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鋼
荊楚理工學院醫學院,湖北荊門 448000
牙周炎是一種發于牙周支持組織的臨床常見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發病會遍布各個年齡段,無特定的規律性。患者多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齒移位等表現[1],臨床需及時施以對癥治療,否則造成人牙缺失的概率較高,且會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以往常采用牙周組織再生術輔治牙周炎患者,其能夠重建患者的牙周組織結構[2],促使患者的牙槽骨再生,但單純應用無法對牙合創傷進行消除,且無法解決整體美觀問題[3]。本研究選取80 例牙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聯合口腔正畸進行治療,可通過排列整齊牙列的方式建立較為穩定的咬合關系,旨在探討口腔正畸聯合牙周組織再生術的切實效用。
選取荊楚理工學院附屬中心醫院2018年9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 例牙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整群隨機法分為試驗組(40 例)與對照組(40例)。試驗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齡(44.59±8.47)歲;病程(3.8±1.1)個月。對照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齡(44.71±8.33)歲;病程(3.6±1.0)個月。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荊楚理工學院附屬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由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且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流程;②口腔衛生狀況良好;③符合牙周炎診斷標準[4];④患病時間<2年。排除標準:①全身系統疾病者;②接受過正畸治療者;③并發其他口腔疾病者[5]。
兩組均給予平整根面、齦下刮治、潔治等基礎治療以及常規口腔宣教。
對照組給予牙周組織再生術,手術開始前需針對患者的齦溝出血指數(sultus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數(plaque index,PLI)、臨床附著喪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周探診深度(probing pocketdepth,PPD)進行有效測量,隨后于患者每顆患牙處擇取測量位點共6 個,注意牙槽骨需呈現角形吸收狀態,且PPD(至少1 個位點)需>5 mm;再依據患者實際病情實施常規牙周組織再生術。
試驗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口腔正畸,牙周組織再生術完成3 個月后,臨床醫師應做好患者牙周狀況的評估工作,若全口出血指數<15%,及時予以患者對癥正畸治療。首先應將患者的牙齒排列整齊,再以滑動法對其牙間隙進行關閉,期間需保留一定間隙,方便后續行有效修復。另外,醫師還需指導并維護患者的口腔衛生,避免出現不良事件。
比較兩組的有效率、牙周狀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復發率,具體如下。②有效率[6]:疼痛、牙周紅腫等癥狀無變化,視為無效;疼痛、牙周紅腫等癥狀減輕,視為控制;疼痛、牙周紅腫等癥狀趨于消失,視為明顯改善。有效率=(明顯改善+控制)例數/總例數×100%。①牙周狀況:包括SBI、PLI、CAL、PPD。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或百分率(%)表示,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牙周炎患者的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有效率的比較[n(%)]
兩組治療前的SBI、PLI、CAL、PPD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SBI、PLI、CAL、PPD 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的SBI、PLI、CAL、PPD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牙周狀況的比較
試驗組牙周炎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復發率的比較[n(%)]
牙周炎是一種與宿主反應、微生物有關的口腔科破壞性疾病[7],癥狀包括牙周溢膿、牙齦紅腫、牙齒松動、口臭等[8],是造成成人牙齒喪失的關鍵原因之一[9]。若不及時施以對癥治療,會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10],加速牙周組織的破壞[11],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12]。牙周組織再生術是一種依據人體成骨細胞、成纖維細胞、上皮細胞的遷移速度特點而對牙組織施以有效引導再生的修復技術[13],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牙種植修復效果[14],減輕患者的牙周組織炎癥[15],但單獨應用存在美觀性、排列牙列、牙合創傷等方面的問題[16]。
近年來,聯合口腔正畸技術輔治牙周炎的患者較多,其能夠改善上述現狀[17]。應用口腔正畸技術后可為患者重建新的咬合平衡,糾正患者的畸形[18],控制患者的菌斑,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的牙周組織,且整體安全性良好[19]。本研究結果所示,試驗組牙周炎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SBI、PLI、CAL、PPD、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牙周炎患者應用口腔正畸聯合牙周組織再生術的效用更佳,這與邱雄文[20]在《口腔正畸聯合牙周組織再生術對牙周炎患者牙齦美學影響的對照研究》中的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牙周炎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聯合牙周組織再生術治療能夠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與復發情況,且可對其牙周恢復狀況產生良性影響,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