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娟 姬學光
1.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陜西延安 716000;2.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二病區,陜西延安 716000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比例約為90%[1]。健康教育、藥物治療、營養治療、運動干預、血糖監測并稱糖尿病綜合治療的“五駕馬車”,能夠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發展[2-3]。全媒體教育強調互聯網的思維,通過整合不同媒介教育方式,可為受眾提供更多健康教育形式選擇[4-5]。本研究旨在探討全媒體健康教育在T2D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擇2018 年7 月至2019 年6 月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T2D 患者87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T2D[6]相關診斷標準;②可正常溝通和交流;③陜西省延安市居住有固定聯系方式。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障礙;②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重癥疾病。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住院時間分為觀察組(2019 年1 月至6 月)45 例、對照組(2018 年7 月至12 月)42 例,剔除脫落患者,最終納入觀察組42 例,對照組38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給予相同健康教育內容,參照文獻[7-8]編制《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手冊》及音視頻資料,包括疾病認知、心理調護、用藥及飲食管理等。對照組采取發放教育手冊、集中宣教、個體輔導及隨訪管理。觀察組聯合應用全媒體健康教育。(1)組建健康教育小組。包括主治醫師、護士長、營養師、運動管理師各1 名,專科護士5 名,組織學習健康教育手冊、網絡教育、微信教育等知識。(2)全媒體健康教育。①紙質媒介宣傳:包括發放教育手冊、展板宣傳(制作T2D 健康教育畫冊,張貼醫院宣傳櫥窗)。②電視宣傳:在醫院閉路電視系統設置T2D 健康教育頻道(10 min/次,1 次/d)。③網站宣傳:在醫院網站開設T2D 健康教育專區,將教育手冊及活動主題內容推送至網站;組織醫師錄制教育講座視頻(2 次/周,15 min/次)。④微信教育:組建微信群,由專科護士負責將健康教育內容分類分主題推送至微信群中,隨時解答患者咨詢。⑤社會支持:同伴支持教育:招募同伴支持教育者(高中及以上學歷、健康生活方式良好),在專科護士指導下通過微信群分享自我管理經驗。⑥家屬支持:指導家屬監督患者行為、提供經濟和情感支持。⑦隨訪管理:包括門診隨訪、微信隨訪、電話隨訪及家庭訪視。兩組均隨訪6 個月。
干預前,隨訪6 個月,比較下列指標。①疾病認知水平:參照糖尿病成人知識量表(the audit of diabetes knowledge,ADKNOWL)[9]評估,包括8 個維度111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回答錯誤或不知道)、1(回答正確),2 級評分法,分值越高疾病認知水平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909。②健康生活方式:采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Ⅱ,HPLP-Ⅱ)[10]測評,包括6 個維度52 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1~4 分,分值越高健康促進行為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0.845。③糖脂代謝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 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
采用SPSS 21.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疾病認知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隨訪6 個月,兩組疾病認知知曉率高于同組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患病時、足部護理、減少并發癥的危險、低血糖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疾病認知知曉率比較[例(%)]
干預前,兩組健康生活方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隨訪6 個月,兩組健康生活方式評分高于同組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人際關系、營養、壓力應對、運動鍛煉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健康生活方式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健康生活方式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糖脂代謝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隨訪6 個月,兩組FBG、2hPG、HbA1c、TC、TG、LDL-C 低于同組干預前,HDL-C 高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FBG、2hPG、HbA1c、TG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糖脂代謝指標比較()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糖脂代謝指標比較()
注:FBG:空腹血糖;2hPG:餐后2 h 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TC:總膽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1.14 億[11],治療率、治療達標率僅為32.2%、25.8%[6],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傳統健康教育對于T2D 患者效果欠佳,需要尋找一種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12]。
全媒體教育是指融合具備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不同表現手段的媒介形態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滿足不同患者健康教育需求[13];網絡媒體具有即時互動的特點,與傳統媒體間的互融互補[14],達成“投入最小-傳播最優-效果最大”,可作為護理資源的補充[15-16]。多項研究[17-18]發現,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及患者滿意度。本結果顯示,觀察組患病時、足部護理、減少并發癥的危險、低血糖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全媒體健康教育能夠提高T2D 患者疾病認知水平,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比較漫長。人們接受新知識后,隨著時間推移能準確掌握的內容會逐漸減少[19],老年群體遺忘現象更加明顯。全媒體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紙質媒介與網絡媒體,兼具紙質媒介攜帶便捷、閱讀直觀及網絡媒體可反復查閱的特點,非常適合記憶力減退、需反復學習的老年群體[20-22]。本研究基于互聯網思維理念,借助視頻、圖片、文字、音樂等方式,達成持續健康教育效果。同伴支持利用示范效應,可激發患者積極模仿行為[23-25]。家屬可發揮醫護人員無法達成的支持效果[26-29]。本研究中,隨訪6 個月觀察組人際關系、營養、壓力應對、運動鍛煉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焦凌梅等[30]也有類似報道。這也是觀察組糖脂代謝指標控制效果優于對照組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全媒體健康教育能夠提高T2D 患者疾病認知水平,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改善糖脂代謝控制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