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峰
今年9月10日是第三十七個教師節,雖然我到市教委工作已經四年多了,但每逢這個特別的日子,在情感上我仍然會不自覺地把自己仍放在可以過節的隊伍之中,因為我始終認為自己就是一名教師,而且我也喜歡做教師。當下中小學教師被關注度很高,究竟老師應該是什么狀態,值此教師節之際,我結合工作談談感受。
老師的收入不高,確實不高,一些學者和社會人士認為要用一流的收入吸引一流的人才從事教育工作,但用經濟和收入杠桿撬動高校畢業生從事教師的熱情估計也不一定有效,做教師還是需要點追求的。大學畢業那年,我本可以保送研究生前往高校工作,最后卻選擇了來到中學,第一個月的工資僅僅160多元。才報到一個月,學校里就有一名英語教師辭職了,據說是到一個外資公司做員工英語培訓了。后來在一個周日的早晨,我到菜場去買早飯,剛巧碰到一個學生,他問我的一句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老師,您也吃油條啊?”在30年前的初中學生眼中,老師似乎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們有著偉大的理想信念,有著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著深厚寬廣的知識與學養,有著深沉持久的仁愛之心。于是,在學生們的信任與期待中,我逐漸感受到了當老師的快樂,只要在課堂上抓住學生的心、抓住學生的興趣,那些渴求知識的眼神就會讓人精神倍增,真切感覺到教師這份職業所具備的價值:教師是幫助學生成長并從成就學生中悅達自己的職業。
教師的幸福感還來源于穩定且有節奏的工作,不確定的工作狀態是導致疲態的重要原因。教育也是慢的藝術,教育變革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育政策保持相對穩定也是教師獲得幸福感的保證。教師工作的吸引力更來自于教育教學工作的相對獨立性,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托教育教學活動表達和外化自己的教育價值觀。但當下多元的教育需求、各自解讀的教育政策以及由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所裹挾的教育焦慮相互疊加、協同共振,擾動的是教師工作的獨立性。以作業為例,一名教師要面對同一個班級不同學生家長的教育需求,有人希望作業少點,有人希望作業多點,有人希望作業難點,有人痛斥作業太難。一名經驗老道的教師或許有自己專業的獨立判斷來做好家長工作,但年輕的教師常常會無所適從,他們會在多種聲音的裹挾下越來越難以保持獨立性,從事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也就會越來越少。回想30年前,雖然教師收入、地位都不高,但卻享受著快樂和充實。
做一個好教師不容易。2014年第30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發表重要講話,勉勵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在我的理解中,好教師應該是愛教育、懂教育、有智慧的好人。首先必須愛教育,要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做教師的終身追求,在教育工作中賦予最大的熱情與激情才能體會教育的責任、意義和價值。同時還需要懂教育,所謂“懂”不僅包括具有扎實的學科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教學方法,擁有寬廣的視野、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更是需要具備的能力,要以大格局、大視野、大目標、大追求來做好教育工作。教師本就是賦予智慧的一份職業,但要做“有智慧的好人”還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愛之心。教育是一群人影響另一群人的事業,是播種希望與陽光的事業,“好人”傳遞著社會的好聲音,在促進學生社會化的進程中顯示著價值引領的力量。
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立德樹人的現實追求。做一名好教師確實不容易,愿繼續追求教育事業的同仁們保守初心,堅持對學生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持把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的使命。
祝可敬的教師們節日快樂!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處處長,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