理存在法律盲區。同時目前各地高校校園交通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也不完善、不合理、保障制度不健全,造成各項管理措施難以落實。
1.2 交通安全宣教工作未落實
其一,沒有充分重視校內交通安全的宣傳教育。盡管各高校也開展了一系列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動,但是,這些工作形式化現象嚴重,一般主要在安全宣傳月,交通安全日或應對上級檢查時短暫開展,沒有形成常態化。所以部分高校師生的校內交通安全意識依然不高,一些高校領導對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了解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平均一年僅有1~2次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缺乏日常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其二,宣傳教育實效性不強。當前校辦交通安全活動中師生的參與積極性普遍不高,校園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受眾面小,實際效果較差。部分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很少有師生主動參加校內交通安全教育活動。[2]同時,學校的宣傳教育手段比較傳統,渠道較狹窄,僅依靠校內廣播、展板、宣傳欄等進行宣傳,而未充分利用校園網站、移動互聯工具、微信微博等平臺,所以宣傳效果不佳。
1.3 校園交通管理措施不到位
其一校園交通規劃缺乏預見性;高校人員密集,校園中人流量較大,各種建筑相對集中,交叉存在多種新老建筑物,且功能分區不明確,布局不合理的問題也比較普遍,這也給校園交通規劃管理帶來了諸多不便。[3]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高校規模繼續擴大,校園交通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而一些高校在校園規劃中未能充分考慮交通安全內容。由于未實行園區分區管理,各類建筑物及公共場地之間存在功能交叉,管理方面比較混亂和隨意,比如規劃的停車區位于教學樓狹小空間,且未進行人車分流,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和安全事故。[4]其二校園交通設施不完善。因為停車規劃不合理,很多車輛亂停亂放問題突出,學校公共資源場所被大量占用,非常影響校內交通通行質量和校園和諧,而且給校內道路交通安全帶來嚴重隱患。同時很多高校內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不完善,如未在主要交叉路口設置減速帶、人行橫道線、警示牌等,車輛速度過快而行人經常亂穿道路,增大校內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率。
2 高校校內交通安全管理的改善性措施
2.1 加快高校校內交通安全立法研究
校內交通行為與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具有較大差別,其處置程序和方式也不一樣,校內交通事故不能完全參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來處置,通常僅依靠學校規章制度來實施管理。鑒于此,立法部門應針對高校校園的交通特點進行立法論證和研究,盡快出臺適用于《校園交通安全的管理規定》,為高校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法律參照。與之同時,還需要從國家層面引導高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合法合理的校園交通安全管理辦法及制度,與法律法規進行互補。
2.2 健全校園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系
要實現管理的高質量,就必須從制度上進行規范和支持,高校需要成立安全管理部門,完善安全監督管理措施,事故與車輛處置辦法等內容。具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一是結合校園地形、校區面積、師生人數、道路條件、車輛通行能力等因素,建立健全校園交通管理制度。同時,還要對學生的作息時間進行合理調整,在確保教學活動正常開展,按質完成的前提下,可以實行錯峰管理,比如校車輪班錯峰往返新老校區,以減輕師生的乘車擁堵和校車接送壓力。二是對外來車輛進行嚴格控制,做好門禁管理工作,對進校車輛實施登記詢問,減少非校區車輛流入量,同時引導進入校區的車輛規范行車,定點停放,以此減少校園交通安全隱患。[5]三是學校還應從以往靜態管理轉變為動態管理,例如加強校園內的交通巡邏,要及時發現、制止、糾正違反校園交通規則的行為:在園區重要交通路口,在上下班高峰時段,安排秩序維護員進行疏導和管理:與轄區交警部門緊密合作,協助處理校園交通事故和嚴重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并對校區外圍交通秩序進行整頓,確保高校師生的通行安全。
2.3 合理規劃和改進道路安全設施
高校在進行校園規劃時,應當注意規劃建設的預見性和實用性。在規劃過程中,要立足于高校的實際情況,采納相關管理部門的意見及師生建議。合理規劃園區空間,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合理規劃布局學校教學建筑、學生公寓、行政辦公樓,在確保符合建筑技術規范和人流通行需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面積占用,為車輛通行和停放創造條件。[6]其次,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造高校交通硬件設施設備,應按照安全通行要求,進一步完善校內道路減速帶、交通標志、行車標線、人行道等基礎設施,還要完善夜間道路照明設施,道路進行防滑處理,如果條件允許,高校也可以進行人車分流,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道,從而為校園交通提供一個更安全的環境。
3 結語
一言以蔽之,加強校園交通安全管理,一方面有助于維護校園交通秩序,另一方面還能減少或是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因此,高校要根據標準化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加強校園交通安全管理的立法研究,建立全校園交通安全管理體系,完善校園道路交通設施建設,預防或是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讓師生生命安全得以保障,助力高校的行穩致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林仕穎.新形勢下高校校園交通安全管理淺析[J].科技風,2021(4):155-156.
[2]謝明峰,黃飛.高校校園道路交通風險分析研究——以某高校為例[J].科技風,2019(7):213-214.
[3]劉興德.加強和規范高校校園交通安全管理的思考[J].安全,2019(2):62-65.
[4]張宏建,彭玉華.基于危機管理視域下的平安校園建設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7(10):35-37.
[5]吳春發,魯冰.高校校園交通的問題與優化策略[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38-42.
[6]徐方強,鄒積強.校園交通安全管理的原則及措施[J].安全,2018(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