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溪,魏 慶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管理工程學院,北京100070)
隨著電商行業迅速發展,預售作為一種銷售手段,由于其對銷售商庫存要求較低,廣泛用于各電商行業銷售中[1]。預售模式即消費者提前支付,并在約定的預售期結束后進行消費或者獲得服務[2]。采用預售模式時,需聚集消費者的需求信息,并提交信息給廠商進行加工,考慮時間成本問題,因此預售模式對于商家的供應鏈體系有著更高的要求[3]。此外,消費者預期購買商品的等待時間一般不會超過3 d,而大部分商品生產周期均會超過5 d,服裝產業甚至不低于15 d,這樣就會損失一批潛在的消費者[4]。鑒于此,本文利用系統動力學的方法,使用anylogic軟件進行建模,以考察預售模式與供應鏈的關系。
供應鏈仿真模型一般包含三個主體,即零售商、分銷商和制造商。用表函數模擬顧客隨機需求,零售商根據顧客需求以及自身庫存來判斷是否需要向上一級供應商訂貨,分銷商、制造商層級的仿真方法以此類推;制造商處于供應鏈結構的最上游。供應鏈中各個階層的企業均采取(T,s,S)的庫存控制方法。T為企業的庫存盤點周期,s為最低庫存,S為最大庫存,盤點時企業庫存小于s時,要將庫存補充至S。供應鏈仿真如圖1所示。
圖1 供應鏈仿真圖
由于客戶主體的行為具有隨機性,因此將該仿真中的這一產品的客戶需求量設定為服從(1,4)均勻分布。仿真參數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參數設置
當直接用初始設置的參數進行仿真時,可以看到仿真結果如圖2所示。仿真的目標是分析供應鏈中各企業的庫存水平、等待時間、成本構成。
圖2 供應鏈仿真結果圖
如圖2所示,在優化庫存前,平均等待時間為3.49 d,超過了消費者心理預期購買時間3 d。可以觀察到生產商以及分銷商收到來自零售商的采購數量較大,庫存一直處于很低水平,并且缺貨成本以及庫存成本占有較大比例。因此各企業目前的庫存設置并不是最優的庫存設置,需對各企業的庫存進行優化。
文章采用anylogic中的優化實驗對仿真結果進行優化。采取兩種優化方案:①消費者平均等待時長小于等于3 d的情況下的供應鏈成本以及最有庫存設置;②預售策略下,預設消費者最長等待時間為10 d,供應鏈成本以及最有庫存設置。兩種方案目標函數均為每日平均成本最少。兩種方案優化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兩種方案優化結果
對比表2的優化結果,在預售策略下,供應鏈中上中下游企業的庫存均得到了優化,分銷商及制造商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均將為0。平均每日供應鏈成本由2 841.66下降為了801.984,下降了71.8%。當整個供應鏈沒有等待時間的壓力時,企業并不需要持有很多的庫存,因此降低了企業的庫存成本,也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缺貨成本。零售商、分銷商以及生產商的成本均大大降低,零售商的庫存成本甚至降到了全部成本的5%,分銷商的庫存成本雖然還占比很高,但是整體下降到每天平均257.61,零售商以及分銷商的缺貨成本均降為0。
文章利用仿真軟件對供應鏈管理進行建模,分析了預售模式對各級庫存的影響。通過對比各階供應鏈的庫存水平可得出以下結論。
預售策略能有效降低市場風險,降低企業的庫存成本以及缺貨成本。雖然預售策略由于時效性低等原因會損失部分客戶,但對于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企業以及可替代性較差的企業,預售是一種可以考慮的經營方式,不僅可以降低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市場以及庫存積壓的風險。
各級企業之間應當共享信息,實現合作共贏。供應商以及分銷商、零售商之間應該共享商品的庫存信息以及需求現狀,使信息在分銷商、零售商以及供應商之間變得透明化,有利于供應商根據合理的信息設計合理的生產計劃,進而合理安排生產進度,達到聯合庫存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