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梁靚
摘 要: 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技術迅猛的發展以及普及率不斷地提升,社會在傳播媒介方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傳統的傳播媒介逐漸被新媒體所取代。新媒體成為了傳播主流音樂文化的主要途徑。因此,為了更好地傳播民族音樂文化需要打破傳統傳播觀念和方式的束縛,要對傳播策略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實施的傳播策略要具有計劃性;要針對傳播環節的變化做出有效的反應,要充分利用新媒體語境的技術優勢對傳承和傳播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有效的推動。
關 鍵 詞: 新媒體語境;民族音樂文化;傳播路徑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輝煌的發展歷程,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魅力。現階段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完善,社會已經進入了新媒體傳播時代,新媒體所具有的強大技術和功能優勢,對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路徑有著重大的影響,不僅改變了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形式,還改變了其傳播內容。變革具有雙面性,一方面能夠對民族音樂文化起到更好地保存、傳播、推動其迅速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劇了現代流行音樂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排擠、同化、擠壓。因此,作為新時期的音樂工作者需要把新媒體語境作為基礎,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現狀、特征、策略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對于傳播民族音樂文化來說新媒體語境所具有的重大價值
(一)新媒體語境對傳播民族音樂文化起到了拓寬渠道的作用
民族音樂文化在傳統媒介語境背景下,只能利用電視、電臺、報紙等媒介進行傳播。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完善,不斷地拓寬了民族音樂文化傳播的渠道。新媒體不僅對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方式進行了深入的變革和創新,還對人民接受民族音樂文化的方式進行了改變,甚至可以說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民族音樂發展的整體格局。例如:李玉剛在創作《新貴妃醉酒》的時候把傳統的京劇元素和現代流行音樂元素進行了融合,再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播,引起了人民對國粹京劇的重新關注。新媒體不僅起到了拓寬傳播民族音樂文化渠道的作用,還激發了人們對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并能夠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1]。
(二)新媒體語境對記錄和再現民族音樂文化起到促進作用
傳播民族音樂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活動過程,還是呈現文化的一種形式。鼓樂、南音等民族音樂文化,具有轉瞬即逝的特性,導致很多的民族音樂文化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消失。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和普及,能夠把民族音樂文化最大程度地記錄和保存下來。還能夠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功能優勢把這些民族音樂文化作品通過微信、音樂 APP、微博等網絡平臺進行全方位的、直觀的再現。例如:泉州南音樂團把千首南音利用數字技術進行處理以后,制作成MP3 和視頻,發布在南音網上面供人們在線觀看和欣賞。
(三)新媒體語境對傳承和創新民族音樂文化起到促進的作用
新媒體具有巨大的技術優勢和獨特的傳播特性,使民族音樂文化在新媒體語境背景下的傳播渠道進一步拓展。新媒體技術除了能夠客觀的記錄和再現民族音樂活動以外,還能夠把不同的民族音樂甚至是流行音樂融合起來,完成新的音樂作品的創作。新媒體理念會影響到傳承民族音樂文化,音樂工作者可以把具有古典特色的民族音樂和具有現代特色的其他音樂融合起來,實現創新民族音樂文化的目的。
二、民族音樂文化在新媒體語境背景下具體的傳播路徑
(一)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進行重新的、合理的定位
新媒體所具有的強大的技術和功能優勢使傳播音樂呈現出廣泛性、即時性與多樣性的特點,使以新媒體語境為基礎傳播民族音樂文化出現了新的傳播特點。為了應對這些新的變化,基于新媒體語境背景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播要打破傳統“廣種薄收”傳播理念,要對傳播目標群體進行精準的定位。首先,對民族音樂目標群體使用新媒體技術后產生的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技術進行詳細分析;對新媒體語境背景下潛在的民族音樂用戶的消費和行為特征、偏好歌曲、喜歡的歌手等進行統計和分析,從而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傳播的目的。其次,還要結合民族音樂用戶的傳統文化意識、心理、習慣等,把新媒體在傳播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主動收集和了解目標客戶針對民族音樂作品做出來的評價和反饋,從而使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進而達到利用合理的傳播內容定位來吸引目標客戶的目的。構建新型的傳播民族音樂文化模式即:“音樂思想滲透+音樂審美需求+音樂云計算+娛樂+社交+UGC(用戶生成內容)”,這樣才能促使民族音樂文化能夠在新媒體語境下得以更好的傳播和發展[2]。
(二)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進行創新
每一種文化要想完成傳承和發揚,都需要在長時間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有效的創新,只有具備時代特性和人文性的文化才能得以發展,才能更加富有活力,當然民族音樂文化也不能成為例外。要想讓人們特別是青少年接受和認同傳統的民間音樂文化,就要把現代流行音樂元素融入民族音樂的創作中,要參考其他國家和民族音樂中蘊含的精髓,對傳統的民族音樂進行有效的創新,從而在新媒體語境背景下更廣泛的傳播傳統民族音樂文化。首先對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創新,可以在創作民族音樂作品的時候融入西方的多種音樂元素,并對作曲技法進行創新,不僅要保有民族音樂文化的精華,還要對其內容進行創新和豐富。例如:朱哲琴創作的《山頂》,就是將藏族洛諧彈唱技法、鷹笛的動人旋律等結合起來,表達出現代工業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巨大沖擊。《山頂》這首歌既傳承了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又對傳統民族音樂的內容和技法進行了創新,使其在新媒體語境下得以大范圍的傳播。其次,對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形式進行有效的創新,能夠收獲更多的潛在客戶。例如:閩南童謠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改編成為手機鈴聲等,這樣可以得到青少年的關注和認同,還能吸引青少年進行模仿,從而達到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目的。
(三)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人才進行培養
民族音樂文化不管是傳播還是繼承都離不開“人”,而在新媒體語境背景下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播的成效影響最大的、最直接的因素依然是“人”而不是技術。因此,新時代要想更好地傳播民族音樂文化,就要重視培養傳播人才。首先,文化部門要為培養民族音樂文化傳播人才創造有利的條件,要建立相應的培訓機構,要把優秀的藝術表演人才輸送給專業的表演劇團,要為民族音樂文化培養接班人。現階段傳播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工作的最主要的一項任務是搶救性繼承民族音樂老藝人的傳統表演藝術,年輕的藝術家要主動、虛心接受老藝人的輔導,對自身的表演水平進一步提升,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高質量的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人。要想真正地實現民間音樂文化的活態傳承和傳播,就要在高校設置民族音樂文化專業,要培養更多的民間音樂表演人才。其次,要在中小學教學中加入民族音樂文化,從小培養孩子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從而實現挖掘和培養民族音樂文化繼承人的目的。最后,還要重視培養音樂文化相關人才,如音樂制作人、職業經理人等,這樣能更好地傳播民族音樂文化[3]。
(四)利用新媒體技術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音樂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商業驅動的作用,在新媒體語境背景下,傳播民族音樂文化要面向全社會,要建立具有立體化、鏈條化、市場化特點的民族音樂文化產業鏈。首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族音樂文化,政府相關部門要給予民族音樂文化所蘊含的重大價值正確的認定以及充分的重視,要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播做好普查和立法的工作,要建立能夠促使民族音樂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獎勵和激勵政策。其次,要在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積極作用,對企業、社會組織對民族音樂產業進行投資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進一步激發,這樣才能促使民族音樂文化更好地傳播和發展,才能適應新媒體時代提出來的新的要求。再次,要樹立精品意識,要對民族音樂文化產品線進一步豐富,這樣才能滿足人們對音樂的審美要求,才能促使民族音樂文化獲得更多人的認可。最后,要樹立服務意識,利用新媒體技術為目標客戶提供試聽、下載、訂閱等民族音樂作品的服務。在新媒體語境背景下,傳播民族音樂文化必須滿足社會發展和社會公眾對文化的需求。
三、結語
基于新媒體語境背景,傳播民族音樂文化需要面對的外部環境具有瞬息萬變的特點,這對于民族音樂文化傳播來說既是良好的發展機遇,也是更加嚴峻的考驗。為了使傳播民族音樂文化能夠是順應新媒體語境的要求,首先就要改變傳統的傳播理念和策略,要把新媒體各種傳播策略進行科學地規劃、巧妙地運用、合理地安排,這樣才能在新媒體語境背景下,促進民族音樂文化活態傳承和動態傳播,才能促使民族音樂文化創新綻放異彩。
基金項目:本文系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湘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網絡傳播與校企合作研發策略研究》結題論文。
參考文獻:
[1]劉雯嫻,國巍.新媒體環境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路徑分析[J].新聞傳播,2019,353(8):28-29.
[2]羅全.新媒體語境下民族音樂文化傳播策略研究[J].明日風尚,2019(11):88-89.
[3]周鴻德.新媒體語境下民族音樂文化傳播策略研究[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0,658(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