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趙萍
好的作業設計既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內容,又可以成為學習活動的拓展,激發學習興趣,開發思維和智力。保定市聯西教育集團組織教學骨干探索“課程化作業”設計,最終設計出集實踐性、趣味性、探究性、融合性、自主性于一體的創新型作業,既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培養習慣,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以及促進學校完善教學管理,開展科學評價,提高教育質量。
閱讀課程化作業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018年,學校在低年級開展繪本閱讀項目學習,由教師從各種角度對作業進行多維設計。在“我在閱讀中成長”主題的指導下,整合語文、科學、美術等學科資源,設計了“每天閱讀30分”“家庭親子閱讀”“閱讀加油站”“我讀書、我快樂”四大閱讀板塊,并為每個板塊設置相應的作業。
寒假期間,同學們用畫筆記錄成長,用心靈書寫故事,用巧手創編繪本。學校從學生作品中優中選優,免費刊印自制繪本,并組織義賣活動,將所有義賣的收入作為班費支持學生開展活動。此外,學校挑選出九名小作者登上主席臺,介紹作品,展示自我。通過“簽名售書”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創作的熱情。
將閱讀課程化不僅引領學生在切實的情境中獲取知識,積累經驗,還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
研學課程化作業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2018年5月開始,聯盟西路小學開展了“家鄉文化之旅”親子研學活動。活動分“閱讀感知”“親子研學”“班級交流”三個板塊。暑假期間,各年級分別到白洋淀、白石山、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清西陵、冉莊地道戰遺址進行探索學習,了解地方風土人情、地理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文化。教師們以語文學科為主,融合多學科內容,為學生精心設計了極具特色的研學作業,讓學生擁抱自然,自主學習,探索答案,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擴展學習視野,提高學習能力。比如,白石山研學作業涵蓋了白石山行程路線圖的繪畫、白石山相關知識的搜集、研學收獲的總結等內容,既注重知識的學習和動手能力的提高,又包含思考能力的提升。
今年暑期,學校計劃組織各年級“跟著課本去研學”。學校為低年級和中高年級學生分別確立了“走進故宮,感受精美建筑藝術”和“走進頤和園,探訪皇家園林”兩個研學主題。引導學生通過對古典園林、建筑的觀察,感受景觀背后的歷史知識與文化內涵。
博物課程化作業
聯西小學整合社會資源,自主開發博物課程,組織學生到金融博物館、北京科技館、織毯博物館、定瓷博物館參觀學習。教師設計的作業要注重實踐性、融合性和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以金融博物館為例,作業包括前期資料的搜集,參觀見聞與感受的記錄,合作制作PPT匯報參觀收獲等內容,要求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動腦、動手、動口,在實踐中獲得成長。
博物課程作業的內容不僅是單純的知識性內容,還特別強調過程的呈現、方法的引導、思維的指引;不僅注重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還注重操作能力與研究能力的提高。
聯西教育集團將繼續秉持“滋養有序,潤之無痕”的辦學理念,基于學生發展需求,不斷創新作業形式,把完成作業的過程轉變為自主學習,獲得新知,開拓思維的過程。
責任編輯:于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