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金鳳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大學教學是基于學術研究的教學,基本內涵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探索性學習行為真正發生。隨著時代和技術的發展,教學理念、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新的需求和新的契機展現在我們面前,課堂教學理應跟進時代和技術的發展,以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和構建新的平臺,并引發新的教學理念,促進新的教學發展,從這一視角看,“課堂教學創新”也是必須做的工作,而且是永恒的工作。[1]
課堂教學創新出現了很多形式主義的成分,使不少教師為翻轉課堂而翻轉、為慕課而慕課,不認真考慮這些工作究竟想解決教學中什么問題,是否著力于讓學生探索性學習行為真正發生,能否構建批判性思維環境,是否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等等。包括一些涉及課堂教學創新的競賽活動和評價指標,也是需要考慮克服教學創新上的形式主義,理性地思考如何遵循教和學的客觀規律。[2]基于資源共享平臺的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依托于互聯網教學平臺,正不斷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與教學的深度融合。
傳統的課堂往往是灌輸式學習,學生被動地接納學習,高校學生高層次的學習行為還不占主導,而記憶性學習較為普遍,教學創新必須能引發學生能夠進行高層次思維。翻轉課堂屬于與科技革新相結合的自導式學習,即盡可能少一點記憶性學習,從模式、方法和手段上支持探索性學習,應用性的學習。[3]
傳統課堂和翻轉課堂在教學時間、教師角色、課堂焦點、課堂活動、課堂重難點、教學內容等方面均不同。傳統教學前可能會有極少部分的同學能夠自覺地預習新課內容,翻轉課堂需要絕大多數學生預習教師規定的視頻、練習題、討論等。[4]傳統課堂中教師單向講授課程,學生單方面聽課,而翻轉課堂教師通過課前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深入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包括討論、解惑、作業、實踐練習等。傳統教學的焦點是教師,重視的僅僅是知識的灌輸傳授,翻轉課堂的焦點是老師,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參與、學生的理解等。傳統教學是低層次的認知能力,注重理解和記憶,翻轉課堂更加注重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包括應用、學習、分析、理解、創造等。傳統教學是教師決定知識點,教師主動教授,學生被動聆聽接受,翻轉課堂是師生共同決定知識點和疑惑點,師生雙方均主動授課和聽課接受知識。
翻轉課堂可以進行模塊化、系統化的學習,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度和積極性。與傳統授課模式相比較,翻轉課堂是將教師授課時間與學生練習時間、作業時間,進行了一個時間與空間上的翻轉的一種教學模式。傳統課堂教學是課堂教授學習,課后布置作業,而翻轉課堂更貼近于課前學習,課堂作業討論。線上資源可以選用較好的國家精品課程或省級精品課程,學生利用課前或者空余時間完成預習,線上資源可以實現對課程知識點的講解;線下有活動,課上有時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能檢驗、鞏固、轉化線上的知識點,通過小組討論練習,對所學知識進行檢驗;通過線下鞏固線上所學知識點,拓展項目提高知識轉化能力,達到實際應用的水平。
翻轉課堂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解決了傳統課堂中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和參與過少的問題,更加注重重點知識的吸收和內化理解。
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根據在線平臺發布的學習任務在線學習,學習完成后在線測驗和實踐練習,根據測驗找出自主學習的不足之處和疑惑點,整理后線下討論。學生利用在線課程完成自學后,可以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跟蹤學生學習,根據測驗收集學生問題,根據學生的疑惑點調整課上教學知識的重難點。[5]
課上線下進行知識內化或技能練習,按照教學進程組織系列教學活動,學生分組討論線上問題,拓展訓練。教師進行教學引導,根據小組討論情況實時指導學生,歸納總結知識點和重難點,最后進行考核評價,并布置下節課學習任務。結合線上教學情況,制定線下教學方案。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可以零起步講解,學習積極性差的學生可拓展訓練,學習效果差的同學可以適時督促,結合測驗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
教師活動主要是布置學習任務,跟蹤學習及時反饋,收集學習問題,調整課上教學活動。學生活動為根據布置的教學任務進行在線自主學習,完成隨堂測驗的作業,準備上課內容。學習任務的布置:需要布置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內容,明確課上準備內容。這部分可以簡單、具體,明確概要。課前學習參與度情況統計:需要關注一些在線平臺的統計數據,例如,視頻觀看次數統計,學生人數分布統計,視頻平均觀看時長情況,視頻中彈題正確率,拓展訓練成績,視頻后的測驗成績,學生觀看視頻后提出問題數量與質量,學生討論情況。為了保證課前學習效果,對布置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章節,要求學生需要課前自主學習,完成知識點學習和視頻彈題的測驗。[6]根據學生線上完成情況,及時評價和適時表揚鼓勵,提高學生自信。例如,本次測驗5人得滿分,本次表現最好的小組是第2組等。
混合式教學包括線上的在線開放課程學習、線下課上教學的活動設計兩部分。課前的在線學習需要教師監督評價,以保證課前學習效果。
線上有資源——資源的建設規格要能夠實現對知識點的講解,教師利用在線教學平臺、互聯網客戶端等現代信息化技術構建線上網絡教學平臺或者選用現有的教學平臺;線下有活動——活動要能夠檢驗、鞏固、轉化線上知識的學習。
課上教學設計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在保證課前線上學習效果的前提下,由教師講授為主轉變為學生學習為主。
課上教學設計:課前學習情況分析(平臺參與度,集中出現的問題,學習反饋情況),確定課上目標要點(問題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要點),確定課上教學活動(知識點競答、小組討論、拓展練習等),教學評價(過程性評價、對個人單獨評價、對小組整體評價)。
確定課上教學活動:首先,試題競答。為了再次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和對基礎知識回顧和強化,課上可以進行試題競答,按照課程知識點順序進行。其次,知識點的精講。對課程章節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總結,可以結合前面學習的知識總結歸納,學生可以查漏補缺。實施方法為學生對普通的知識點和學過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小組總結討論,復雜知識點教師總結。再次,小組討論。為了加深知識理解,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問題設計時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最后,拓展練習。這部分活動設計的目的是加深理解所學知識點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設計時可以設置一些較高難度問題,拓展性實際問題。
課程設計結果效果顯示線上線下(資源共享網絡平臺學習+翻轉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比起其他方式授課更加有效。針對課程實施效果,筆者進行了調查問題設計,主要對某一專業9個班的367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如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通過課堂翻轉培養了大多數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不僅局限于書本的知識,還會有課外的交流和拓展,同學之間交流增多,同學關系更加融洽。

表1 課程設計翻轉課堂效果問卷調查
教學模式的改變必然會引起教學評價和標準的改變,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環境下,教學評價不應該只局限于考試,應該從關注考試轉變為關注學生的成長,從關注結果轉變為關注過程,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應覆蓋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以及多重能力與素質,學習效果評價方法可以從期末考試、在線學習(視頻訪問數、作業完成情況、在線討論參與度等)、課堂研討學習、在線測試、作業五個方面考慮。單次的教學評價可以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主要內容包括個人課堂表現和小組整體表現。評價標準包括:競答、小組討論、拓展練習、實踐操作等,每節課評選出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進行表揚和平時成績加分。[7]
針對傳統課堂和翻轉課堂,筆者進行了同一個專業的同一門專業課相鄰兩屆學生傳統課堂成績和翻轉課堂成績的分析統計,對2018年某一專業課352名學生的卷面成績分布直方圖進行了分析,只分析了卷面成績不包括其他成績,這樣更加合理且能夠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卷面成績學生最高分數為100分,最低分數2分,優秀率為3.16%,及格率為38.92%,平均分61.30,標準差19.4,標準差系數為0.31。為了形成對比,對2019年同一專業相同專業課的367名學生翻轉課堂后的卷面成績分布直方圖進行了對比分析,卷面與2018年學生的試題難度相當,學生卷面成績最高分為100分,最低分15分,優秀率為10.57%,及格率為74.62%,平均分72.51,標準差為16.17,標準差系數為0.22。通過分析比較可以看到學習效果和成績評價,翻轉課堂教學的學生成績正態分布曲線明顯往高分處移動,優秀率、平均分、及格率均提高很多,證明翻轉課堂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根據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結果評價可以看出,學生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下的翻轉課堂好評率95%以上,學生普遍認為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的學習目標更明確,網絡平臺提供的教學資源可以反復觀看,對反復學習有很大幫助。94%的同學愿意繼續參與到翻轉課堂教學活動。根據學生平臺學習和課堂學習的調查統計數據可以看出,93%以上的同學能夠進行課前在線自主學習,并在規定時間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和測試,隨機提問、手勢位置考勤、投票和討論等可以增加課堂學習的緊張感,激發積極性。根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學習態度、個人素質等調查數據,83%以上的學生認為這種模式降低了學習焦慮,創造了較好的學生交流氛圍,鍛煉了學生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翻轉課堂需要安排多元化的課堂活動,翻轉內容和學時根據情況而定,不能為了翻轉而翻轉。通過翻轉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能力,構建多元化課堂活動,幫助學生將“知識”內化為“能力”,建立學習型的探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