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瑊,郭富強,胡雪銀,王相榮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合理提高高校畢業生創業比例,引導高校畢業生積極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此同時,體育產業正在蓬勃發展,2016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1.9萬億,占GDP比例為0.9%,預計2025年達到5萬億的規模。并且,在許多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在此雙重背景下,體育大學生通過創業為社會提供貢獻、發揮自我價值是大勢所趨。因此,對體育大學生創業的理論研究需與實踐相匹配。而當前研究對文獻回顧和整理工作較為薄弱,亟待有效歸納、總結。為此,本文采用文獻計量方法,以呈現知識圖譜的方式,對我國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的現狀、內容和趨勢等方面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期深化對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的認知,為今后體育大學生創業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在中國知網(CNKI)期刊庫中以“體育大學生”“創業”為主題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得2003年-2020年相關文獻149篇,篩選掉中英文拓展文獻后,最終選擇141篇文獻作為文獻計量樣本。檢索日期為2020年5月22日。
CiteSpaceⅤ是美國德雷賽爾大學陳超美教授開發的一種多元、分時、動態的應用程序和可視化軟件,廣泛用于對某領域研究進行可視化呈現及分析。本研究使用的是CiteSpace5.6 R2版本,主要采用關鍵路徑算法(Pathfinder)對樣本數據進行分析,時間閾值(Time Slicing)為2003年-2020年,時間切片(Year Per Slice)設置為2年。根據研究需要,節點類型(Node Types)選擇作者(Author)、機構(Institution)或關鍵詞(keyword),連線(Links)和選擇標準(Selection Criteria)默認選擇。圖譜呈現后,適當調整透明度、色系后呈現出文中相關圖譜。圖譜可反映出多方面信息:如節點(Node)大小代表總被引次數,節點越大則總被引頻次越高,通過各個年輪的顏色可判斷被引時間分布,聚類之間的冷暖色彩的變化可看出知識流的時間走向。
體育大學生是大學生的一類,其研究也存在一定包含關系。圖1展示了關于二者創業研究文獻發表的歷時性變化。可以看出,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和大學生創業研究經歷相似的起承轉折,說明促使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文獻增長的原因可能與大學生創業研究是一致的。從發文時序及增長變化情況來看,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可分為3個階段。

圖1 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發文時序變化
初始階段:2003-2008年。此階段文獻發文量較少,相對于大學生創業研究,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相對滯后。檢索到的第1篇文獻是2003年,李朝旭等發表在《廣州體育學院學報》的《加入WTO與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大學生培養方向問題研究》一文,提出了在當時新形勢下下體育大學生應主動參與創業實踐活動。此后便有文獻持續對該主題進行研究,但在發文量上并無太大增長。
第一發展階段:2009-2016年。有別于初始階段,第一發展的階段發文量驟增,并在后續的7年中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發文數量平臺。對2009年大學生創業研究文章主題次進行頻次排序,發現“創業教育”最頻繁出現。這也揭示出自2009年后對高校創業教育的重視引起該階段研究的熱潮。從政策背景來看,2009年2月,教育部在《中國教育報》上登載信息,出臺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文件,提出加大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力度,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在各高校成為必修課不少于38學時。這可能是促進該階段發展的原因。
第二發展階段:2017至今。自2017年后,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的發文量又一次陡增,并連續三年保持在較高的發文量水平。但就大學生創業研究來說,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發文量仍處于較為薄弱的狀態,本研究不認為該主題研究已達到成熟階段,故命名為第二發展階段。對比大學生創業研究在2015年就開始第2次驟增的趨勢,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似乎存在滯后現象,本文推測2015年可能是促使第2輪研究熱潮發生的時機。回顧政策,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再次明確強調了“面向全體”“融入人才培養體系”“普及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創業與創新的結合得到更加廣泛的認識,“創新創業”成為繼“大學生創業”“創業教育”之后,頻次最高的研究主題詞。
總體來說,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與大學生創業研究聯系緊密,其發展趨勢經歷了兩個突增期,突增的原因可能與當時的“創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政策有密切關系。
作者合作關系的緊密程度、核心作者的輻射范圍是衡量該領域研究現狀的重要指標。在CiteSpace軟件中,使用作者(Author)為節點類型進行作者共現網絡分析,得圖2。在導出(Export)欄目中將發文頻次達3次以上的研究作者信息整理如表1。

圖2 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作者共現圖譜

表1 核心作者統計結果
表1可見,劉振忠節點最大,發表論文10篇,其次是涂德虎(5篇)和周靜(4篇),另外,王思明和康建敏各發表3篇。度中心性反映該作者文獻與其他文獻的關聯次數,多數作者文獻的度中心性較低,反映出作者間研究主題可能相對處于較為獨立的狀態。發文頻次最高的5位作者中,無一人為初始階段便開始該主題研究的,表現該主題研究缺乏一批長期耕耘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的科研人才。
圖2中,節點越大代表作者發文量越大,節點外環顏色代表作者的被引年份,節點的連線代表作者間的合作關系。圖2可見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作者共現圖譜的節點數量N=164,連線數量E=118,連線密度為0.0088,說明該領域網絡整體合作情況較低。在有限的作者間研究合作中,以劉振忠為首的研究團體中,其作者合作網絡密度最高;合作密度第二為張飛、季城等人構成的合作團體;第三為沈雁華、孫玥等人構成的合作團體。此外鮮有四人以上科研合作網絡關系存在。
科研機構的共現分析反映出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的主要力量和影響力分布。采用CiteSpace軟件的機構共現分析功能,未使用修剪(Pruning)算法,經色彩、節點顯示閾值、節點大小等調整后,得圖3。圖3可知劉振忠所屬單位河北體育學院為中心性最高的機構,其節點連線最多,從連線顏色來看,其合作時間開始于2009-2011年間,并與河北經貿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和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等河北高職院校合作關系緊密。除該合作團體外,其他機構未見三個機構以上的合作關系形成,多以兩兩合作或獨立開展為研究形式。說明該領域研究機構間合作關系較為松散。有學者認為研究團隊的形成,不僅能夠提升研究成果產出能力,而且能提高研究成果質量和影響力。由此看來,加強機構間和作者間的科研合作將是提高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發展的可選措施。

圖3
熱點分析是知識圖譜分析的核心功能。關鍵詞是文章內容的高度凝練也是反映該領域研究熱點的重要媒介。運行CiteSpace軟件,使用關鍵詞(KeyWords)作為節點類型,使用關鍵路徑算法(Pathfinder)并選取“Pruning sliced networks”和“Pruning themergednetwork”兩種裁剪方式,得圖4。節點代表關鍵詞,度中心性(degree)越高,節點越大。節點間連線表示關鍵詞共現關系,其粗細表示共現關系的強度,顏色則對應節點首次共現的時間。使用Export功能導出前10位頻次及度中心性關鍵詞如表2。
表2可見,頻次與度中心性分別反映了研究熱點復現次數和交互影響程度,在排序前10的關鍵詞中,有8個關鍵詞一致,另外4個關鍵詞,“創新”“體育類大學生”“創業”和“創新創業教育”也與共同出現的其他詞相近。說明該領域研究熱點出現頻次與其影響力密切相關。
表2和圖4反映出,研究熱點集中在創業對象:“大學生”“體育大學生”等;創業實現:“創業”“創新創業”;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創業教育”和培養機構:“體育院?!边@四個方面。有學者認為,體育專業大學生專業性強、就業面狹窄,在創業的過程中存在缺少創業心理準備、知識經驗不足、能力培養不夠、創業資金和人脈資源匱乏等問題。因此,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特點進行剖析是進行相關研究的基礎,不同的研究對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因素、社會適應性等方面進行剖析。四個方面的熱點并非完全獨立,而是存在密切的交融聯系。如圖4所示,不同節點形成一定的交織網絡表現出研究熱點的共現特征。如培養機構和創業教育兩方面的熱點結合,在圖4中表現出頻繁的連線,反映實際研究中有關體育院校創業教育 研究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圖4 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熱點共現圖譜

表2 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熱點
共現圖譜展現出研究熱點橫向的熱度和聯系。時間線視圖(Timeline)可以勾畫聚類之間的關系和某個聚類中文獻的歷史跨度。為深入探討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的時間演化趨勢,本文使用時間線視圖結合LLR聚類算法對樣本數據進行知識圖譜制作,如圖5。模塊值(Q值)和平均輪廓值(S值)兩個指標作為評判圖譜繪制效果的一個依據。圖5中Q值為0.8517(>0.3)、S值為0.621(>0.5),意味著劃分出來的社團結構是顯著的,聚類是合理的。橫軸為引文發表時間,縱軸為聚類編號并且編號越小引文規模越大。

圖5 體育大學生創業時間線圖
根據圖5聚類結果及熱點演變情況,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可分為創業實現(#8、#7、#4、#2、#0),創業對象(#9、#1),創業教育(#6、#3),培養機構(#5)4個方面。
在創業實現方面,#7就業聚類是開始時間最早的聚類。最早的關鍵詞是“就業”。早期研究中,創業作為應對體育院校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措施而開始得到學者的關注,此后就業難問題與創業解決方案的研究成為一個深入研究的類型。#8創新聚類與#4創新創業聚類在研究內容密不可分,圍繞創新創業,學者從創新創業能力評價、培養和學生的認知等方面展開研究。#4創新創業聚類包含著時間最晚一個大型節點,#8創新聚類是熱點連線少有連接到2020年??梢酝茰y,創新與創業的結合可能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2大學生創業聚類的研究關注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因素、創業動力等問題。#0自主創業聚類雖然開始于2010年,但聚類規模最大,包含的“就業趨勢”“雙創”等關鍵詞反映出自主創業的熱度與受關注度,“健身工作室”熱點反映出體育大學生創業對健身市場的重視。在自主創業的運行機制、社會適應等方面展開的研究構成自主創業研究聚類的整體。而這個5個聚類的組合共同構建了創業實現的理論基礎。
在主體對象方面,#9體育大學生和#1體育專業大學生兩個聚類,以聚焦創業主體為主題,對體育大學生創業意愿、成功案例等進行探討,關注到了體育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并非完全的客觀規律起作用,更有人的影響在其中。創業教育和培養機構兩方面緊密結合。體育高校是我國體育創業的搖籃,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我國體育創業的相關活動。創業教育作為培養機構提高體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深入了解創業教育現狀、建立評價體系、設計教學模式等都是提高教學質量、增強體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重要研究主題。
熱點的聚類和走向展現了該領域研究走向,早期由就業難問題引出創業的解決方案,到后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等多角度對創業進行深層次的支持,體現了體育大學生創業領域研究由淺至深的研究脈絡。以創業教育為主題的人才培養貫穿各熱點主題,創新與創業的結合研究持續研究至今,這兩個方向可能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面。
4.1 通過社會發展和政策引領影響,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自2003年開始,經歷緩慢增長和兩次驟增這3個發展階段。4.2 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學者和機構間合作關系網絡強度不高,亟待更為深入的合作。
4.3 研究熱點聚集在“創新創業”“創業教育”“體育專業大學生”等關鍵詞上,在創業主體、創業實現、創業教育和培養機構等方面形成研究熱點。
4.4 體育大學生創業研究由就業難引發創業研究后,現已對自主創業、創新創業等方面進行了多方位的探索,未來的研究可能在創新結合創業以及創業教育方面繼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