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媚
(上海市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護理組 上海 200020)
腦梗死是指由于腦部血管堵塞造成腦缺血、缺氧,進而導致腦軟化或腦部神經壞死的腦血管疾病[1]。隨著我國醫療水平不斷發展,其病死率已逐年下降,但腦梗死導致的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會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例如半身不遂、突然昏倒以及語言障礙等,還會影響患者的治療信心[2]。研究證實,綜合康復護理對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生活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3]。本研究旨在觀察社區綜合康復護理路徑對老年腦梗死致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 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76例 因 老 年 腦梗死致偏癱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臨床診斷后,患者均符合老年腦梗死致偏癱判定標準;(2)患者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其他嚴重綜合疾病患者;(2)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異常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8例。實驗組實施社區綜合康復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21例,年齡60~89歲,平均年齡(74.50±8.14)歲。實驗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齡61~89歲,平均年齡(75.00±8.2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實施社區綜合康復護理。(1)心理干預:社區人員要定期對患者進行上門隨訪或電話隨訪等方式,來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全面了解,以及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發展,為患者提供適宜的治療指導,幫助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2)健康教育:社區工作人員要定期對患者本人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針對腦梗死疾病的誘發原因,以及預防措施等進行詳細講解,全面提升患者的健康意識。(3)康復指導:社區護理人員要及時對患者進行肌肉鍛煉,并根據患者自身體能狀況,增加徒步訓練。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日常康復指導、健康宣教、飲食護理等。
(1)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干預下的生活質量(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四個維度,采用SF-36評分表進行評測);(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采用本院自制評分表進行評測);(3)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抑郁、焦慮評分對比,采用SAS、SDS情緒評分表進行評測);(4)兩組患者肢體功能評分(Fugl-Meyer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Barthel評分)對比。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分)
生理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38 55.26±0.69 89.53±6.21 64.43±0.36 85.83±8.23對照組38 55.32±0.32 69.52±4.01 64.43±0.36 71.26±4.23 t 0.4863 16.6866 1.6269 9.7.62 P 0.6282 0.0000 0.1080 0.0000組別 例數心理功能

表1(續)
干預后,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對比[n(%)]
護理前,兩組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抑郁、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對比(±s,分)
護理后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實驗組38 53.41±0.19 66.06±6.43 29.21±0.23 20.38±1.35對照組38 53.36±1.36 66.32±6.25 43.13±2.39 33.69±0.29 t 0.2245 0.1787 35.7381 59.4210 P 0.8230 0.8586 0.0000 0.0000組別 例數護理前
護理前兩組患者Fugl-Meyer、Barthel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Fugl-Meyer、Barthe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Fugl-Meyer評分、Barthel評分對比(±s,分)

表4 兩組Fugl-Meyer評分、Barthel評分對比(±s,分)
Barthel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38 33.41±0.17 68.06±6.47 43.21±0.27 82.38±1.26對照組38 33.36±1.26 51.32±6.55 43.13±0.59 61.69±0.29 t 0.2424 11.2084 0.7600 98.6446 P 0.8091 0.0000 0.4496 0.0000組別 例數Fugl-Meyer評分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常發于中老年人群當中,并有較高的病死率、致殘率[4]。由于中老年患者自身機體能力的下降,從而易引發患者出現腦梗死疾病。隨著目前我國醫療水平的逐步提升,降低了腦梗死疾病的死亡率,但在發生腦梗死疾病后,還易導致患者出現偏癱問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此,醫護人員需對腦梗死偏癱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同時,還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提升[5-6]。
依據本研究數據可知,對老年腦梗死致偏癱患者實施社區綜合康復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等生活質量評分均得到了顯著提升,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有顯著改善(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在經過社區綜合康復護理后,得到了較好的改善,組間數據對比有明顯改善趨勢(P<0.05);兩組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在護理前,均無顯著顯著差異(P>0.05),經過社區綜合康復護理后,實驗組患者抑郁、焦慮得到了顯著改善,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Fugl-Meyer評分在經過社區綜合康復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兩組間患者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Barthel評分在經過護理前,無顯著差異(P>0.05),實施社區綜合康復護理后,得到了顯著改善,組間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腦梗死致偏癱患者實施社區綜合康復護理后,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減少了患者不良情緒的同時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肢體活動能力,臨床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