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先強
(中國貴航集團三〇二醫院普外一科 貴州 安順 561000)
按照目前對婦科惡性腫瘤的研究分析,圍絕經期、絕經后是婦女發生惡性腫瘤的高發時間段,常見的比如宮頸癌、乳腺癌等[1]。絕經后婦女乳腺癌是最常見的一種老年婦科惡性腫瘤,占整個惡性腫瘤的8.00%左右[2]。目前對乳腺癌可采取多種治療措施,比如手術治療、靶向治療、放療、內分泌治療等,而對于老年絕經后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其錯過了最佳手術治療時間,同時合并相關基礎疾病,治療方法選擇方面需要考慮不同患者耐受性、年齡等,相對而言,內分泌治療方法在絕經后老年晚期乳腺癌治療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價值[3]。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方面可選擇的藥物較多,為證實來曲唑在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臨床治療方面的療效與安全性,本文以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間接診60例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為研究對象,評價不同內分泌治療方法對應效果,從而更好地指導絕經后晚期乳腺癌的治療,現報道如下。
收集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間接診的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病例數60例,抽簽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觀察組年齡49~74歲,平均年齡(54.83±5.25)歲,絕經5~16年,平均(8.52±2.16)年。對照組年齡48~73歲,平均年齡(54.86±5.22)歲,絕經5~15年,平均(8.50±2.14)年。納入標準:(1)病理活檢或者術后病理診斷為晚期乳腺癌患者;(2)絕經時間≥5年;(3)研究前1個月未實施放療,研究前3個月未接受內分泌治療;(4)了解治療方案,同意治療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5)治療、檢查等資料都有完整記錄者。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患者;(2)合并嚴重心臟疾病、糖尿病疾病者;(3)藥物過敏者;(4)炎性乳癌、雙側彌漫性肺淋巴管癌、中樞神經系統病灶轉移者;(5)肝腎心肺功能不全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用氨魯米特(生產企業:精華制藥集團南通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00076)治療,口服,每次0.25 g,3次/d。同時使用潑尼松10 mL,1次/d。
觀察組:患者使用來曲唑(生產廠家: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1001)治療,推薦劑量為2.5 mg,1次/d。
兩組患者均治療4周,治療4周后評價療效。
(1)臨床緩解率[4]:參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版中文》評價治療效果,其中:完全緩解(CR):病灶小時,臨床癥狀小時,無新發病灶;部分緩解(PR):病灶最大徑之和減少≥30%;疾病穩定(SD):病灶最大徑之和縮小處于PR與PD之間。疾病進展(PD):病灶最大徑之和增加≥20%,病灶加≥5 mm,或出現新病灶,(CR+PR)/總例數×100.00=總緩解率;(2)不良反應;(3)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包括糖類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鏈抗原15~3(CA15~3);(4)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變化情況。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臨床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緩解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3例食欲不振、2例頭暈、1例乏力,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0.00%。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血小板下降2例、白細胞下降3例、皮膚瘙癢4例、皮疹3例、膽紅素升高2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4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00,P=0.028)。
兩組患者治療前不同腫瘤標志物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腫瘤標志物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腫瘤標志物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注:*表示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CA125/(U?mL-1)CEA/(ng?mL-1)CA15-3/(U?mL-1)治療前觀察組 16.23±5.19 5.95±1.14 17.16±4.15對照組 16.18±5.15 5.88±1.19 17.18±3.16治療后觀察組 12.05±2.02* 4.30±1.12* 12.38±3.18*對照組 13.50±3.19*# 5.18±1.15*# 14.84±3.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子宮內膜厚度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s,mm)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s,mm)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6.28±0.48 5.81±0.40 4.120 0.000對照組6.27±0.49 6.30±1.02 0.145 0.442 t 0.079 2.449 P 0.468 0.009
臨床治療對乳腺癌患者強調早發現、早治療,但是對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因為處于晚期,而且絕經后婦女合并相關基礎疾病,常規放化療期間的耐受性較差,影響到實際治療方法的選擇。按照目前的研究分析,針對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可采取內分泌治療方法,通過內分泌治療幫助患者穩定病情,延長生存時間[5]。較多研究證實雌性激素對乳腺癌細胞的增殖有促進作用,女性在絕經后雄性激素在芳香化酶作用下可以轉變為雌激素,因而,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治療方面,通過選擇內分泌綜合治療在于抑制、降低雌激素水平,實現對乳腺癌的抑制[6]。
氨魯米特是非選擇性固醇合成物,能夠抑制腎上腺皮質素分泌,幫助患者達到調節內分泌,控制乳腺癌目的。結合當前研究分析,氨魯米特在絕經后晚期乳腺癌治療方面耐受性較差,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且治療期間需要配合皮質激素[7]。來曲唑屬于選擇性芳香化酶,能夠抑制絕經后女性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轉化,降低絕經后婦女體內雌激素水平,減少雌激素對乳腺癌細胞增殖的影響,實現對絕經后乳腺癌的治療。
從本結果方面分析,觀察組患者臨床總緩解率高于對照組,提示來曲唑在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治療方面有重要應用價值。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小于對照組,提示來曲唑治療絕經后晚期乳腺癌安全性相對較高;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腫瘤標志物水平小于對照組,側面反映出來曲唑在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治療方面的應用價值。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子宮內膜厚度變薄,分析是因為來曲唑能降低機體雌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降低影響到子宮內膜,對子宮內膜厚度疾病的預防也有一定的積極預防效果。
綜上所述,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使用來曲唑治療,可提高臨床緩解率,降低治療不良反應、腫瘤標志物水平,改善子宮內膜厚度等,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