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婷婷

注冊會計師行業脫鉤改制已經走過20多個年頭。1998-1999年底,注冊會計師行業率先在專業服務業(即經濟鑒證類中介機構)中完成脫鉤改制,實現了與會計師事務所掛靠單位在“人事、財務、業務、名稱”等四個方面的徹底脫鉤。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事務所管理體制,形成以注冊會計師為投資主體、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運行機制,使事務所成為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社會中介機構,也就是“四自主體”。事務所脫鉤改制,加之2003年放開對事務所審批,對于目前大多數事務所來講,在當時是一個契機,也是一個機遇。但如今對行業來講,政策紅利期已經成為過去式。注冊會計師行業能夠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和程度,這是與國家經濟社會和深化改革以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專業服務業緊密相連的。然而,如今整個政府管控思路是由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變為決定性作用,對中介服務業寬進嚴出,即低門檻、嚴監管。嚴監管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當前和未來面臨的最大課題,嚴監管是一種必然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態勢。眾所周知,政府對社會各領域包括對中介服務業強化了事中和事后的監管,尤其是近年來資本市場財務造假頻發,政府加大了對中介機構不僅僅是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和處罰力度,包括從立法到執法以及訴訟。面對新時期的發展新格局,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就是抓好執業質量,搞好品牌建設,打造專業隊伍,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不管從國家層面的財會監督精神,還是財政部、中注協的具體監管舉措,都把審計質量提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為促進提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財政部、國資委和銀保監會于2020年9月份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管理 切實提高審計質量的實施意見》,其中的指導思想為我們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在公平競爭中、在嚴格監管中提供更高質量的審計鑒證服務指明了方向;11月9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國發〔2020〕14號),在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工作合力中提及中介機構,主要為督促中介機構歸位盡責。11月19日,財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程麗華出席財政部召開的“持續提升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座談會”,要求以資本市場審計監管為重點,切實增強優質審計服務供給,持續提升一體化管理水平,提高會計師事務所整體執業質量。可以說,不管是系列制度的出臺,還是各級領導的指示精神,都對我們行業進一步提高執業質量,加強審計監管,提升服務水平等都提出了更加明確、更加具體、更加嚴格的全面要求。
審計質量與審計風險管控兩者具有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審計質量靠風險管控來保障,風險管控由審計質量來體現,談審計質量就離不開風險管控,談風險管控也離不開審計質量。
一、行業違規現狀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2010至2020年度全國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涉及刑事責任案件共計99例;涉及行政訴訟的共計152例;涉及民事訴訟的共計9924例,近千家事務所卷入糾紛,其中涉及證券糾紛最多,為5879例,占比為59%。同時對2020年度會計師事務所的被處罰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統計,不管是從監管數量上,還是處罰的強度上,都可以看出行業監管的力度在進一步加大,監管形式也更加多樣。
(一)行業外部監管情況
1.司法部門
據統計,2020年度共有7家會計師事務所和11人/次注冊會計師因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或虛假證明文件而遭受了刑事判決,不僅沒收報告收入、處以罰金,更是經受牢獄之災。在這7件刑事判決中,涉及多種審計報告用途,分別為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驗資、設備投資補貼申請、國有企業收購、投標和銀行貸款。
以騙取銀行貸款事件為例。根據山西某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10月份,山西某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實控人張某偉收取4,800元費用后,其在委托方沒有提供原始財務憑據和未對委托方公司財務情況進行調查核實的情況下,僅根據河津市某公司張某5提供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會計報告附注等材料,違反規定出具了兩份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并處罰金二萬元,并將退繳的違法所得4,800元予以沒收。
為獲取4800元的收入而出具虛假報告,最終遭受牢獄之災,令人唏噓不已。
2.證監系統(針對證券所)
據統計,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2020年度對6家事務所和12人/次注冊會計師做出了行政處罰;對31家事務所作出約112次以及261人次注冊會計師作出了行政監管措施。行政處罰的次數與2019年相差無幾,但是監管措施次數卻大為增加,2019年度共對93家次事務所及204人次注冊會計師采取行政監管措施。可見,在《新證券法》下,證監會對事務所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大。
2020年3月1日施行的《新證券法》加大了證券領域對于中介機構違法的處罰力度,通過提高違法成本來壓實中介機構法律職責,使得事務所面臨更重的民事責任壓力。其中第二百一十三條“證券服務機構違反本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未勤勉盡責,所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并處以業務收入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力度之大,令人咋舌。廣東正中珠江事務所因康美藥業財務造假事件而受牽連,被證監會處以“沒收業務收入1,425萬元,并處以4,275萬元罰款(3倍罰款)”。據了解,該所爆發問題后,已經超過一半的注冊會計師離職,業務收入萎縮嚴重,這個曾經在行業內風云一時的巨頭如今也已黯然失色。
《新證券法》創設了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規定投資者保護機構可以作為訴訟代表人,參加證券民事賠償訴訟,這將給“證券所”造成重大的民事責任壓力。2020年12月31日,全國首例代表人訴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案-五洋建設債券賠償案做出一審判決,“五洋建設以虛假財務數據騙取債券發行資格,構成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的違法違規行為,應對投資者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德邦證券系案涉債券承銷商、某會計所為用于債券公開發行的五洋建設年度財務報表出具審計報告,均未勤勉盡職,對案涉債券得以發行、交易存在重大過錯,應對五洋建設應負債務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涉及債務本息4.94億元)。然而某律所為債券發行出具法律意見書,僅以“未勤勉盡,存在一定過錯”而被處以“5%范圍承擔連帶責任”。就在上周,樂視網公司11名股東聯名將樂視網以及3家事務所和3家券商告上法庭,要求其“因虛假陳述引起的侵權賠償款”承當連帶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