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展
(單縣東大醫院胸心外科 山東 菏澤 274300)
食管癌是臨床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疾病,原發于食管,典型表現是進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難,部分患者伴有胸骨后疼痛、背痛、明顯消瘦[1]。食管癌的臨床治療以個體化綜合治療為原則,需結合患者身體狀態、腫瘤病理類型、腫瘤分期等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2]。手術是治療食管癌的主要方式之一,包括傳統開放式手術以及內鏡輔助下微創手術,微創手術憑借創傷小、術后康復快、并發癥少等優勢在臨床上的應用廣泛,逐漸替代了傳統開放手術,獲得了患者的多數認可和信賴[3]。本研究對58例食管癌患者分別進行了傳統開放手術與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通過對比手術前后患者生活質量,探究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對食管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單縣東大醫院收治的58例食管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9例。觀察組男19例,女10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51.36±1.18)歲,腫瘤分期:Ⅰ期20例、Ⅱ期7例、Ⅲ期2例。對照組男18例,女11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51.45±1.23)歲,腫瘤分期:Ⅰ期19例、Ⅱ期7例、Ⅲ期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符合手術指征,且對研究知情。排除標準:(1)手術禁忌、麻醉禁忌;(2)精神疾??;(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對照組采取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給予雙腔氣管插管,取左側臥位,在右側第5肋上緣做15~20 cm手術切口,逐層剝離皮膚組織,對食管進行游離,清掃胸腔淋巴結。轉平臥位,于腹部中央取15 cm切口,對胃進行游離,清掃淋巴結。在左側胸鎖乳突肌前緣進行手術切口,切口6 cm,將頸段食管游離,并使用預置線拉出管狀胃,進行吻合。術后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并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做好并發癥護理。觀察組采取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采用全麻、雙腔氣管插管,進行左肺通氣。取左側半俯臥位,腔鏡孔位置選取右側腋前線第6肋間,切口1 cm,建立人工胸。同時在腋前線第4、腋后線第6、8肋間取1、0.5、1 cm切口做操作孔。使用超聲刀對食管縱膈淋巴結進行游離、清掃。在臍下取1 cm切口置入腹腔鏡,建立人工氣腹,在左右下腹、右肋弓下及劍突下取切口做操作孔,進行腹部探查,游離胃部、清掃腹部淋巴結。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藥物,預防感染并發癥,監測生命體征。
比較患者術后生存質量,使用SF-36生存質量自評量表,對患者生理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軀體疼痛進行評價,各指標分別為25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生存質量越好。
使用SPSS 22.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術前比較,患者SF-36評分均有明顯提升,且觀察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s)
精神健康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29 15.21±1.14 22.31±0.57*16.01±1.15 23.11±0.32*對照組29 15.58±1.14 18.21±0.52*15.64±1.21 20.24±0.22*t 0.648 5.541 0.372 4.456 P 0.419 0.021 0.386 0.035組別 例數生理機能

表1(續)
食管癌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對患者身心健康帶來的影響較大,生存質量嚴重下降。手術在食管癌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是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可以對頸部、胸腔、腹腔內的淋巴結進行徹底清掃,清除病灶,改善患者疾病癥狀,延長生存年限[4]。食管癌手術可以分為傳統開放手術與內鏡下微創手術2種類別,傳統手術需要在患者胸腹部、頸部做手術切口,且手術切口長度比較大,出血量多,給患者造成了比較大的創傷,術后有比較明顯的疼痛感,同時切口恢復比較慢,有感染風險,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5-6]。同時,在對食管癌患者進行開放手術時,需要在胸、腹、頸做多個切口,需切斷肋間肌肉,也破壞了胸壁,在有限視野下操作有一定限制,容易壓迫肺部,導致術后肋間神經痛等并發癥[7-8]。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食管癌手術效果和安全性,需要選擇一種更加方便、可靠的手術方案,減少手術創傷,提高患者生存率。近年來我國內鏡發展十分快速,應用逐漸廣泛,在多種疾病手術治療中都獲得了理想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手術操作,降低了難度,同時可以為手術醫生提供更加清晰、范圍廣的視野,有助于手術順利進行,避免對病灶組織周圍其他器官組織造成損傷。胸腹腔鏡目前臨床應用范圍比較廣,在多種胸腹腔疾病的手術治療中均有應用,效果確切。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相比于開放手術操作簡單、切口小、出血量少、手術視野開闊,術中應用超聲刀進行淋巴結清掃更加方便、容易,手術難度低,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9]。同時,因為手術切口小,所以術后發生疼痛及感染的概率比較低,疼痛程度小,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比較小[10]。王鄭[11]研究中表明,胸腹腔鏡下食管癌根治術對老年患者應激反應及肺功能指標的影響很大,通過胸腹腔鏡對患者進行食管癌根治術治療,可以有效減少患者術后應激反應,同時可減少對患者肺功能造成損傷,綜合治療效果顯著。李紅光[12]研究中對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預后良好。楊琳等[13]研究中對食管癌患者進行了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治療,術后患者肺功能改善理想,且術后生存率高,是一種有效、安全的手術方案。
本研究中,與術前比較,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均有明顯提升,組間相比觀察組術后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在食管癌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在提高患者術后生存質量上比傳統開放手術有優勢,是更加有效、可靠的手術方案。
綜上所述,食管癌患者接受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可以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患者術后生存質量明顯提高,臨床手術價值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