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萍,張慧敏(通訊作者)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肝硬化是臨床上多發、常見的疾病類型,上消化道出血是其常見并發癥之一,疾病發作后常見臨床表現為嘔血、黑便、頭暈、口渴、肢冷等,患者出現以上疾病表現后若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會嚴重降低其生活質量,甚至對其生命健康產生威脅[1-2]。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疾病治療及預后具有積極意義,可以幫助患者改善疾病狀況,抑制并發癥發生率,進而加快疾病康復速度。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8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分組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35~65歲、平均(48.19±1.78)歲。研究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齡36~64歲、平均(48.18±1.8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主要護理內容包括:口頭健康知識教育、飲食指導、運動護理、環境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等。研究組給予分級階段性護理,具體護理內容:(1)活動出血期:對于嘔血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對患者的情緒狀況進行分析,及時幫助患者緩解因疾病產生的不良情緒,加強心理安慰與情感支持。除此之外,在搶救時,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患者家屬保持交流與溝通,穩定家屬情緒,并告知患者及家屬本院救治成功的案例,進而增強其抵抗疾病的自信心,提升患者依從性與治療成功率,實現快速止血;對于單純伴黑便患者,多數患者會對血液持續流失產生恐懼心理,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做好健康知識教育工作,為患者及其家屬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不良情緒狀況會對出血產生一定的刺激效果,進而幫助其保持情緒平穩。(2)穩定期:在這一階段,護理人員需要對再出血引起重視,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護理人員需進一步加強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主要教育內容包括飲食注意事項以及再出血先兆等。重視傾聽患者主訴,改善患者心境,提升疾病治療效果。對于高?;颊撸ǜ闻K儲備功能、病情嚴重、并發癥多),護理人員需要將其床位安排至搶救室近的位置,并做好搶救設置準備,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嚴格控制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及時解決患者的疑慮問題;對于中?;颊?,護理人員需及時幫助患者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引導其保持足夠的休息時間,預防再出血發生;對于低?;颊撸o理人員可以通過發放宣傳冊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日常飲食注意以清淡、易消化為主。(3)恢復期:該階段的患者由于出血率低會產生一定慶幸感,護理人員引導患者提升自我健康管理意識與管理能力。與患者保持交流、溝通,了解其內心實際需求,及時幫助患者解決影響情緒的持續性困擾問題,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4)院外期:有效落實延續性護理,堅持對患者進行隨訪工作,主要隨訪措施包括電話、微信以及家庭隨訪等,方便引導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促進機體健康,減輕肝臟負擔。除此之外,通過隨訪可以了解患者病情恢復情況,方便及時對治療及護理措施進行調整。鼓勵患者及其家屬積極參加肝硬化疾病相關講座,堅持定期復查。若出現不良狀況需及時入院接受檢查與治療,降低再出血發生率。
計算兩組患者滿意度(總分為100分),將其滿意情況分為非常滿意(90分及以上)、一般滿意(70~90分之間)以及不滿意(70分及以下)3種;情緒評估:HAMD(17個項目)、HAMA(14個項目),分數越高表示負面情緒越嚴重,18分以上為陽性;觀察兩組臨床指標狀況:出血次數、搶救前準備時間、止血時間;并發癥:主要評估指標包括肝性腦病、再出血、感染。
采用SPSS 22.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各指標狀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 出血次數/次 止血時間/min 搶救前準備時間/min研究組44 1.56±0.23 22.45±2.16 4.52±0.15對照組44 3.26±1.25 34.15±3.56 6.55±0.30 t 8.8722 18.6379 40.1463 P 0.0000 0.0000 0.0000
研究組患者HAMD、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情緒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HAMD HAMA研究組 44 11.12±1.23 12.11±1.14對照組 44 16.23±2.79 17.59±1.55 t 11.1166 18.8922 P 0.0000 0.0000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近年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增長,若出血狀況未得到及時控制會引發缺血性休克,甚至導致死亡。由此可見,短時間內止血是幫助患者改善生存質量的關鍵[3]。分級階段性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是以患者為中心,對患者實際狀況進行分析后,將護理層次分明,進而實現針對性護理干預。該護理措施的實施針對低危、中危、高危人群進行分級護理,可以有效落實系統化護理,實現最佳護理效果,對疾病預后效果具有促進意義[4-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在救治效果方面:研究組止血時間、搶救準備時間較短,出血次數少,與對照組相比優勢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與分級護理措施為活動期以及高?;颊咛峁┍憷ǖ?,加強患者及家屬健康知識教育,在其配合下實現疾病治療的順利進行,有效預防再出血,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實現其身心健康發展[6]。在并發癥方面:研究組肝性腦病、感染、再出血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為,分級護理措施的實施以認知和預防為主,重視對患者病情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程度,進而提高警惕。除此之外,加強個人衛生護理、病房衛生干預,可以實現感染的有效控制。患者情緒、滿意度方面:研究組各指標狀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與分級護理干預重視各個階段的情緒疏導,引導患者以最佳情緒狀況對抗疾病,有利于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提升患者滿意度[7]。
綜上所述,分級階段性護理措施的實施,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積極意義,不僅可以縮短搶救前準備時間與止血時間,而且可以顯著降低出血次數,對并發癥的抑制以及患者滿意度的提升均具有促進作用,該護理措施臨床價值較高,各院可將該措施作為疾病護理首選方案,并進行應用,為患者機體健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