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鑫
“要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高端產業引領功能、開放樞紐門戶功能” “上海一定能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寄予了厚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李強書記在十一屆市委十次全會上提出了關于“四大功能”建設以及“鍛長板、補短板,搶先機、求突破,抓聯動、促整體”的總體要求。市人大常委會充分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將高端產業發展情況專項監督納入今年常委會重點工作。
立足“三新”深入調研
本次高端產業發展專項監督與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大調研緊密結合,兩項工作有機統一協調推進,調研成果相互借鑒應用,提高了監督的覆蓋面。
監督工作立足新發展階段高端產業的引領作用、高端產業貫徹新發展理念提質增效的情況、高端產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的新作為等三方面深入開展調研,聚焦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的主要表現及短板、高端產業重點領域的發展、高端產業在本市重大戰略中的協同引領作用、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等情況開展調研。
缺乏“撒手锏”斷鏈風險大
從今年初起,調研組先后赴幾十家不同類型的企業、園區進行現場調研,并召開了政府部門、企業、行業協會、專家、代表等多個座談會,充分聽取意見建議。調研組結合部分企業的實際問題,解剖麻雀,尋找問題背后的個性和共性問題,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
從幾個月的調研情況來看,本市高端產業在夾縫中求生存、在不確定性中謀發展,積極通過抓核心、上項目、擴投資、促協調等方式,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和水平,高端產業引領功能逐步顯現。但是,欣喜的同時,調研組也看到了本市高端產業發展中的一些問題。
在專家座談會上,上海財經大學余典范教授提出:“本市高端產業發展內涵提升不夠、創新策源能力不夠。從整體規模來看,大的優勢已逐步被趕超,強的特征未能有效形成。從技術引領來看,還處于國際跟跑、并跑水平。從主體培育來看,頭部企業少、國際競爭力不強,標準規則制定參與度不高,集群效應不明顯。”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所李偉副所長認為:“從創新投入來看,本市全社會研發投入與北京、深圳相比不具優勢,投入規模與強度不及蘇州和深圳。從創新產出來看,本市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落后于北京、深圳,2020年PCT專利申請總量(3558件)與深圳(20209件)、北京(8287件)差距較大。”
在走訪企業、園區調研時,達闥機器人、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灣谷科技園、馬橋人工智能試驗區等企業管理人員都紛紛表示:本市高端產業的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不夠,關鍵環節對外依賴度高,斷鏈風險大;從產業鏈發展來看,缺乏“撒手锏”,強鏈挑戰大;推動產業發展的政策集聚不夠,協同效應不強,有效發揮政策合力的作用不明顯。
在聽取代表建議時,林蘭、朱柯丁、潘儉、童上高等市人大代表則重點關注數字化,他們認為:本市高端產業的數字化不夠,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度不快,數字與產業融合難度高,科技與產業融合度不高,產業自身科技投入不足,重點產業在技術前沿拓展不夠,科技賦能產業高端化發展緩慢。
提升策源力推進集群化
8月25日下午,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人民政府關于本市高端產業發展情況的報告。委員們發言踴躍,有問問題的、有談感想的、有提出建議的,字字珠璣,為推進本市高端產業發展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
委員們認為,上海要堅定發展高端產業的信心,把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力度培育高端產業。戴柳委員建議,上海要推進高端產業科技化發展,激活數字產業化引擎動力;要推進高端產業集群化發展,打響“上海制造”品牌,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創新企業群。高德毅委員認為,要細化高端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謀劃2035乃至更長期的發展規劃,堅定發展方向,咬定發展目標持續、長期地推進。
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是推動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的重要保障力量。“上海應該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崔明華委員認為,上海要加強基礎研究投入,優化多元投入方式,強化產業科技聯動。蘇明委員表示贊同,他進一步建議:上海要推進產業鏈固鏈補鏈強鏈,提升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水平,實現產業鏈跨區域布局,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耦合發展。
支持高端產業發展還需要更加精準、有效的政策支持。毛祥東委員認為,上海要發揮好產業政策的支持作用,出臺支持傳統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對接、反向賦能新興產業的扶持政策。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決定》等重磅文件紛紛出臺,為上海加快推進高端產業發展的法治保障創造了更好條件。林晶委員在發言時特別強調,要加快推進制定浦東新區促進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條例,加強其他重點產業立法的研究,探索制定地方法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企業的主體作用也很關鍵。很多委員認為,上海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激發國有企業的創新活力;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積極作用,支持民營企業成為高端產業上下游供應商、高端產業供應商的供應商,幫助民營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公信力,進入關健供應鏈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