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兵, 高志宏, 郭貴敏, 田 飛, 李 榮
(1.貴州油菜研究所, 貴陽 550008; 2.六盤水市水城區農業農村局, 貴州 水城 553000)
貴州高山生態區包括畢節市和六盤水市海拔1 400~2 200 m之間的廣大地區,玉米常年種植面積為24萬hm2左右,是貴州省重要的玉米主產區之一,同時玉米作為該生態區最主要的糧食作物,產量直接關系到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1]。因此,選擇綜合抗性好,適應高海拔區域種植,生育期適中、適應性強、高產穩產、品質優良的玉米品種,可以滿足該區域農民的用種需求,保證農業生產用種。
貴州省雜交玉米品種的種質基礎主要是Suwan、PB、地方種質和Reid種質,Suwan(PB種質)×改良Reid種質是貴州省的玉米雜優模式之一,也是貴州省抗逆性和豐產性玉米育種的代表模式[2]。因此,在選育云白3號時,利用地方種質改良選育,注重組合的抗逆性和豐產性,以選育適合貴州高山區域種植的組合為主要目標。
母本2162于2011年冬季用雜交種畢單13母本216與畢玉6號父本106為父本配制單交種為基礎材料,通過系譜法,經六代連續自交穩定后定名為2162。

圖1 母本2162選育過程
于2007年冬,季用地方種質(大白包谷)作為母本與蘭卡種質(330)為父本配制單交種為基礎材料,通過系譜法,經六代連續自交穩定后定名為SC 234。
白云3號用自育自交系SC 234作父本,自育自交系2162作母本,于2015冬在海南組配而成。2016—2017年兩年品比試驗表現突出,2018年參加貴州省高山組綠色通道玉米區域試驗;2020年通過審定。
生育期152 d,比對照西抗18早2 d。株型平展,株高273 cm,穗位高119 cm,穗長21.2 cm,穗行數14.5行,禿尖1.1 cm,百粒重37.4 g;粒型半馬齒型,穗軸白色,籽粒白色,果穗筒型。雄穗一次分支9~11個,雄穗最低側枝位以上主軸長41 cm,最高側枝位以上主軸長31 cm,雄花護穎紫色,穎基紫色,花藥紫色;雌穗花絲紅色。
參加貴州省綠色通道高山組區域試驗,2018年平均產量738.0 kg·(667 m2)-1,比對照西抗18增產5.6%。2019年平均產量743.0 kg·(667 m2)-1,比對照增產7.85%。兩年14點次平均產量740.5 kg·(667 m2)-1, 比對照增產6.72%。2018年和2019年平均有85.7%的試點產量比對照增產。2019年參加水城、盤州、大方、赫章、威寧和納雍6個試點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64.77 kg·(667 m2)-1,比對照西抗18增產12.24%,增產點率83.3%。

圖2 父本SC 234的選育過程
適宜貴州省畢節市和六盤水市海拔1 400~2 200 m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
云白3號屬中晚熟玉米品種,在海拔2 000 m以上的冷涼山區應早播覆膜種植,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為佳;在海拔2 000 m以下區域可根據前后茬作物的茬口選擇播種期,但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為佳,最遲不要超過5月下旬播種。播種時土壤水分不足時,要采取抗旱澆水播種,以保證苗全、苗齊。
云白3號種植方式可因地制宜采用等行距單行規范化凈種、寬窄行復合帶凈種或寬窄行復合帶間套種等;凈種一般規格是:大行距80~90 cm,小行距40~50 cm,株距隨種植密度而定,種植密度一般在2 800~3 500株·(667 m2)-1為宜;采取間種或套種,種植密度一般在2 000~2 800株·(667 m2)-1為宜。
云白3號在中下等肥力地塊種植,一般播種時施農家肥800~1 000 kg·(667 m2)-1,加復合肥15~20 kg·(667 m2)-1作底肥。追肥宜早,一般用40~50 kg·(667 m2)-1尿素作追肥,分兩次追肥:第一次苗有5~6片葉時,結合間苗、鋤草,施拔節肥(施尿素10~20 kg·(667 m2)-1);第二次苗有展開葉9~10片葉時(大喇叭口期),結合中耕培土,重施攻穗肥(施尿素30 kg·(667 m2)-1),以保證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對養分的需求,促進穩產豐產。
云白3號屬中晚熟玉米品種,苞葉枯黃即果穗即將成熟,但株葉仍然青綠,要等到籽粒根部糊粉層變為黑色時及時收獲,防止雨水多的年份造成爛穗影響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