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忍玲
(陜西省榮復軍人第二醫院內科 陜西 渭南 714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以不完全可逆的進行性氣流受限為主要病理特征,若患者處于該病的加重期,會出現咳痰加重、黏液膿性痰、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一旦治療不及時,則會引發呼吸衰竭,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針對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臨床上常采用糖皮質激素及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緩解,對患者的病情加以控制,但效果常不理想。有研究表明,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則會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及COPD的復發率,因此在治療中還需重視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以保證治療效果[2]。有研究表明,抗膽堿藥物聯合β2受體激動劑可有效提高AECOPD的治療效果,發揮免疫調節作用[3]。為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探討噻托溴銨與沙美特羅替卡松聯合應用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選 取 我 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 收 治 的80例AECOPD患者,采用隨機抽樣法均分為兩組,各40例,對 照 組 中 男25例,女15例;年 齡55~81歲,平均 年 齡(67.31±3.63)歲;病 程3~18年,平 均(12.27±2.54)年;研究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4~82歲,平均年齡(68.17±3.75)歲;病程3~19年,平均(12.43±2.6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AECOPD的診斷標準,經肺功能檢查出現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患者意識清醒,臨床資料完整,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器官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其他呼吸系統疾病、過敏體質、近1個月內應用其他藥物治療、精神意識障礙、治療依從性差及臨床資料不全者。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包括持續低流量吸氧、采用多索茶堿平喘、阿奇霉素抗感染、止咳、化痰等。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應用噻托溴銨粉吸入劑(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批準文號H20100194)與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注冊證號H20150324)治療,噻托溴銨粉吸入劑18 μg,1吸/次,1次/d;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50/500,1吸/次,1次/d;連續治療3個月。
取患者空腹狀態下動脈血5 mL,采用肝素抗凝處理后在30 min內選擇羅氏cobas b 123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 PaO2)與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 PaCO2)水平;采用FGC-A+肺功能測試儀測定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第1 s用力呼氣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變化;另取患者空腹下靜脈血5 mL,采用FACSCalibur流式細胞儀及配套試劑盒(購自美國BD公司)利用免疫熒光標記法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自然殺傷細胞(NK)、B細胞、輔助T細胞(Th)、殺傷T細胞(Tc)及調節性T細胞(Treg)水平等免疫細胞水平[4]。
采用SPSS 19.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各血氣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水平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血氣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血氣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水平變化(±s)

表1 兩組各血氣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水平變化(±s)
注:與治療前相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FEV1/L FVC/L FEV1/FVC/%研究組40治療前1.79±0.23 2.51±0.42 70.52±5.31治療后2.73±0.41* 3.33±0.58* 90.09±4.37*對照組40治療前1.83±0.19 2.52±0.37 70.37±5.18治療后2.45±0.28* 2.92±0.46* 85.42±4.33*t(兩組治3.567 3.532 4.801療后)P(兩組治0.001 0.001 0.000療后)組別 例數 時間 PaO2/mmHg PaCO2/mmHg研究組40治療前 51.19±3.62 81.59±3.36治療后 87.21±4.33* 49.79±3.28*對照組40治療前 49.89±3.42 82.48±3.49治療后 71.33±3.47* 68.19±3.42*t(兩組治18.100 24.558療后)P(兩組治療后)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免疫細胞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各免疫細胞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免疫細胞水平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各免疫細胞水平變化比較(±s)
注:與治療前相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Treg/% NK/%研究組40治療前 8.61±1.58 11.71±4.69治療后 6.17±1.22* 19.22±3.41*對照組40治療前 8.59±1.62 11.76±3.67治療后 7.23±1.24* 15.52±3.31*t(兩組治3.854 4.924療后)P(兩組治0.000 0.000療后)組別 例數 B cell/% Th/Tc研究組40治療前 10.62±2.51 1.22±0.18治療后 13.50±2.62* 1.73±0.42*對照組40治療前 10.53±2.41 1.21±0.21治療后 11.71±2.38* 1.48±0.37*t(兩組治3.198 2.825療后)P(兩組治療后)0.002 0.006
COPD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炎癥性呼吸道疾病,目前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大多學者認為其病因與吸煙、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COPD患者每年均會因呼吸道病毒感染及氣管細菌感染而引發炎性反應及特異性免疫反應進而出現1~4次急性加重,使生活質量急劇下降。有研究表明,COPD的發生發展與免疫調節失常密切相關,其氣流受限程度及肺功能均與T淋巴細胞浸潤呈負相關。噻托溴銨能夠對氣道M3膽堿受體產生拮抗作用,進而將M3膽堿受體的炎性反應加以阻斷,使得患者的支氣管平滑肌松弛,對支氣管起到一定的擴張支氣管,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吸入給藥時具有局部選擇性[5]。沙美特羅替卡松含有沙美特羅與丙酸氟替卡松,其中沙美特羅可將支氣管高反應性減弱,擴張支氣管,重在緩解及控制癥狀[6]。丙酸氟替卡松在肺內可產生強效的糖皮質激素抗炎作用,重在改善肺功能并預防病情惡化。有研究表明,沙美特羅替卡松粉與噻托溴銨聯合應用可協同性的改善患者的各血氣指標及肺功能,并抑制免疫力下降[7]。本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各血氣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各免疫細胞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可有效促進患者血氣指標及肺功能恢復,改善免疫功能,對促進AECOPD患者病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