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友
近年來,支持鄉村教師發展一直是國家農村教育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2021年7月26日,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優師計劃》)。《優師計劃》提出,從2021年起,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與地方師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培養1萬名左右師范生,改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質量。《優師計劃》的高質量實施,將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產生重要帶動作用,撬動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在教育實踐中,《優師計劃》落地后,一個重要的命題就是如何推動“優師”成為鄉村教育家。
生源優勢是保障,到崗、留任是“最后一公里”
《優師計劃》通過定向方式解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的來源與到崗問題。從生源看,《優師計劃》的重要主旨之一是“從源頭上改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質量”。優秀生源是培養優秀師范生、鄉村優秀教師、鄉村教育家的素質保障,師范院校要基于生源的素質起點與專業愿望對在校師范生進行教師教育。因此,《優師計劃》通過有力的保障措施,吸引優秀生源報考定向師范生,這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至關重要。
除了吸引優秀生源,保證到崗、留任也同等重要?!秲瀻熡媱潯返哪繕耸歉纳浦形鞑壳钒l達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質量,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振興鄉村教育?!秲瀻熡媱潯窂娬{“定向方式”,正是關注到了到崗、留任等“最后一公里”問題?!秲瀻熡媱潯芳仍谏促|量上發力,又在到崗、留任“最后一公里”上發力,抓住了為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校培養師范生的關鍵問題。
能力準備是關鍵,鄉村教育認同與理解是基礎
從培養過程看,好生源只是為培養鄉村優秀教師、鄉村教育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科學、合理、專業的面向鄉村教育實際的培養環節設計是把這種可能性轉化成現實的必要條件。我們在農村中小學調查過程中發現,校長普遍反映沒有接受過師范專業教育與訓練的畢業生教學效果差,不會教學。面向鄉村教育的師范生能力準備成為鄉村學校對教師的現實需求。
推動《優師計劃》師范生成長為鄉村優秀教師、鄉村教育家,首先要進行教師職業認同與一般教育學素養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對教師職業的認同。《優師計劃》用定向方式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學培養師范生,要加強教師職業認同教育,沒有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是無法做好鄉村教師的。當然,一名教師對教師職業的認同,與非教育專業者對教師職業的認同不同。作為一名教師,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是建立在其深厚扎實的教育學素養基礎之上的?!秲瀻熡媱潯穾煼渡獙W習必要的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學科知識、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知識,加強教育實習,對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做到準確掌握與正確運用。
其次,要對《優師計劃》師范生進行農村與農村教育理解教育。對農村與農村教育的理解是《優師計劃》師范生從理性上愿意到農村學校任教的重要認識論條件。自發愿意到農村學校任教的熱情固然重要,對農村與農村教育的理解同樣非常重要。教育優秀高中生、報考《優師計劃》師范生熱愛農村、熱愛農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這份工作必須建立在優秀高中生和師范生對農村、農村教育理解的基礎之上。只有在客觀理性理解農村與農村教育的基礎上,他們到農村學校任教才不會產生過度情緒化的心理波動。
最后,還要對《優師計劃》師范生進行農村教學知識水平提升與能力培養。愿意到農村學校任教,并對農村和農村教育具備客觀理解,進而愿意扎根農村、扎根農村學校,只是農村優秀教師成為鄉村教育家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還要具備教學知識與能力。農村學校有全科教學、小班教學、復式教學,但是到農村中小學任教的教師并未接受全科教學、小班教學、復式教學的相關培養和培訓,甚至連有些地方的師范院校都認為全科教學、小班教學、復式教學是落后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式,在師范生培養的課程教學中沒有相應內容?!秲瀻熡媱潯穾煼渡囵B需要關注與重視農村教學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
教育實踐是土壤,專業、社會、制度支持是保障
從教師的專業處境看,教育實踐詮釋和豐富著教師的專業內涵。教育家都是棲居于教育實踐,并對教育實踐有專業理解和實踐情懷的。鄉村教師,要想成為鄉村教育家,必須詩意地棲居于鄉村教育實踐之中。
從專業發展看,鄉村教育實踐就是鄉村教育家的詩與遠方。鄉村教育實踐,與城市教育實踐相比,有更多約束條件,受鄉村學生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影響,相同的教育教學努力在鄉村學生身上表現出的學業水平相對較低。鄉村教育實踐的約束條件更多、更復雜,但鄉村家庭對學校教師的要求更粗線條、更包容。鄉村學??梢愿鼪]有包袱地進行教育變革實踐,如果鄉村教師愿意投身教育改革,將獲得更多的機會成長為鄉村教育家。我們看到,從鄉村學校走出了許多教育家。例如,教育家魏書生就是靠自學和實踐,從鄉村中學教師成長為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又如,杜郎口中學是一所鄉村中學,校長崔其升執著于教育理想,堅持改革,讓學校成為聞名全國的百強中學,個人也榮獲“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
面對更加復雜的鄉村教育實踐,鄉村優秀教師不會選擇“逃離”鄉村、“逃離”鄉村學校,而是迎難而上,在更多約束條件的教育情境中,運用專業知識,鍛煉專業能力,沉淀專業智慧。在分析教育實踐問題、解決教育實踐問題、反思教育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專業知識、能力、智慧得到檢驗、提升、升華,形成超越知識教條、經驗局限的強大專業自信。在更多約束條件的教育情境中成長起來的鄉村教育家,會具有更強的專業發展韌性及教育家的品質與氣質。
實現《優師計劃》政策目標,培養造就大批鄉村優秀教師,推動“優師”成為鄉村教育家,需要優質生源,需要師范院校有針對性、高質量的培養,需要個體的專業努力,同時也需要師范生良好的專業素養、鄉村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教育增值評價制度的支持。教師培養培訓機構要利用在線平臺、開放學校等,支持《優師計劃》師范生不斷提高專業水平。鄉村社會要積極營造尊師重教氛圍,特別是尊重鄉村優秀教師、鄉村教育家,讓師德高尚、教學有方、教育有效的教師成為鄉村學校、鄉村社區最受尊重的人。教育主管部門要為鄉村優秀教師和鄉村教育家提供制度支持,除了必要的工資待遇支持、專業發展支持外,還要探索教育增值評價制度,即基于學生素質起點,充分考慮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對鄉村學生成績進行評級,從而對鄉村教師的教育努力給予應有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