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朝強
引導學生成長為勇敢正直、有主動性、充滿活力的人,教育者光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積極有效的溝通技巧。
筆者在實踐中總結了能喚起學生主動性和自信的“鏡子反饋法”,其源于正面管教理論和后現代心理教練技術。這一方法的核心是:不做積極或消極的評判,只描述事實和提問——既不批評,也不贊美,只是回應事實和詢問下一步怎么做。就像一面鏡子,只照出目前的客觀狀況,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答案,為學生下一步的決策留白,允許學生試錯,將“下一步如何做”的權利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決定能力。
學生犯錯時,不做消極的評判
在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時,教師應當持一種寬容的態度,而不是消極評判,因為消極評判會傷害學生的心靈。長此以往,他們就會貶低、譴責自己和怨天尤人,進而失去自信、躲避競爭或是逆反、充滿攻擊性。因此,在面對犯錯的孩子時,教育者應該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判,并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這樣才能以理服人,教育的效果也會更好。
學生失誤時,避免情緒化反應
面對學生失誤,我們要學會正確回應,而不是情緒化應對。例如:在實驗室,化學教師告訴學生,玻璃試管很容易破碎,但學生還是不小心把試管掉在地上了,滿地都是玻璃碴。此時,如果老師說:“你怎么搞的?為什么不聽話?”“看這一地的玻璃碴!真麻煩!”那么對問題的解決就沒有任何幫助。正確的回應應該是正視問題,引導學生提出解決的方法。教師可以說:“試管摔碎這件事跟玻璃試管本身的什么特點有關系?和手的操作又有什么關系?”在清理的時候也可以說:“地上都是玻璃的碎片,清理的時候該注意些什么?”用平和的語氣回應。在沒有訓斥和懲罰的情況下,學生自然會得出結論:“玻璃制品光滑且很容易破碎,接觸時要非常小心,拿著的時候力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學生還會想出安全合理的辦法清理那些碎片。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從錯誤中獲得成長。
學生取得成績時,不過分表揚
不贊美不代表忽視學生。教育者對學生的積極關注和隨時準備提供幫助的態度是非常必要的,只是需要恰如其分地陳述事實,而不是大張旗鼓地表揚,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比如,當學生告訴教師他在昨天的競賽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表示祝賀,然后對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請學生總結成功的原因,特別是與積極心理品質和良好學習習慣相關的事實,幫助學生將堅毅、樂觀等品質內化。
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對學生抱有堅定的信心,要對學生持以真摯的愛。教育者不應在學生前面拽,也不應該在學生后面推,而應陪伴在學生身邊,和他并肩前行。
(作者單位:北京市懷柔區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