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芬,黃麗云,李 芬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血管外科 廣東 佛山 528000)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CKD-5期患者主要的腎臟替代治療手段之一。動靜脈內瘺(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 AVF)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理想、最為常見的血管通路。有研究顯示[1-2],積極主動地進行內瘺功能鍛煉,能有效提升內瘺血流量。傳統的宣教多是單向的宣教模式,患者對宣教內容掌握的情況不理想。回授法是指在對受教育者進行健康教育后,讓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相關信息的理解對其理解有誤或未能充分理解的內容,教育者再次進行指導,直至受教育者正確掌握所有相關內容[3]。在國外,回饋教學法被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4]、健康教育領域及患者的行為管理中[5-6],取得較好的效果。有研究顯示,使用視頻宣教可以提高患者對宣教內容的掌握和理解[7]。本文采用回授法聯合視頻宣教對內瘺術后肢體功能進行訓練指導,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自體動靜脈內瘺手術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納入標準:(1)均采用端側吻合術式的前臂橈動脈一頭靜脈內瘺;(2)有良好的溝通能力;(3)術后未發生感染,愈合良好;(4)知情同意參加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和健康宣教指導,內容包括口頭宣教、發放健康宣教小冊子以及進行現場的示范每一個鍛煉的動作,告知患者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項。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回授法聯合視頻宣教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指導。具體內容包括(1)成立功能鍛煉指導小組:由科室8名醫護人員組成,包括護士長、赴港高級外科專科護士、護理組長、責任護士、教育護士及血管外科醫生。專科護士和醫生擔任本次健康宣教的顧問,負責質量審核及執行監督。護士長對所有護士進行回授法的統一培訓。教育護士自制問卷進行2次考核,以確保回授法的應用質量。責任組長負責檢查患者功能鍛煉落實的準確性及護理記錄,將發現的問題反饋護士長。共性存在問題在每月科室會議上討論并進行持續的質量改進。(2)制作功能鍛煉宣傳手冊及視頻:AVF術后患者功能鍛煉的視頻制作由小組成員負責,視頻的內容包括患肢功能鍛煉和自我的管理,功能鍛煉的內容包括抬高患肢運動、握拳運動和腕部關節運動、健瘺操等3個步驟及注意事項。視頻和宣教小冊子制作后,由全體小組成員和科室主任醫生共同審核。(3)回授法的具體實施方法:①責任護士每天上午查房時間進行視頻的播放,邊看邊與患者共同進行肢體的功能鍛煉。②詢問和評估患者及家屬對肢體功能鍛煉的掌握情況及每個步驟鍛煉的動作是否到位,內容包括:知曉功能鍛煉的原因、方法、強度及注意事項。③評價患者掌握信息的程度,如果患者對功能鍛煉的回答和演示正確,護士給予表揚并指導患者繼續鍛煉,以不感到疼痛和不適為宜。如果患者出現了偏差,護士及時給予糾正,并進行正確的示范,加深患者對功能鍛煉的正確理解。④以開放式的提問和現場演示,再次評估患者的掌握情況。
(1)用彩超測量內瘺術后第4周血管直徑、血流量。(2)內瘺成熟的判斷標準:內瘺首次穿刺無異常,透析泵控實際血流量>200 mL/min,測定自然血流量超過500 mL/min,直徑≥5 mm[8]。(3)內瘺并發癥:包括假性動脈瘤形成、內瘺成熟后發生內瘺血管狹窄、血液透析時血流量不足(血流量<200 mL/min)、內瘺堵塞等。(4)患者內瘺鍛煉依從性(術后1周及術后4周測定):自行設計鍛煉依從性調查表,每次鍛煉是否達到3 min:每次使用握力球是否堅持5 s;每天鍛煉是否達到10組(30 min)3個項目。
應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訓練后,第4周觀察組內瘺血管直徑、血流量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第4周內瘺血管直徑、血流量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第4周內瘺血管直徑、血流量比較(±s)
組別 血管直徑/mm 血流量(mL/min)觀察組 5.14±0.21 529.2±11.84對照組 4.84±0.20 500.1±6.02 t 5.637 11.992 P 0.000 0.000
觀察組內瘺成熟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穿刺后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內瘺成熟時間及內瘺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內瘺功能鍛煉總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依從性的比較[n(%)]
資料顯示[9-10],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以上采用AVF, AVF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自體動靜脈內瘺成熟一般需要4~12周。傳動的宣教模式多為單向的宣教,患者及家屬對宣教內容的理解不理想。Teach-back宣教方法通過護患雙方的互動,護士及時的反饋患者存在問題,可以降低患者的抵觸心理,從而提高鍛煉的依從性。AVF術后抬高患肢運動、握拳運動和腕部關節運動、健瘺操等手部運動既能促進手部血液循環,增加橈動脈和頭靜脈血流量,又能增加手部和前臂肌肉的運動,而肌肉收縮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動靜脈內瘺的血液循環。有研究表明[11],內瘺的成熟與患者進行有效性功能鍛煉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息息相關。本研究中采用teach-back方法,使得患者能規范進行內瘺鍛煉的方法內瘺成熟率更高,成熟時間縮短。AVF成熟需要較長時間,對于急需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來說,探索回授法聯合視頻宣教方法提高患者患肢鍛煉的依從性,從而使內瘺成熟率增加,成熟時間縮短。
綜上所述,回授法聯合視頻宣教方法,由護士進行操作,無副作用,對促進自體動靜脈內瘺成熟有效,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結果具有一定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