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霞,簡 露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東街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湖北 武漢 430074)
很多冠心病患者由于具有較低的認知程度,使得其生活習慣較差,為了將患者的用藥科學性和正確性得到提高,患者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就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是一種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能使患者積極參與到維護自身健康的意識被激發,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治療的自信心和依從性得到提高。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互動式護理干預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臨床價值。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1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患者被分為兩組,每組90例。觀察組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齡38~79歲,平均年齡(56.29±7.34)歲;病程1~11年,平均(5.27±1.36)年。對照組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齡41~79歲,平均年齡(56.34±8.29)歲;病程2~11年,平均(6.29±1.24)年。兩組的基線資料經比較,數據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觀察組在健康教育中采取互動式護理干預模式的方法。(1)第1次健康教育:成立互動干預模式小組,成員之間互相進行介紹,使冠心病患者了解健康教育的內容、目標以及形式,而且幫助冠心病患者之間相互鼓勵、相互信任以及相互認識。(2)第2次健康教育:指導冠心病患者進行鍛煉的具體方法,而且邀請堅持進行運動鍛煉的小組成員述說運動鍛煉后的益處、自己運動鍛煉的感受和方法。(3)第3次健康教育:回顧以及復習鍛煉的方法,小組成員一起練習打太極拳。練習打太極拳時注意動作柔和、緩慢、思想集中和連貫。由主任護師向冠心病患者講解飲食營養和情緒管理的知識,幫助冠心病患者掌握加強進行飲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以及情緒管理的方法、益處、技巧。(4)第4次健康教育:組織小組成員采取輪流作答的方法回顧飲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以及情緒管理等方法的掌握情況,且指導冠心病患者正確用藥和按時用藥,掌握其用藥的注意事項以及技巧。(5)第5次健康教育:檢查冠心病患者具體的用藥情況,對于每位冠心病患者產生的并發癥或者不良反應,進一步提出有效的處理方案。(6)第6次健康教育:采取知識搶答的方法對于上述5次健康教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復習、考試以及鞏固,以了解冠心病患者的掌握情況。且舉辦總結座談會,方便冠心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相互幫助和相互鼓勵。對照組采取常規健康教育。
(1)記錄兩組的控制飲食率、定期復查率、遵醫用藥率、監測病情率和戒煙戒酒率。(2)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包括4個維度: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和社會功能。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控制飲食率、定期復查率、遵醫用藥率、監測病情率、戒煙戒酒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控制飲食率、定期復查率、遵醫用藥率、監測病情率和戒煙戒酒率比較[n(%)]

表1(續)
護理前,兩組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和社會功能評分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和社會功能評分出現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和社會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和社會功能評分比較(±s,分)
注:t1、P1表示兩組護理后比較。
組別 例數 時間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觀察組90護理前 30.15±3.92 23.27±3.46護理后 60.78±11.23 42.25±9.34 t 24.430 18.078 P<0.001 <0.001對照組90護理前 30.29±4.78 23.14±2.95護理后 42.75±6.13 31.78±4.26 t 15.207 15.818 P<0.001 <0.001 t1 13.369 9.676 P1 <0.001 <0.001組別 例數 時間 物質生活狀態 社會功能觀察組90護理前 35.69±3.24 40.16±5.42護理后 58.76±10.34 61.73±12.25 t 20.198 15.276 P<0.001 <0.001對照組90護理前 35.42±3.17 40.29±5.73護理后 41.73±4.25 48.73±6.14 t 11.290 9.556 P<0.001 <0.001 t1 14.452 9.000 P1 <0.001 <0.001
冠心病發病原因是患者體內的脂質代謝高性能發生異常,引起動脈內膜上的脂類物質發生了堆積,從而發生一系列臨床癥狀[2]。對于該病,目前臨床上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即為對患者心肌細胞能量代謝或者心肌供血情況加以改善[3]。冠心病的臨床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三種:心臟介入治療、內科藥物治療以及外科的手術治療方法,治療的主要目的還是將患者心肌缺血和缺氧癥狀進行改善,控制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4-5]。在現代護理模式不斷被優化的背景下,健康教育逐漸凸顯出其重要性。但是,常規的健康宣教僅僅屬于一個單項灌輸的過程,患者僅可以看到和聽到,而無法感受到,干預的效果并不好。健康教育主要通過醫護人員的行為教育和信息傳播,使患者可以比較充分地認識疾病,而且使用相應的行為對不利的影響因素進行改變的一種方法[6]。加強健康教育能將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控制疾病的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的必要性等進行充分掌握,患者通過自我調控,將不良的行為進行糾正,并遵醫囑合理用藥,科學飲食,做好自我保護,促進身體康復[7]。健康教育可以通過有組織的、有計劃的以及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進患者自愿地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行為,減輕或者消除可能會影響病患者健康的危險因素,促進健康,預防疾病。互動式護理干預模式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相互之間交談和溝通,分享自己治療成功的經驗,而且由主任護師及時糾正冠心病患者的錯誤認知、不良生活習慣和不良行為,使患者可以積極地接受治療,消除消極應付的思想,有信心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幫助冠心病患者發泄出內心的負面情緒,提高其治療冠心病的依從性。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的控制飲食率、定期復查率、遵醫用藥率、監測病情率和戒煙戒酒率更高(P<0.05);表明互動式護理干預模式能提高依從性。護理后,兩組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和社會功能評分出現明顯升高的趨勢(P<0.05),且以對照組參照,觀察組上述指標評分更高(P<0.05)。表明互動式護理干預模式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互動式護理干預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