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燕,李佳佳
(云南省傳染病醫院,云南 昆明 650301)
多重耐藥菌是指給予機體≥3類抗菌藥物時出現的耐藥細菌[1],近些年來,隨著臨床上廣譜類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多重耐藥菌感染幾率明顯增加。重癥監護病房內患者病情危重且機體免疫力較低,每日抗菌藥物治療及頻繁性的侵入性治療操作將增加其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幾率[2]。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對云南省傳染病醫院收治50例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并結合分析結果提出了預防性解決策略。
1.1 一般資料。將云南省傳染病醫院重癥監護病房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作為研究組觀察對象,另取同期該病房未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對象。對照組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齡(51.4±6.9)歲;研究組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齡(51.6±7.0)歲。組間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年齡18~70歲;病癥監護病房入住時間為1~90 d;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全身器質性病變;意識障礙或昏迷;免疫系統缺陷疾病;遺傳代謝性疾病。
1.2 方法。采集兩組患者的小便、痰液及胸腔積液標本,前者標本以晨起用清水漱口,深呼吸后用力咳出痰液進行采集,后兩者標本均采取中短引流液。需注意的是,實際情況中,部分患者的痰液標本采集并不容易,可積極借助于叩背、霧化吸入、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措施進行一次性痰培養收集,收集相關標本后由專人進行藥敏試驗以及細菌培養試驗。以回顧性分析法了解患者基本資料、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機械通氣時間等指標,而后對其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分析。以SPSS 26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χ2計算,計量資料用t計算,以Logistic進行回歸相關危險因素分析,若P<0.05即可判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單因素分析。對入選患者進行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單因素分析后發現,兩組患者在年齡、吸煙史、高血壓史、肺結核史、使用糖皮質激素及深靜脈置管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糖尿病病史幾率、抗菌藥物使用種類≥2類、合并醫院感染、留置尿管或胃管明顯高于對照組,機械通氣時間及ICU入住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2.2 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對糖尿病病史、抗菌藥物使用種類≥2類、合并醫院感染、留置尿管或胃管、機械通氣時間及ICU入住時間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后發現,屬于引起多重耐藥菌感染獨立危險因素有:糖尿病病史、機械通氣時間、ICU入住時間及抗菌藥物使用種類≥2類,見表2。

表2 比較多重耐藥菌感染因素Logistic分析
多重耐藥菌感染屬于常見的醫院感染類型,其不僅會影響患者疾病的治療及病情的康復,且會增加醫患糾紛事件發生幾率,影響到醫院的聲譽[3]。本次研究發現:引起多重耐藥菌感染獨立危險因素有:糖尿病病史、機械通氣時間、ICU入住時間及抗菌藥物使用種類≥2類,針對該項研究結果提出以下預防對策:
3.1 有效控制血糖。長時間高血糖狀態將導致機體局部組織出現缺氧缺血現象,最為明顯的是,將對機體的中性粒細胞及巨噬細胞造成一定的損害,這將降低其修復及防御能力,進而為病菌的生長及繁殖提供有力條件。數據顯示[4],糖尿病患者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幾率已超過非糖尿病患者的6倍,因此,若ICU患者存在糖尿病時,應對其進行24 h的動態血糖水平監測,而后予以針對性的胰島素及降糖藥物治療,進而降低細菌感染及繁殖幾率[5]。
3.2 科學合理應用抗生素。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將造成機體發生細菌耐藥基因的突變,增加呼吸道定植菌,進而產生抗菌耐藥性,提高感染幾率。實際治療過程中,應結合患者的藥敏試驗結果及痰液培養結果等指標為其選擇科學合理的抗菌藥物,嚴格把控抗菌藥物適用證,詳細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抗菌藥物使用方法,治療期間繼續依據相關試驗指標對用藥劑量、種類及療程進行調整,以最大限度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并強化用藥監測,及時處理用藥不良反應,保障用藥安全性。
3.3 機械通氣護理。機械通氣屬于用于進行ICU治療的輔助通氣方式,該項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但是卻為侵入性操作,治療過程中將容易對其氣道防御機制造成一定的破壞,進而致使呼吸道黏膜出現干燥及痰液不易咳出的現象,實施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越長,對患者呼吸道所造成的損傷的就越大,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幾率就越高。在為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流程,治療時可適當的將床頭抬高,定期更換管道,定時觀察呼吸功能改善情況,嚴格把控撤機時間,盡可能縮短該項治療時間。
3.4 縮短ICU入住時間。患者ICU入住時間越長,表明其病情就越危重,機體免疫力越差,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機越大。應強化該科室醫護人員感染防控意識,要求其嚴格遵守手衛生制度,以避免發生手部細菌傳播事件,應定期對病房內病原菌進行監測,并以此采取防控策略。針對于高危性感染患者而言,可為其選擇單間病房,每日定時對病房環境進行性消毒,強化病房感染防控質量,降低感染發生幾率,進而縮短ICU入住時間。
綜上所述,ICU入住時間及≥2類抗菌藥物的使用等因素容易引起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應因此為依據制定針對性、預見性防控對策,以降低該該感染癥狀發生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