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于友歡 張彥明 林國強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淮安醫院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血液科,江蘇淮安 223001
血液腫瘤是一系列惡性血液疾病的總稱。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廣泛應用于血液腫瘤患者化療中,如何防控PICC 相關并發癥極其重要[1-2]。賦能教育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教育理論,通過為患者提供知識、技能與資源,旨在喚醒患者自我潛能,促進自身行為的改變,承擔自我管理的完全責任[3-4]。本研究探討賦能健康教育在血液腫瘤PICC 使用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擇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淮安醫院收治的血液腫瘤PICC 使用患者90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血液腫瘤相關診斷標準[5-7];②能正常溝通;③為PICC 使用者。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障礙;②有耳聾或嚴重視力障礙;③死亡或脫落。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健康教育。參照文獻資料[8-9]編制《血液腫瘤PICC 使用患者健康教育手冊》及音視頻資料,包括PICC 置管相關知識、PICC 使用維護、并發癥預防等。教育形式包括發放健康教育手冊、集中宣教、個體指導、隨訪管理等。
1.2.2 實驗組 聯合應用賦能健康教育。(1)組建賦能健康教育小組。包括主治醫師1 名、PICC 專科護士5 名,護士長任組長。組織學習賦能教育相關知識,制訂血液腫瘤PICC 置管患者賦能教育方案。(2)信息支持。設計賦能健康教育主題,組織標準化病人(PICC 專科護士擔任)拍攝主題教育視頻(5 min/個)。(3)賦能教育。分2 個階段,住院期間共2 次,出院后共6 次,15 min/次。①明確問題:采用開放式提問的方法,如“您知道如何維護PICC 嗎?”了解患者PICC 使用認知及維護存在的問題。②表達情感: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積極表達情感,評估其PICC 自我管理能力。如“您知道怎樣預防導管堵塞嗎?”③設立維護目標:與患者一起設計階段性維護目標,培養其PICC 自我管理行為。④制訂計劃:根據自己臨床經驗向患者提供解決方案,與患者一起制訂行動計劃等。⑤效果評估:評估患者完成情況,肯定患者完成目標所做努力,讓患者感覺PICC 自我管理的益處,自覺養成行為習慣。同時指出患者PICC 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再次確定新目標。(4)多元化健康教育。①微信教育:將PICC 教育手冊、教育視頻發送到群中,專科護士定期組織患者討論PICC 維護知識;②同伴教育:推選PICC 使用自我管理能力較好者向其他患者分享PICC 自我管理經驗;③家屬同步教育:指導家屬參與PICC 患者使用賦能健康教育活動中。
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腫瘤患者PICC 自我管理能力量表[10]測評,包括7 個維度35 個條目,分值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904。PICC 相關并發癥:包括靜脈炎、導管堵塞、導管脫落等。生活質量: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量表FACT-G[11]中文版測評,包括4 個維度27 個條目,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916。
采用SPSS 21.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6 個月,實驗組死亡2 例、脫落1 例,實際納入42 例。對照組死亡3 例,脫落4 例,實際納入38 例。
隨訪6 個月,兩組PICC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均較本組教育前明顯升高(P <0.05);實驗組導管維護依從性、異常情況處理、信息獲取、帶管運動、帶管日常生活評分及PICC 自我管理能力總分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教育前、隨訪6 個月PICC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教育前、隨訪6 個月PICC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分,)
注:t1、P1 值為兩組教育前比較;t2、P2 值為兩組隨訪6 個月比較。PICC: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
實驗組PICC 相關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PICC 相關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例(%)]
隨訪6 個月,兩組FACT-G 評分較教育前明顯升高(P <0.05);實驗組生理狀況、情感狀況、活動能力評分及FACT-G 總分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教育前、隨訪6 個月FACT-G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教育前、隨訪6 個月FACT-G 評分比較(分,)
注:t1、P1 值為兩組教育前比較;t2、P2 值為兩組隨訪6 個月比較。PICC: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FACT-G:癌癥患者生命質量量表
PICC 相關并發癥發生率高達30%~40%[12]。其原因可分為外源性因素與內源性因素兩種,其中內源性因素主要指患者PICC 自我管理能力[13]。研究表明,腫瘤患者PICC 自我管理能力整體水平低下,也是PICC相關并發癥頻發的主要原因[14-15]。
賦能是指專業醫護人員向患者提供知識、技能、資源,鼓勵患者參與決策制訂,通過行為改變提升自我管理能力[16]。患者屬于決策制訂、自我管理、行為改變的主導者,但關鍵在于如何讓患者增強自我管理主觀能動性,實現真正的授權賦能[17-18],促進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19]。張韶紅等[20]認為,賦能教育能夠促進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自我效能感的養成。歐陽靜等[21]報道,賦能教育能夠提高腫瘤PICC 置管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導管維護依從性、異常情況處理、信息獲取、帶管運動、帶管日常生活評分及PICC 自我管理能力總分高于對照組,所得結論支持上述文獻觀點。
賦能教育圍繞健康教育手冊內容設計賦能教育主題,通過PICC 使用不同主題目標、計劃與管控,能保證健康教育的有序性與持續性。微信的應用可為賦權教育構建立體化的教育網絡[22-24]。同伴教育能激發患者正性行為的養成[25]。家屬憑借家庭支持效應,給予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監督。結果顯示,實驗組PICC 相關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0.05),與秦月蘭等[26]報道一致。
血液腫瘤PICC 使用患者生活質量普遍低下,自我管理能力對改善生活質量起著重要作用[27-30]。賦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同時,能促使患者養成健康行為習慣,這也是實驗組生活質量得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綜上,賦能健康教育能夠提高血液腫瘤PICC 使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防控PICC 相關并發癥、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