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歡

長期以來,作業量繁多、作業形式單一已成為中小學生的沉重負擔。今年1月以來,教育部相繼出臺“五項管理”相關文件,明確作業管理新要求,完善立德樹人長效機制,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作業管理制度化
加強作業管理,應強化學科組、年級組作業統籌,將作業設計納入校本研修。結合“五項管理”中作業管理相關要求,不斷加大落實力度,堅持改革引領,增強創新驅動,強化機制保障,完善作業管理體系建設。
優化作業管理考查制度。學校對教師的作業布置、批改和輔導采用月查、抽查、集中查等方式,并與學科組、年級組互查相結合。同時,對教學工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查評,強化教研組長責任。分層輔導,保質控量,創新作業評價模式。
統籌協調學科作業總量。學校確定班主任為控制學科作業總量的第一責任人,要求各學科教師提供作業范圍、題量及預估完成時間。當學科作業過量時,由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協調,將作業總量控制在合理范圍。此外,學校安排各班由2-3名教師負責“家校聯系本”的定時定點“深度對話”,切實推動家校合作育人。
大數據診斷與改進。學校通過每日的課后服務將學生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及時掌握學生個體、班集體、學科組、年級組的作業完成情況,通過追蹤和診斷,及時發現問題并整改。此外,學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探尋家長與學生在作業管理方面的“真問題”,據此優化作業管理模式,改進課堂教學方式。
作業內容育人化
以“五項管理”作為著力點,把教育評價的視角由分數轉向素質,由立足當前轉向著眼于學生終身發展,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
作業布置分層推進。課堂教學積極開展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相結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根據學生學習興趣、知識儲備等元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結合學科特征、學齡特點,積極設計不同思維層次的學科作業,促進學生發展。
作業內容豐富多彩。學校積極創新作業內容,優化作業設計,努力實現教育評價與育人質量的統一。學科教師將作業內容分為基礎性作業、跨學科作業、實踐性作業、彈性作業等類別,組織開展全學科作業展示。如語文學科進行豐富多彩的、富有童趣的多元化作業展示,數學學科則將數學與生活、美術、建筑相聯系,在學科融合中凸顯數學之美。
作業形式創新化
全面發展與實踐創新相結合。學校每月設有“無作業日”,讓學生走近大自然,走向運動場,走進音樂廳,提升藝術素養,感悟生命律動。學科組設計多樣化的寒暑假作業,包括勞動教育、科技創新等模塊,讓學生通過閱讀、參觀、調查等形式豐富實踐經驗,提升綜合素養。
作業管理作為“五項管理”的重要一項,是促進學生發展,筑牢育人體系的重要內容,同輝(國際)學校將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方法,推進作業管理工作優質化發展。
責任編輯:于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