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熱依木江·麥麥提吐爾,帕爾合提·木合買提,海肉拉·莫合太爾
(1烏魯木齊愛爾阿迪婭眼科醫院喀什分院眼科 新疆 喀什 844000)
(2烏魯木齊愛爾阿迪婭眼科醫院眼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翼狀胬肉俗稱“攀睛”,是眼表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1]。據相關研究表明,本病患者表現為結膜下組織發生變性、增生等,若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的發展則會侵犯角膜,進而造成一系列眼表損害,甚至會影響患者視力,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目前臨床治療翼狀胬肉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由于角膜上皮被大片刮除、縫線刺激等,患者極易產生疼痛、畏光、流淚等不適癥狀,同時鞏膜暴露風險、復發率較高,進而對整體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3]。角膜繃帶鏡是一類具有治療作用的特殊角膜接觸鏡,具有透氧性高和良好的舒適度,通過其覆蓋角膜創面,不僅可防止角膜上皮受機械性刺激,促進角膜創傷愈合的功能,還可極大程度地減緩了患者的痛苦[4]。因此,筆者通過探討角膜繃帶鏡對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瓣移植術后患者眼表修復效果,以期為翼狀胬肉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選擇2020年3月—2021年3月烏魯木齊愛爾阿迪婭眼科醫院喀什分院收治的200例單眼原發性翼狀胬肉患者,根據患者入院的前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59.73±5.40)歲;男56例,女44例;胬肉生長時間4~10年,平均(7.80±1.99)年;患病部位:左眼50例,右眼5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4~73歲,平均年齡(59.68±5.40)歲;男58例,女42例;胬肉生長時間5~10年,平均(7.88±1.96)年;患病部位:左眼53例,右眼4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華眼科學》中關于翼狀胬肉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多無自覺癥狀或僅有輕度不適,存在散光影響視物,在角膜上的隆起的、三角形的胬肉,胬肉頭部侵入角膜緣內2 mm及以上,尖端指向角膜中央;②所有患者均為單側發病的鼻側原發性翼狀胬肉;③年齡≥18歲;④患者或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內眼疾病者;②伴有神志不清楚,無法配合評估技治療者;③患有全身免疫系統疾病者。
對照組患者僅予以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瓣移植術治療,具體操作如下:(1)術前:術前2 d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武漢諾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317)滴術眼,12次/d。所有手術均由同一醫師完成,術前10 min進行常規消毒、鋪巾后,使用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參天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00128]表面麻醉,并使用20 g/L利多卡因(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55)進行結膜下浸潤麻醉。(2)術中:顯微鏡下沿胬肉體部兩側剪開球結膜,提起切口遠端球結膜,分離胬肉體部球結膜及下方筋膜組織,分離相應部位薄層球結膜組織至角膜緣內約10 mm處,然后將胬肉與鞏膜上組織行鈍性分離,確認無粘連內直肌后剪斷胬肉。將鞏膜表面殘留的結膜組織刮除干凈,并進行壓迫止血。自下方取大小合適的結膜瓣置于鞏膜暴露處,將植片的角膜緣側與創面角膜緣重合,用10-0尼龍縫線縫合固定結膜瓣于淺層鞏膜,確保手術區結膜平坦,移植片下不要留有氣泡。(3)術后: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氟米龍滴眼液(參天堂制藥株式會社,國藥準字J20180068)滴眼,4次/d。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術后予以角膜繃帶鏡治療,具體操作如下:術后角膜面覆蓋繃帶型角膜接觸鏡,患者需配戴1周,并給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成都青山利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65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3 g/L玻璃酸鈉滴眼液(蘇州工業園區天龍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045),1滴/次,4次/d,待角膜上皮完全修復后,取出角膜繃帶鏡并拆除縫線。
(1)于術后1 d和術后1周時,對患者疼痛、異物感、流淚癥狀進行評定,滿分均為6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2)記錄患者術前、術后1周及術后1個月淚膜破裂時間情況。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1周兩組患者疼痛、異物感、流淚癥狀評分均低于術后1 d,而觀察組術后1 d和1周時癥狀評分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角膜刺激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角膜刺激癥狀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術后1 d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術后1 d疼痛 異物感 流淚觀察組100 0.81±0.60 1.28±0.60 0.80±0.39對照組100 1.62±0.61 2.26±0.81 1.91±0.69 t 7.36 8.83 6.32 P 0.00 0.00 0.00組別 例數 術后1周疼痛 異物感 流淚觀察組100 0.49±0.31 a 0.80±0.49a 0.50±0.39a對照組100 1.20±0.59 a 1.69±0.68a 1.19±0.58a t 9.03 9.26 8.43 P 0.00 0.00 0.00
術前兩組患者淚膜破裂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兩組淚膜破裂時間均較術前更短,且觀察組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淚膜破裂時間比較(±s, s)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淚膜破裂時間比較(±s, 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1周觀察組 100 10.11±1.46 8.01±1.13#對照組 100 10.03±1.48 9.43±1.38#t 0.09 9.46 P 0.91 0.00
翼狀胬肉是一種活動性、炎癥性的眼表疾病,本病發病機制尚未明確,部分學者認為其進展可能與環境因素有關,好發于戶外勞動者中,以鼻側球結膜下纖維血管組織異常增生為特征[5]。有研究發現[6],眼表結構和功能的穩定有助于阻止胬肉的生長和復發。目前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角膜緣結膜移植術非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翼狀胬肉,其相較于傳統的手術具有創傷小、復發率低等優點。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學水平的提高,角膜繃帶鏡在臨床已得到廣泛應用,其具有高透氧性、良好的濕潤性和舒適性,并能有效減少鏡片蛋白質等代謝物的沉淀,可為眼表提供正常氧需求,實現連續佩戴,較好地彌補了傳統的軟性角膜接觸鏡的不足。本結果表明,角膜繃帶鏡可有效緩解患者術后角膜刺激癥狀,減輕患者疼痛,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這可能是因為,角膜繃帶鏡采用硅水凝膠材質制成,表面覆蓋親水鏈,具有較高的潤濕性,有利于維持眼表和角膜上皮的穩定性。同時其能夠與角膜緊密貼附,起到良好的機械屏障作用,有效避免了縫線對眼瞼的摩擦刺激,減輕瞬目對眼表的摩擦,并創面三叉神經末梢的暴露,從而減低患者術后的疼痛、提高舒適度。此外其還可以吸附部分滴眼液,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最終達到提高整體治療效果的目的。
淚膜為眼表面的一層光滑界面,是眼表的第一道防護機制。有研究發現,翼狀胬肉與淚膜功能密切相關,胬肉突出于結膜及角膜的表面,會破壞眼表結構及角膜緣干細胞,導致淚膜功能不穩定,造成其蒸發過強,并使角膜組織結膜樣化,從而引起淚膜穩定性下降,影響了角膜上皮功能。進一步研究發現,角膜繃帶鏡能有助于更好的重建眼表功能,提高淚膜穩定性。
綜上所述,對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瓣移植術后患者采用角膜繃帶鏡治療不僅能有效減輕術后角膜刺激癥狀,還能有助于更好的重建眼表功能,提高淚膜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