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江
摘 要: 本文重點探討石雕藝術作品中人物雕刻技法的相關內容,通過對具體石雕藝術作品的研究分析,把石雕藝術作品所運用的雕刻手法真實呈現出來,通過不同角度從人物挑選和造型、線條勾勒、神態(tài)刻畫等多方面綜合探究石雕藝術作品所運用的人物雕刻技法,為石雕藝術的發(fā)展提供參考和借鑒,創(chuàng)造更多有文化有價值的藝術作品,推動藝術事業(yè)興旺昌盛。
關 鍵 詞: 石雕藝術作品;人物雕刻技法
經過歲月的洗滌和沖刷,文化藝術以其深厚的內涵被大家傳承和發(fā)揚,雕刻藝術的發(fā)展更是經歷了漫長的洗禮,從誕生到成熟,雕刻藝術把文化內涵集中展示給大家。我國雕刻藝術類型的發(fā)展呈現出多樣化形式,更多是對時代文明的真實映照,依據載體的不同又分為石雕、磚雕和角雕等。這些工藝品大多由純手工打造而成,是工匠大師們技藝和文化的結晶,特有的藝術魅力彰顯出文化歷史的內涵及真諦。在人物刻畫過程中,需要表現出很強的觀賞性和藝術性,因此對于刻畫工藝及方式要求很高,確切來說需要賦予雕刻物以靈魂和精神,使之活靈活現。對于石雕藝術作品人物雕刻技法的探究具有實際意義,它能夠指導后世藝術作品的發(fā)展方向,也能帶動雕刻藝術的繁榮興盛。
一、石雕藝術作品常用的雕刻手法
石雕工藝的發(fā)展是文化積淀的必然趨勢,石雕工藝因其獨特的技巧性和文化內涵被世人所傳承,雕刻藝術是對傳統美術的深化和運用,隨著不斷發(fā)展又創(chuàng)新出了圓雕、微雕等多種工藝技術。在工藝雕刻過程中,通常融入很多技法和手段,在雕刻力度和手法上也不完全相同,其中浮雕技術在工藝雕刻中的應用是最頻繁也是最有成效的[1]。
(一)浮雕技藝的運用
浮雕技術的運用是給藝術品賦予立體化形式的雕刻過程,通過對雕刻材料的詳細刻畫使原有的平面圖形更加直觀立體化。雕刻材料不同力度和手法也略有差異,根據雕刻深淺程度不同所呈現的工藝作品也不盡相同,雕刻程度較淺的浮雕往往是刻畫事物的輪廓,雕刻程度較深時用于反映深刻復雜的事物形象,總體帶給大家惟妙惟肖的生動感??偠灾?,浮雕技藝的運用在宮廷建設以及道路裝飾中最為廣泛。
(二)圓雕技藝的運用
圓雕技藝強調了全方位立體化的雕刻形式,它是對雕刻材料不同角度的加工刻畫,最終得到完整性強、立體化全覆蓋的工藝作品,在石料雕刻加工中運用圓雕技術,是對鏤空手法的細化展現。圓雕技藝在具體運用當中也有所差異,根據雕刻材料的不同,工藝效果也多種多樣,圓雕技藝在微型雕刻領域的運用更具優(yōu)勢,生產制作出的工藝品大多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圓雕技藝因其精巧和細致的工藝特點,在微雕行業(yè)獲得飛速發(fā)展。
二、石雕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刻畫
(一)人物角色的塑造
石雕材質本身具有很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不同石材的色彩紋路能為雕刻工藝指明發(fā)展方向,給工匠大師帶來創(chuàng)作靈感和源泉,石雕工藝同時具有很強的規(guī)范性,在進行石雕藝術作品制作時,需要結合材質本身進行特定的工藝創(chuàng)造,滿足石雕作品的藝術性和觀賞效果。在進行人物塑造刻畫工作時,要對石材本身的形狀紋路和色彩有清晰明確的認知,從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開展雕刻工作,明確雕刻的主題和方向。工匠大師要深刻體會雕刻的內涵和主旨,制作出符合時代背景的人物雕刻作品,確保人物與環(huán)境發(fā)展相適應。工匠大師要充分運用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對工藝作品進行創(chuàng)新拓展,形成集思想與靈魂于一體的藝術作品。在進行石雕人物形象塑造刻畫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探索藝術作品的完整性。既要保證人物刻畫生動鮮明,又要確保石雕工藝活靈活現,做好因材刻畫的思想準備,根據實際情況對雕刻手段和工藝做出合理調整。在人物角色塑造刻畫時,要盡可能地傳遞正確的思想觀念,弘揚社會正能量,通過對不同雕刻工藝的完美結合,實現從整體到局部的細化和美感,既要有充分的想象空間又要保證作品的真實性,通過石雕藝術品反映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把石雕工藝發(fā)展推向更高更完美的水平階段[2]。
(二)人物角色的設立
藝術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人物角色的設立工作。石雕工藝也是如此,工匠大師要根據創(chuàng)作主題和方向對人物角色進行科學的設立。人物角色的好壞直接影響石雕工藝作品的內涵和真諦,在進行人物角色設立工作時,要融合時代社會的發(fā)展因素,賦予人物形象直觀深切的靈魂思想,工匠大師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對石雕人物角色進行填充描繪。借用不同科學手段以及工具來完成對人物角色的深度刻畫,使之更加飽滿活躍。典型的工藝作品有《水晶洞彌勒》,它充分利用了石雕材料本身的顏色特性,然后加以發(fā)揮創(chuàng)造使整個作品更加自然和諧。巧妙地運用材料本身的一些特性能夠使雕刻作品內容豐富整體協調。
(三)人物線條勾勒
石雕藝術作品對于人物形象的刻畫十分重視,其中有關人物形象的線條勾勒必不可少,人物線條勾勒的合理美觀,對于石雕藝術品整體的流暢性以及觀賞效果都有一定的影響,線條勾勒的好壞影響人物角色的塑造和呈現,進而對整個藝術品的價值產生影響。雕刻過程中的失誤和瑕疵,能夠通過線條勾勒的技術手段進行補充和遮蓋。線條勾勒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描畫,也不是為了顏色更加分明,它是通過寥寥數筆來保證作品的完整性和流暢程度,起到連接想象和現實的橋梁作用。合理運用線條勾勒手段能夠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角色塑造更加鮮明,藝術作品更加動人心魄。
(四)注重人物神態(tài)刻畫
石雕藝術作品對于人物神態(tài)的刻畫要求性很高,大到整個面部輪廓,小到眼睛神態(tài)、皺紋及發(fā)絲都需要清晰地呈現出來。石雕作品在進行人物神態(tài)刻畫時,可以考慮加入其他材料作為輔助,例如觀音像的雕刻塑造,借用了其他顏色的寶石材料進行鑲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飽滿,藝術價值也更高。
三、石雕人物神態(tài)思想的呈現
(一)為觀賞者留下思考感悟的空間
石雕工藝作品不能脫離實際要在想象創(chuàng)造的基礎上體現出真實性和自然性,給觀賞者留下充足的思考感悟空間,藝術作品的內涵和深度體現要足夠內斂,讓觀賞者通過觀察來感受藝術作品的美感和深意。壽山石雕對于觀賞人員的觀察和領悟能力就有極大的考驗。工匠大師在進行雕刻繪畫時要保證藝術作品的思想氣韻能夠充分展現,無論是線條勾勒還是神態(tài)刻畫都要富有靈活性,不能太刻板。
要想雕刻出藝術作品的神韻和氣質,不僅要處理好人物形象的輪廓和神態(tài),還要充分領略到人物角色內心世界的相關活動,一舉一動都要相協調,不能太生硬更不可生搬硬套。在雕刻羅漢藝術品時,羅漢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要相適應,呈現給觀賞者一種樂觀豁達的精神態(tài)度,更加符合觀賞者對羅漢形象的認知和感受。
人物形象的具體刻畫,是依據不同類型的人物所展現的,不同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性格特征也不一樣。因此工匠大師在進行雕刻工作時,要充分聯系實際,結合不同人物的表現和神態(tài),對雕刻工藝進行更加真實生動的還原[3]。
(二)適當化繁為簡
藝術雕刻作品并不是越復雜就越能突出其內涵和真諦,適當簡化在藝術雕刻當中也能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通常情況下,人物神態(tài)刻畫并不能一比一地還原,在具體雕刻過程中要學會刪繁就簡,對于不太關鍵的點或者面一帶而過,化繁為簡才是最實用的辦法,脫離了冗雜人物神態(tài)也能更加清晰明確?!独畎鬃砭啤愤@一作品就是簡約風格的典型代表,它通過對人物襯托的簡單刻畫更加直觀地展示出人物形象的個性特點,清晰明了卻不失真諦。
事實證明作品的好壞不是以雕刻工藝是否復雜來簡單衡量的,工匠大師在具體雕刻時運用簡約的風格也能刻畫出扣人心弦的藝術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簡約更具真實性,更能觸發(fā)人的心靈和思考意識。
(三)物我結合,渾然天成
壽山石工藝作品的雕刻巧妙運用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當中表現得毫不生澀。壽山石工藝作品的雕刻充分考量了材質和技藝,壽山石的原材料選取有一定講究,石材的外表和色彩要更加貼近自然,同時符合刻畫主題,在具體雕刻時對于原有紋路和輪廓的利用率相當高,人為的刻畫要和自然痕跡相適應相契合,這樣形成的工藝作品才具有物我結合,渾然天成的感受特征。
四、結語
綜上論述,石雕藝術作品人物雕刻技法的研究具有實際意義,它能夠為雕刻工藝提供理論指導,石雕藝術的觀賞性和美觀程度離不開人物雕刻技法的支持,在實際雕刻過程中,要對雕刻主題和思想有深入的了解,在雕刻技法的選取上不能脫離人物形象的塑造,把握好人物刻畫的各項要求和實際意義,準確刻畫人物面部表情及身體動作,依照虛實結合、物我合一的精神理念,把石雕工藝的內涵和真諦直觀呈現給大家,提高石雕工藝的創(chuàng)作水平和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陳貴洪.淺談壽山石雕人物創(chuàng)作特點[J].天工,2017(1):72.
[2]陳鉅龍.淺析繪畫技法在壽山石雕中的運用——以鄭則評、林亨云、林飛雕刻作品為例[J].藝術教育,2015(6):259.
[3]朱紹兵.石雕藝術作品中的人物雕刻技法分析[J].中國文藝家,201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