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慶
(江門市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心電圖室 廣東 江門 529000)
在臨床中心律失常是常見的病癥,其中房顫在心律失常中具有較高的發生率,該病的危險系數較高,是誘導患者心腦血管疾病及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不僅會造成患者殘疾的狀態,嚴重的情況下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持續性房顫和陣發性房顫是臨床中根據患者的發作特點劃分的兩種房顫類型[2]。當前,據相關研究分析得知,在典型的器質類心臟病患者中常發生持續性房顫,而陣發性房顫也會出現,其主要特點是間歇性發作,發作時所持續的時間有所差異,通常是發生持續性房顫的前期表現[3]?;颊叩哪挲g與房顫的發生率存在密切的聯系,年齡的增加是導致房顫發生率增高的危險因素,一旦發生所造成的危險是十分嚴重的?;诖?,本研究通過動態心電圖對我院收治的部分器質性心臟病伴發陣發性房顫進行監測,同時監測無器質性心臟病患者伴發陣發性房顫的特點,以此進行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器質性心臟病伴陣發性房顫患者為研究組,70例無器質性心臟病伴發陣發性房顫患者為參照組。參照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32:38,年齡26~68歲,平均36.69歲,病程平均(3.14±0.51)年。研究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36:34,年齡25~70歲,平均37.9歲,病程平均(3.09±0.2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僦椴⒑炇鹬橥鈺?。納入標準:有完整24 h心電圖數據的患者,陣發性房顫表現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精神障礙和溝通障礙患者,拒絕配合的患者。
在所有患者的動態心電圖的監測中采用同步動態心電圖儀(美高儀),以四個小時為一個階段,對相關數據進行記錄,共包括6個階段。另外,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的觀察,若出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此外,對患者陣發性房顫的發生時間進行記錄(開始和結束時間)以便對動態心電圖進行臨床分析。
所有的患者均接受動態心電圖檢測,并將心電圖中的房性早搏及心電圖特點作為主要分析內容。PI指數=房早配對時間PP/房早前一個竇性心律的周長。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與參照組比較陣發性房顫發生次數、陣發性房顫發作時間、心室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陣發性房顫的發生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陣發性房顫的發生情況比較(±s)
心室率/(次?分-1)研究組70 126.49±24.68 22.68±8.19 96.49±12.37參照組70 112.59±14.78 16.88±6.39 88.66±15.21 t 4.043 4.785 3.340 P<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陣發性房顫發生次數/次陣發性房顫發作時間/s組別 例數 發作時間段 發作時間段研究組70 0:00—8:00 20:00—24:00參照組70 0:00—6:00 20:00—24:00
研究組患者通過動態心電圖檢測發現,存在房性早搏的患者有52例,參照組患者通過動態心電圖檢測發現,存在房性早搏的患者有16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通過該結果可以看出誘導陣發性房顫發生的原因中,房性早搏占比較大,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陣發性房顫誘因分析
誘發陣發性房顫患者的聯律間期與未誘發患者相比較短,誘發陣發性房顫患者的PI與未誘發患者的相比較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誘發陣發性房顫發生的特點(±s)

表3 比較誘發陣發性房顫發生的特點(±s)
誘發Af 聯律間期 PI(血流灌注指數)誘發 0.449±0.058 0.629±0.187未誘發 0.528±0.079 0.639±0.227 t 3.521 4.139 P<0.05 <0.05
心律失常是臨床中常見的病癥,而房顫則是該病癥中的高危表現,一旦發生就會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危險性疾病,例如腦卒中,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著嚴重的威脅[4]。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然而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變化,加之老齡化現象愈發嚴重,導致房顫的發生臨床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不僅危害著患者的生命安全,還給患者的家庭帶來較大的壓力。因此,臨床中應該對房顫進行采用早發現,早治療的措施,從而有效地控制該病帶來的危害[5]。基于房顫陣發性和持續性的兩種特點,施以相應的治療,是提高臨床效果的關鍵。在房顫的特點中,心臟器質病變是典型的持續性房顫。而陣發性房顫的特征是持續時間不同、間歇性發作。據相關數據統計得知,老年群體的房顫發生率較高,所以在房顫防治工作中要加強重視。器質類心臟病患者發生器質性房顫的概率較大,間隔式發病是陣發性房顫的主要表現,但房顫發作時持續時間的長短不同,這也是發生持續性房顫前的主要癥狀表現?;颊叩哪挲g越大,發生房顫的可能性就會越大,也就是說,患者的年齡是導致房顫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且危險性較高。
晝夜分布是陣發性房顫明顯的規律,這一特征可能與患者自身神經調節作用有關,迷走神經在夜間的活躍度較高,而交感神經在日間活躍度較高,其誘發原因與患者的情緒變化和運動有關。隨著年齡的增加,陣發性房顫動檢出率越來越高,在陣發性心房顫動的診斷中,采用動態心電圖具有較高的檢出率[6]。當前,臨床中尚未明確房顫的發生機制,但相關研究的數量較多,且多數研究報道中指出疾病的類型、患者的年齡等多種因素與房顫的發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房性早搏與房顫發生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另外,陣發性房顫的發生除了與患者的運動情況有關外,而且情緒激動時患者也會有較大的概率發生該癥狀。
本研究采用分組對比的方法進行深入探討,參照組房室早搏發生率(22.86%)低于研究組患者房室早搏發生率(7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誘發陣發性房顫患者的房性早搏聯律間期、PI與未誘發陣發性房顫患者相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究其原因主要是常規心電圖無法對患者進行持續不斷的心率監測,這就會導致數據的缺失,從而在病情診斷時無法給予醫生準確的指導。而動態心電圖的應用,完全可實現對患者心率24 h的監測,彌補了常規心電圖的不足。
綜上所述,當前時代背景下,心臟類病癥的發生率較高,嚴重威脅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其中器質性心臟病伴陣發性房顫具有代表性,該病需要臨床中早期診斷和治療,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效果,房性早搏是導致大多數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發生陣發性房顫的主要原因,此時需要在動態心電圖的監測中,加強對房性早搏的關注,做到早期發現問題,對患者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