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珂珺 錢昊琛
摘要:商周青銅器的饕餮紋樣莊嚴、凝重、神秘,令當代人驚嘆不已。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古代宗法與禮制式微、消亡,饕餮紋呈現的猙獰可怖的形象逐漸演變為一種象征粗獷力量與時代氣脈的藝術形式,獰厲美這一審美特性成為當代美學的分支。本文通過對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追本溯源,總結其美學特征和審美內涵,分析其在當代藝術中的作用與獨特價值。
關鍵詞:商周青銅器;饕餮紋;藝術特征;審美內涵;獰厲美
中圖分類號:K87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5-00-03
在宗法森嚴的商周奴隸制社會,青銅器往往作為國家禮器,威嚴和肅穆的獸面紋是青銅器的主要紋飾類型。這類獸面紋通常以軀干和獸足的形象出現,有時也僅作獸面雕飾于青銅器上,具有鮮明的紋章風格。在后金石學興起時,宋朝人將這種獸面紋飾統稱為“饕餮紋”。李澤厚先生認為青銅器上的饕餮紋用其猙獰恐怖、怪誕夸張的形象,形成了一種神秘、威嚴的力量,是一種獰厲的美[1]。饕餮紋作為中華民族先民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獨到的風韻和神采。時至今日,饕餮紋仍然廣為流傳,將其與現代技藝結合并再創造,使其在當代工藝美術行業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傳承[2]。
1 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
1.1 起源歷史
饕餮紋最早出現在5000多年前的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玉石上,《呂氏春秋·先識覽》是饕餮之名最早出現的地方。商周時期的饕餮紋樣種類繁多,有虎、鳥、牛、羊,也有虛構的龍鳳。用于紋飾的動物往往源于氏族的圖騰,具有強烈的宗法神教的意義。
張光直先生曾將青銅器的出現作為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并命名為“青銅時代”,他認為夏、商、周三代是最為鼎盛的時期[3]。而青銅器作為主要的禮器和兵器,是神權和政權的象征,促進了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的階級和社會的轉變。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樣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神明的崇拜,是強大的權力象征。一方面,商周青銅器從殷商先民“尊神”的表征,發展為周人“敬天法祖”的祭祀禮法的體現;另一方面,商周統治者認為猙獰可怖的青銅器紋飾具有震懾力,表現出王權的不可侵犯和神圣性,能有效地威懾、管理民眾。張光直先生認為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樣不僅僅是為了威懾被統治者,也是為了加強與神靈的溝通,這些怪異的動物紋樣代表著神靈的神圣與神秘[3]。無論如何理解神秘的饕餮紋,它兇怖的形象、猙獰的特征、在祭祀儀式中展現的暴虐之力都指向了饕餮紋背后蘊含的那股原始的力量,這種力量威嚇著世間,展現為一種古樸的莊嚴。
1.2 基本特征
在商周時期,饕餮紋的作用并非僅用于青銅器的美化裝飾,更多起到強化宗法的作用,是一種具有力量性的工藝。商周饕餮紋具有以下幾種基本特征:
第一,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常采用對稱的表現形式,整體穩定,面上均衡,根據青銅器皿特性和用途的差異,圖案樣式組合略有不同,但即使圖案組合有所變化,獸面上的目、口、角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在使用時雙目往往會通過放大比例來凸顯,或是被做成圓凸的浮雕狀。這種以單獨紋樣形式突出饕餮紋的部位,既可從不同角度環顧器物,以獲得更加完整的印象,又可以展現出猙獰的面目,極具威懾力。紋飾的大口往往被夸張放大,好似血盆大口,令人戰栗。
第二,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在陰陽調和、虛實結合以及粗細大小上處理巧妙,對比鮮明,形成了良好的平面構圖關系,同時由于目、角等部位凸起以及凹處填以云雷紋的處理,使得整個紋飾立體飽滿[4],強化了體量感。
第三,商周青銅器的饕餮紋在表現手法上既采用了寫實手法,也采用了寫意手法,或者采用寫實與寫意兼用的手法。
1.3 器類與用途
饕餮紋作為青銅器最主要的紋飾,在不同用途和不同種類的青銅器中被廣泛使用。
1.3.1 禮器
商周禮器主要用于世家貴族祭祀、喪葬等重大禮儀活動中。在禮法森嚴的周朝,禮器是權勢的象征,主要由奴隸主、統治者掌握使用,代表了威懾的用意,讓被統治者產生臣服和畏懼之心。
古人認為雙目有靈,眼睛具有神威,是最顯威嚴的器官。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往往會重點刻畫眼睛,將雙目突出,凝視四方,具有威視感。在某些青銅器上有時也會以目代表饕餮紋的整體,這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中十分常見。在商周的祭祀中,主持的巫師會通過動物的特定形象以求得使用動物的某種能力的機會,而饕餮的巨目形象也是禮器使用者對擁有饕餮能力的直觀表現[5]。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證了張光直先生對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用以“通靈”的猜想。
1.3.2 兵器
商周人好戰,尤其是周朝后期被稱為戰國時代,青銅兵器作為商周重要的武器,有著重要的社會地位,因而在各類青銅兵器上都有饕餮紋飾。商周人認為這些猙獰的饕餮圖案極具侵略性和攻擊性,能大大提高軍隊士氣,增強士兵的戰斗力。此外,兵器在停戰期間又可作為禮器,兵器上的饕餮紋亦有“通靈”之用。
1.3.3 飲器
饕餮飾物有時會出現在商周達官貴人用來代表權勢和財富地位的生活用品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雕飾于各類飲器之上,如尊、卣、角、觚等青銅飲器。飲器上紋飾無盡的饕餮紋,亦有寓指飲者海量之意。
1.3.4 樂器
商周青銅樂器主要用于祭祀、宴會、舉行典禮等場合。在洛陽地區,已發現銅鈴、鉦、鐃、編甬鐘、編鈕鐘等,構成了完整的青銅樂器體系。周時的孔子曾提倡禮樂思想,講究禮的規范行為和樂的協調秩序,一定程度上,商周青銅樂器上的饕餮紋亦有威嚴、震懾、強化等級制度的含義。
2 饕餮紋的藝術特征和審美內涵
2.1 形式之美
青銅器與饕餮紋的結合,本身是人們追求美的結果,成為形式美的內容。形式美的主要構成規則如下[6]:
2.1.1 均一與參差
青銅器的主體造型和饕餮紋樣體現了造型勻稱、凹凸不平的美感。青銅器與雕刻在其表面的饕餮圖案相結合,能夠讓人感到有秩序,是因為有相同圖案的重復、相同圖案的局部重復,或者表面裝飾性圖案都是按照這種重復的方式排列的。同時,饕餮紋由多種元素組合而成,通過改變方向、線條粗細、位置等,這些元素在組合中,可以達到創造細微差別的效果,使饕餮圖案在均勻性和重復性上略有不同。
2.1.2 對稱與均衡
青銅器上雕刻的饕餮紋大多結構對稱。饕餮紋常用于裝飾容器表面,以容器表面中心線為軸線,然后達到左右對稱或上下對稱。饕餮紋本身的造型也是以動物圖案的鼻梁為中軸線,兩側的圖案對稱排列。對稱給人一種秩序和協調的感覺,是古今中外人們喜愛的一種審美形式。
2.1.3 主次與重點
殷墟時期,饕餮紋有著特殊的樣式。這一時期的饕餮紋樣復雜美觀,不僅有主紋,也有紋中的底紋。紋飾底部的白色空間將雕刻有云和雷的圖案作為陪襯,形成抽象的饕餮紋、玲瓏細雷紋、飄逸羽紋并存,美麗而神秘的三重紋。在它們之間,用細線來表示底紋,覆蓋所有底部的空白,而作為主要圖案的饕餮紋則需要用較粗的線條與底紋形成對比。主圖案可以大面積留白。加強饕餮圖案與底紋的對比,可以使復雜多樣的元素表現出紋飾的主次關系,使紋飾顯得豐富而神秘[7]。
2.1.4 過渡與照應
通過各裝飾元素之間結構的勾連、交錯、互換,形成青銅紋飾間的過渡,使青銅紋飾間形成鏈式咬合關系。而對于青銅器結構間的變化,則是以其表面刻制的紋飾過渡為手法。在加強結構的整體性時常采用照應法。
2.1.5 節奏與韻律
無論是青銅器表面的波紋,還是花紋的變化,都充滿韻律。這些起伏的節奏交織在一起,不僅可以形成激進的澎湃,也可以形成放松的悠閑,在人們心中產生共鳴。
2.1.6 質感與肌理
饕餮紋本身的兇猛和青銅的深邃質感,更凸顯饕餮紋的獰厲。在青銅器上雕刻和裝飾饕餮紋,將青銅器表面的粗糙質感與饕餮紋的獰厲完美結合,人們會被青銅器古老的體積、重量、滄桑和神秘震撼。可以看出,器物表面紋理變化越大,渲染能力越強,波動越小,越平滑。
2.2 和諧之美
美感是自由而愉悅的,如果一個紋飾給人只有恐怖的感覺,它并不能讓人感受到美感。青銅饕餮紋之所以給人以審美感受,說明它不僅包含著對審美主體的壓制和征服的內容,而且還有與審美主體融合的傾向,即和諧[8]。
2.2.1 感性對象形式的和諧
青銅器材質選用當時稀有的貴金屬,帶有深沉穩重的寓意,饕餮紋用作青銅器的裝飾,自然也是青銅材質的,刻于其上,粗獷質樸的線條顯示出商周青銅饕餮紋亙古不變的意蘊。從饕餮紋本身的模式來看,經常使用對稱方法,這種圖案的對稱性給人一種平衡感和秩序感。饕餮紋路粗獷質樸的線條結合青銅器堅固的材質,形象生動地表達出自身的獰厲,是和諧的結果。
2.2.2 內容和形式的和諧統一
饕餮紋多刻在鼎上。“鼎”原指一種食器,可以看作是一種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存在。鼎除了具有烹飪和承裝食物的功能外,還有一個功能是烹飪戰俘,將他們的身體獻祭給神明。這符合原始時代對權力的崇拜、征服異族的驕傲以及對神明的敬畏。顯然,實現穩定的統治是奴隸主和貴族鑄造鼎的真正目的。青銅饕餮紋體現的穩重、壓制、秩序之意,是奴隸主和貴族思想在青銅禮器上的體現。因此,青銅饕餮紋不僅以自身的形式展現出和諧的意義,而且與其體現的內容和諧。
2.2.3 審美對象與審美主體之間的和諧
奴隸主在統一和治理國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但祭祀所用的禮器可以成為解決這些矛盾的工具[9]。對于奴隸來說,青銅器上雕刻的饕餮圖案是奴隸主地位和支配地位的象征。從饕餮紋上,奴隸看到了更多的懲罰、殺戮、恐懼和神秘。對于奴隸主來說,這種抽象的紋飾是神的化身,是一種可以讓他掌控權力的武器。奴隸主和貴族想用饕餮紋來統治,自然要以青銅饕餮紋為對象,使其成為神或自己的一部分。在這個層面上,高貴的奴隸主和青銅饕餮紋實現了主客體的融合,具有和諧之意。正是因為與饕餮紋能構成某種程度上的和諧關系,高貴的奴隸主在面對它時,才會用心去鑄造那猙獰的圖案,欣賞饕餮紋的剛勁與力量,才能體會到精神的愉悅和自由,才可能產生審美意識。
3 饕餮紋在現代的應用
饕餮紋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傳統文化藝術的基礎上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風格,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不同的審美享受,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內涵和成就[10]。今天,人們基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使饕餮紋在現代設計中得到傳承與發展,創造出屬于中國文化且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
3.1 應用實例
成功應用的一個例子是安徽博物館新館。安徽博物館新館的設計就像一個巨大的青銅鼎。墻壁質樸而端莊,墻壁上裝飾著饕餮紋飾。墻上的饕餮紋飾給人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感覺,通過繁復的紋飾,似乎向人們揭示了古代文化的神秘意蘊[11]。
3.2 應用手法
饕餮紋的現代應用并不是紋飾的簡單復制或挪用。相反,我們首先要了解和認識饕餮紋的形式、意義和精神,然后在此基礎上逐漸變化、選擇和添加,提煉其本質和內涵,設計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產品[12]。在平面設計中,將饕餮圖案轉化為視覺形式,產生新穎而有影響力的視覺效果。
使用傳統紋飾,我們必須通過它們的物化表面來深入研究它們的精神內涵。只有深刻理解傳統紋飾的藝術本質,才能將現代與傳統有機地結合起來[13]。
3.3 創新演繹
饕餮紋本身并不是吉祥幸福的承載者,但在現代,人們賦予了它新的含義,希望用它來保護自己免受邪惡、壓制邪惡,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保護者,并通過它來強調禮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饕餮紋氣勢磅礴和驅邪辟邪的特征,也非常符合現代人的人生理念。將這些含義融入具體的設計中,賦予它們新的內涵,是對現代設計中饕餮紋在含義上的創新詮釋[14]。
4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美越來越寬容。我們在饕餮紋飾中看到的不再只是可怕和神秘,更多的是美的享受,這種原始的美具有不成熟的和諧。再不會發生像封建時代那樣因恐懼而毀滅它們的事情,正如李澤厚先生所言,只有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宗教觀念弱化、殘暴殘酷過時的文明社會,獰厲的美才能體現出遠古歷史前進的力量和命運的藝術,才能被人們理解、欣賞和喜愛,才能成為真正的審美對象,這使現代人在面對青銅饕餮紋時,不僅有恐怖和神秘的感覺,還有美的愉悅。
參考文獻:
[1] 圣倩倩,戴安琪,宋敏,等. NO2脅迫下兩種鵝耳櫪的光合生理特性變化[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5(02):10-16.
[2] 圣倩倩,何文研,劉宇陽,等.植物生理信息監測技術的研究進展[J].西部林業科學,2020,49(6):8-15.
[3] 圣倩倩,徐晶圓,宋敏,等. NO2脅迫下38種園林植物的形態傷害指數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0,40(12):151-158.
[4] 索郎卓嘎,何偉.饕餮、饕餮紋之文化內涵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09):280-282.
[5] 紀十驄,王夢遙.淺析古代饕餮紋飾的功能和內涵[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1(05):21-23.
[6] 張磊.饕餮紋的歷史演進與審美內涵探尋[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0(01):29-32.
[7] 張丹,圣倩倩.中國古典美學思想在現代園林設計中的運用——以泰州梅蘭芳公園為例[J].設計,2018(22):96-97.
[8] 張常勇.商周青銅饕餮紋樣的獰厲美與和諧美[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3):42-45.
[9] 門珊.殷商青銅器之美——中國傳統文化之美[J].中國科技,2009,8(25):109-110,112.
[10] 余笑天,火艷,李明.探討鄉村景觀中的文化覺醒[J].大眾文藝,2018,(21):240-241.
[11] 陳晨,祝遵凌.青銅文化在城市雕塑景觀中應用研究——以安徽銅陵城市雕塑景觀為例[J].設計,2019,32(15):152-154.
[12] 李晶晶.商周時期青銅器饕餮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14,5(08):210.
[13] 圣倩倩,祝遵凌.南京市7種適生彩葉植物抗NO2能力及生態功能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8,38(08):81-88.
[14] 祝孔熙,圣倩倩.舟山新木姜子幼苗在室內外生長節律的對比分析[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8,37(05):69-72.
作者簡歷:吳珂珺(2000—),女,江蘇南京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審美文化。
錢昊琛(1999—),男,江蘇蘇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審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