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看著小森的試卷,我不禁皺起了眉頭,這么簡單的試卷他考了個“D”。問他原因,他委屈地說“時間不夠”。別人10分鐘能完成的課堂作業,他得用半個小時;早晨的默寫,即使只錯了兩個字,他也得下午放學前才改完交上;別人背了十幾首古詩,他只背了兩首……不是他不聰明,而是他“磨”,同學都稱他“老磨”“超級拖拉機”。
為幫助入“磨”的小森徹底擺脫“拖拉機”的窘境,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磨神”這樣煉成
家訪時,小森的媽媽苦惱地說:“為了孩子的學習我們可沒少費工夫。他爸負責數學,我負責語文。尤其語文,抓得可緊了,每天晚上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后我就安排他再做我們布置的作業,一直忙到十點鐘。可最近發現,一直到十點多他才能寫完家庭作業,根本沒時間做我們布置的作業。我急得團團轉,檢查時卻發現作業并不多。我抓得這么緊,可他的語文成績不僅沒提高,反而直線下降,我真是沒辦法了。”
聽著她的話,我哭笑不得。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加額外的學業負擔,孩子完成了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家長會讓他讀英語,剛讀完英語,家長又安排做奧數題,剛做完題,又安排閱讀名著……總之,家長不能看見孩子“閑”著。漸漸地,孩子明白了其中的奧秘——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家長就會安排任務。只要老師布置的作業沒有完成,家長就無法另外安排任務,所以,有的學生邊寫邊玩,久而久之成了“老磨”,小森很可能也是這種情況。
我對小森媽媽說:“孩子之所以這么‘磨,跟您有很大關系。您擠占了孩子所有的課外時間,他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每天都是在硬著頭皮應付您,當然是能拖則拖。建議您和孩子約定完成作業的時間,頭幾次時間要寬裕一些。如果孩子保質保量提前完成了作業,余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允許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如玩玩具、看電視、體育鍛煉等。”小森媽媽連連點頭。
妙招祛“磨”——小故事大道理
愛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在教育教學中如能恰當運用,可將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針對小森的拖拉習慣,我利用班會給大家講了《小磨蹭》的故事:
話說小磨蹭到田里割稻子,別人割了好多稻子,他還在打哈哈,伸懶腰。中午吃飯,別人快吃完了,小磨蹭才端起碗。別人吃完飯,又去割稻子,小磨蹭還在那里慢慢地撥飯粒。割稻子的人喊起來:“小磨蹭,要下雨了,快來割稻子。” “轟隆隆,噼里啪啦……”天上又閃電又打雷,小磨蹭把碗放在地上,趕緊去割稻子。這時大家已經割完稻子,開始往家里運了。
“嘩啦啦……”大雨下起來,小磨蹭淋得像只落湯雞,面對滿地的稻子哇哇大哭。
故事講完了,小堯說:“小磨蹭真是活該。沒收成稻子,還淋雨,就是因為他磨蹭。”
小源接著說:“之所以磨蹭也是因為他沒有時間觀念,不明白有限的時間內該完成什么任務。”
小瑞說:“還因為他做事沒有合理的規劃。”
小方同情地說:“但愿他能吃一塹,長一智。”
小森紅著臉說:“沒想到磨蹭的危害這么大,我一定努力改掉這個壞習慣,合理規劃時間,提高做事效率。請老師和同學們監督我、幫助我。”
刻意的說教,學生很可能會充耳不聞,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一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引導小森自我反省,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周記糾“磨”——趨利避害自成功
周記是學生抒發真情實感的舞臺。我安排小森在周記中寫他磨蹭的感受及后果,他這樣寫:
我是一個五年級的學生,有許多優點也有很多缺點。其中最大的缺點就是磨蹭,因此還有了一個不光彩的綽號——“拖拉機”。因為磨蹭,我吃了很多苦頭,也吸取了很多教訓。
……
那天老師讓我們做配套練習冊,我開始還是挺認真的,可做著做著老毛病又犯了,一會兒擺弄筆,一會兒整理書本,一會兒擦桌面,一會兒系鞋帶,一會兒摳手指,再瞧瞧這個看看那個。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別的同學都做完交給了老師,而我才做了兩題,只得放學后留下來補。
都是磨蹭害了我。這個壞習慣就像一個無形的殺手,影響了我的生活,扼殺了我的學習興趣,使寶貴的時間無聲無息地從我身邊溜走。我一定要改掉它,讓“拖拉機”這個綽號從我身上消失。
一篇小小的周記,引導著小森自我反省,他真正認識到磨蹭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給自己、老師、家長造成了困擾,從而痛下決心,遠離壞習慣。
表揚除“磨”——風一樣的小森
面對孩子的磨蹭,很多家長喜歡催促,結果越催孩子的動作越慢,家長越生氣。基于此,我又給小森媽媽支了一招:“不再催促,代以表揚獎勵。”我讓她隨時觀察孩子的表現,發現有變化就及時夸贊:“穿衣服快多了!”“收拾書包足足省了兩分鐘,獎勵一塊棒棒糖。”“原來十點才寫完的作業現在八點就寫完了,獎勵你一套樂高積木。”……
我也與小森所在小組的組長商量,只要小森能在中午放學之前把默寫紙條改完交給組長,能按時上交基礎訓練,就分別獎勵五顆星,天天如此天天獎勵。第二天,組長小藝高興地跑來告訴我:“小森的默寫紙條下了第二節課就上交了,而且是全組第一個。”我及時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小森。小森興沖沖地說:“原來我也能快,老師,我一定繼續努力。”
一段時間下來,小森做作業的速度比以前快多了,媽媽也高興地給我打電話,說孩子現在做家庭作業再也不要她督促了。她不再給孩子布置課外作業后,孩子的學習興趣反而大增,完成作業后竟主動看起了課外書。聽到這些,我發自內心地為小森高興。
也許小森的磨蹭還會反復,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形成教育合力,堅持不懈地為他加油,他今后的路一定會越走越開闊。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龍潭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