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霄,唐海,張建偉
(1.山東中醫藥大學,濟南 250014;2.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濟南 250011)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最常見的內分泌紊亂疾病,臨床主要以稀發排卵或無排卵,月經紊亂,高雄激素血癥為特征,在育齡婦女中患病率為9%~18%[1-2]。促排卵治療是PCOS的基本治療方案,而克羅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是PCOS患者誘導排卵的一線藥物。由于CC的外周抗雌激素作用對子宮內膜和宮頸粘液造成不利影響,導致出現高排卵率和低受孕率的差異。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來曲唑(letrozole,LE)不占據中樞及外周的雌激素受體,半衰期僅45 h,能很快從體內消除,克服了CC的上述不良反應[3-4]。近年來,有多項研究報道LE治療PCO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然而結論并不一致[5-8]。目前,國內關于本主題的最近一篇Meta分析發表于2011年[9],Hu等[10]發表于2018年的薈萃分析僅納入了11篇文獻,而近年來又有新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報道。因此,本研究是在現有證據的基礎上,對國內外文獻進行全面檢索,客觀評價LE和CC對PCOS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旨在為臨床用藥提供最新依據。
一、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CNKI)、萬方(Wanfang)、維普(VIP)、中醫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20年2月。采用主題詞加自由詞組合的方式進行檢索,中文檢索詞包括:多囊卵巢綜合征、來曲唑、芳香化酶抑制劑、克羅米芬、枸櫞酸氯米芬膠囊、PCOS、隨機對照、隨機等;英文檢索詞包括: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clomiphene citrate、letrozole、aromatase inhibitor、PCO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等,并輔以手工檢索相關研究的參考文獻以擴大檢索范圍。納入標準:研究類型為RCT,語言限定為中英文;研究對象為采用2003年鹿特丹修訂標準診斷[11]的PCOS患者;至少一側輸卵管通暢;近1個月無其他促排卵藥物治療史;近一年內男方精液檢查大致正常。排除標準:未明確PCOS診斷標準;非隨機對照試驗;綜述、評論、系統評價類文獻;試驗開始前采用二甲雙胍、達英-35等進行預處理;促排卵后未選擇指導同房,而是進行人工授精(IUI)或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未提供原始數據或原始數據不完整的研究;重復發表的文獻剔除其中一篇。
二、文獻篩選及資料提取
由兩位評價員獨立進行文獻篩選及數據提取,當意見不統一時,共同討論達成一致,必要時可請上級人員進行專業指導。將檢索出的所有文獻導入NoteExpress文獻管理軟件,剔除重復文獻后瀏覽標題及摘要進行初篩,剩余文獻根據納入及排除標準仔細閱讀全文后再做判斷。建立Excel文獻資料數據庫,內容包括第一作者、發表年份、國家、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樣本量、干預劑量、促排卵周期數、受試對象的平均年齡、BMI、不孕年限和結局指標。
三、質量評價
由兩位評價員采用Cochrane手冊Jadad量表對所納入的研究質量進行獨立評價,按文獻隨機序列產生、分配隱藏、盲法及是否描述撤出或退出予以評分,總分4~7分為高質量研究,1~3分為低質量研究。
四、證據質量評價
采用GRADE profiler軟件對證據質量等級進行分級,由于本研究納入的均為RCT試驗,軟件系統默認為最高級別證據,僅需考慮5個降級因素:研究的偏倚風險、不一致性、間接性、不精確性和其他偏倚。
五、統計學分析
采用Cochrane系統評價軟件Review Manager 5.3進行數據分析。二分類變量采用相對危險度(RR),連續型變量采用均數差(MD)作為效應量,以各效應量的95%置信區間(CI)表示結果。采用Q檢驗對納入研究進行異質性分析,若P≥0.1、I2≤50%,表明各研究之間無統計學異質性,以固定效應模型合并效應量;反之則用隨機效應模型合并效應量,并通過敏感性分析或亞組分析尋找異質性來源。當納入研究的數量≥10個時,繪制漏斗圖并通過STATA 15.1軟件評估發表偏倚,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一、檢索結果
計算機檢索數據庫獲得文獻974篇,手工檢索相關研究的參考文獻補充2篇,共計976篇。采用NoteExpress軟件對文獻進行篩選,剔除重復文獻530篇,初篩后剩余43篇,仔細閱讀全文后,發現有11篇無基線期比較,5篇無納入及排除標準,3篇未采用隨機分配,予以剔除,有2篇文獻僅提供標題和摘要,未獲取到全文,最終納入文獻22篇[2,5-6,12-30]。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二、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質量評價
納入的22篇文獻均為RCT試驗,其中12篇英文文獻,10篇中文文獻,共有PCOS患者3 506例,促排卵周期7 628個。所有文獻均描述了受試者的平均年齡,有2篇[14,18]未提供不孕年限,7篇[20,22-23,26-29]未提供BMI指數,僅有1篇[5]出現了較嚴重的不良事件(卵巢囊腫扭轉),有6篇[2,13-16,20]出現病例脫落,其中1篇[2]采用了意向性分析(Intention To Treat,ITT)。文獻的基本特征見表1。
對所納入的22篇文獻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有14篇為高質量文獻,其中4篇[2,5,19-20]Jadad評分為7分,總體質量較高,具體見表1。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三、Meta分析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妊娠率、活產率、多胎妊娠率、流產率、OHSS發生率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效應量,其中LE組的妊娠率[RR=1.37,95%CI(1.24,1.51),P<0.000 01]、活產率[RR=1.55,95%CI(1.31,1.84),P<0.000 01]顯著高于CC組,OHSS發生率[RR=0.18,95%CI(0.06,0.56),P=0.003]顯著低于CC組;其余指標采用隨機效應模型,LE組的周期排卵率[RR=1.14,95%CI(1.05,1.24),P=0.003]、HCG日子宮內膜厚度[MD=1.75,95%CI(0.46,3.05),P=0.008]顯著高于CC組,Meta分析結果匯總見表2及圖2~5。
表2 Meta分析結果匯總
圖2 LE與CC對PCOS患者周期排卵率影響的森林圖
四、敏感性分析及發表偏倚風險評估
1.敏感性分析:研究指標排卵率所納入各項研究異質性較大(I2=81%,P<0.000 01),采用STATA15.0軟件進行敏感性分析,發現剔除任意一篇文獻后,合并結果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結果較穩健(圖6)。
圖6 排卵率敏感性分析
2.發表偏倚評估:所納入的22篇文獻均報道了妊娠率,文獻數量大于10篇,可做漏斗圖,圖形呈現大致對稱,說明存在發表偏倚的可能性不大,采用Harbord檢驗顯示P=0.145,表明不存在發表偏倚(圖7)。
圖7 妊娠率漏斗圖
五、GRADE證據分級結果
對各結局指標進行證據質量評價,發現活產率、OHSS發生率為中等質量證據,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流產率、成熟卵泡數為低質量證據,其余指標為極低質量證據(表3)。
圖3 LE與CC對PCOS患者妊娠率影響的森林圖
圖4 LE與CC對PCOS患者活產率影響的森林圖
圖5 LE與CC對PCOS患者OHSS發生率影響的森林圖
表3 GRADE證據分級
本次薈萃分析結果顯示LE能夠有效提高PCOS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活產率,增加子宮內膜厚度,減少成熟卵泡數,降低OHSS發生率。Hu等[10]比較了LE和CC對PCOS婦女的促排卵效果,發現LE在定時性交后明顯增加排卵率、妊娠率和活產率,此外還發現與CC相比,使用LE誘導排卵后行IUI的妊娠率明顯升高[RR=2.47,95%CI(1.18,5.14),P=0.02,I2=0%],本研究結果與其一致。He等[31]排除異質性來源后發現LE組和CC組的排卵率及妊娠率相似,本研究結果與其存在差異。由于Hu等[10]僅納入英文文獻,且并未對子宮內膜容受性相關指標及預防OHSS等方面進行探討,而He等[31]的研究發表于2011年,僅納入6篇文獻,本次Meta分析是此基礎上擴大樣本量,并且納入了最新發表的RCT研究,文獻總體質量較高,因此認為本研究的證據更可靠。
子宮內膜容受性是胚胎成功植入的重要因素,Wang 等[13]結果表明,LE組子宮內膜形態明顯優于CC組,內膜體積、VI、FI、VFI均顯著增加。Al-Obaidi等[12]的一項關于伊拉克PCOS患者子宮內膜容受性的RCT研究證實CC下調子宮內膜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CC組的RI明顯高于LE組。本次Meta分析顯示CC組的PI、RI均高于LE組,但結果存在較大的異質性,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納入研究的數量較少有關[12-13,21]。
近期有學者研究發現LE能夠降低OHSS的發病率,但其機制尚未明確。有人認為血清E2水平升高與OHSS發病直接相關,在促排卵周期的黃體期使用LE能夠有效降低E2水平從而預防OHSS的發生[32-33]。本研究顯示LE組的OHSS發生率顯著低于CC組[RR=0.18,95%CI(0.06,0.56),P=0.002],LE組的成熟卵泡數和HCG日E2水平也顯著降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He等[34]針對不同劑量LE預防OHSS的Meta分析指出7.5 mg劑量組OHSS發生率最低。
隨著LE的廣泛應用,有學者對其安全性提出質疑,2005年的一項研究報道使用LE促排卵會增加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和骨骼肌肉發育異常的風險,但在此研究中存在明顯的方法學錯誤,且在隨后的幾項相關研究中均未得出LE使新生兒先天畸形率增高的結論[35-36]。本次Meta分析納入的研究中,僅有3項[2,5,14]報道了不良事件,其中兩項[2,14]報道妊娠20周以內LE和CC組均出現異位妊娠和胎兒宮內生長受限,Legro等[5]報道了妊娠20周后至新生兒期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現LE組(3.9%)的先天畸形率高于CC組(1.5%),但組間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次薈萃分析提供了對LE療效評價的有力證據,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納入研究采用的LE和CC劑量存在較大差異,且多為劑量區間,無法進行亞組分析尋找異質性來源;(2)一些RCT研究未說明隨機化、盲法及分配隱藏方法,數據不完整,這可能造成偏倚;(3)受地域及語言的限制,納入的研究多集中在亞洲國家,因此可能造成選擇偏倚;(4)部分納入的研究質量不高,樣本量偏少,影響了結論的信度和效度。
綜上所述,LE能有效提高PCOS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活產率、增加子宮內膜厚度,減少成熟卵泡數,降低OHSS發生率,并能獲得與CC相似的流產率、多胎妊娠率和子宮動脈血流指數。因此,認為LE的促排卵療效優于CC。但GRADE評價顯示排卵率的證據等級為極低,由于關鍵性結局指標的最低證據等級決定研究的整體質量[37],故本研究整體評價結果為極低質量。需要更大規模的多中心臨床試驗,并進行遠期隨訪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