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萬兵

摘 要: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習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如對化學缺少學習主動性和興趣;缺乏實驗探究的意識;在學習時極易受挫,從而抵觸化學學習;沒有養成持之以恒的良好學習習慣。這些現象都反映出學生的專注力不強。學生的專注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要想優化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專注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專注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4-0070-02
引 言
專注力是一種心理狀態,學生的專注力越強,就越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探討專注力時,教師需要了解專注力和注意力的差異。這兩者之間的最大差異為注意力是一種自然形態,沒有特殊的指向和社會功能,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注意力,無須人們去專門培養,但有強弱之分;專注力則有著明確的指向性,包含著人們為了達到某種目標而形成的意志力,也反映出人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一、在化學教學中高中生專注力的培養現狀
現代教育學認為,影響學生專注力的呈現維度為學習興趣、是否主動建立知識連接、學習狀態的控制情況、自身意志力控制情況四個方面。從當前高中生的化學學習情況來分析,學生在學習化學時存在學習興趣不高、不愿意主動與知識建立關聯、學習時容易出現不良的學習情緒、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現象。從學生的學習現狀可以看到,當前高中生缺乏化學學習專注力,并且缺乏學習專注力并不是教學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二、在化學教學中培養高中生專注力的影響因素
當前高中生缺乏課堂學習專注力,與很多因素有關。(1)知識呈現方式。教師需要為學生呈現能夠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的、與學生生活及時代緊密相連的、直觀易懂的知識內容,使學生愿意進入學習情境,從而找到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而當前教師呈現知識的方式比較單一,并且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聯系得不緊密,于是學生普遍缺乏學習興趣。(2)教學形式單調。如果要提升學生的專注力,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與人、事、物建立聯系。當前的化學教學以理論為主,在單調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既沒有與人建立關聯的渠道,又沒有與事、物建立關聯的興趣。(3)忽略學習過程。對于學生而言,如果他們重視學習過程,那么在遇到困難時,其心理壓力就不會太大,有時他們只需要脫離環境,調整不良情緒,就能重新出發,繼續高效地學習。反之,如果學生只重視學習結果,那么當發現學習成果沒有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時,他們便會產生不良情緒。當他們認為自己既不能把握內因突破困境,又不知道如何讓環境利于自己學習時,其就會產生極大的情緒反應。此時,學生對內會自責,對外會埋怨環境。于是當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處理不良情緒中時,學生便缺乏了學習專注力。(4)學習習慣不良。專注力是可以培養的。如果學生在學習時,就一心投入學習中,只專注于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而忽略與知識無關的事物,那么其專注力自然會提高。反之,如果學生在學習時,沒有培養自己的專注力,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其在學習時就缺乏專注力。當前,部分高中化學教師因為沒有意識到學習習慣與學習專注力之間的關系,沒有從學習習慣著手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導致學生的專注力不強。
三、在化學教學中培養高中生專注力的措施
(一)結合生活,開展化學教學
學生對知識的興趣與三個因素有關:知識是否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相連、知識內容是否符合“就近原理”、是否了解學習知識的價值和意義。如果教師能夠從這三個方面著手整合知識,為學生呈現知識內容,那么學生就會對知識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主動、專注地學習知識[1]。
以教學“天然氣的利用——甲烷”為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刺激學生的聽覺器官與視覺器官。當多感官受到刺激后,學生開始關注知識信息,開始尋找知識信息中能讓自己產生興趣的學習內容。視頻是這樣描述的:為了做好環保工作,當前我國已經開始實施綠色農業生產,讓農業產品被循環利用是生產的重點。由于環保主題是全世界都關注的熱點話題,而這一知識內容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關,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視頻中還展現了,在許多農村,人們在一種密封式的環境下將農村糞便、秸稈、污泥、雜草和農村垃圾等一些含有機纖維素較高的化學物質進行發酵,來制取沼氣。教師將生產沼氣的環節,以具象化的形式展現出來,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在觀看完短視頻后,教師告訴學生:沼氣的主要化學成分之一是二氯甲烷。沼氣不但被大量地應用于生活中的煮飯、照明,而且已經成功有效地帶動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成為低碳、低成本的農業動力機械燃料。此時,學生充分認識到沼氣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提高了課堂專注力,從而積極投入本課的學習中。
(二)結合目標,組織化學實驗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學習專注力,就需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即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找到與知識有關的人、事、物之間的聯系,以達成以學習目標為核心,專注地建立關聯,繼而有效地學習知識的目的[2]。
以教學“常見離子檢驗方法”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為了順利完成實驗,學生需要了解檢驗試劑,這是完成實驗的必須材料;需要掌握離子方程式,這是檢驗的理論依據;需要關注實驗現象,從實驗結果中找到檢驗的結果(見表1)。以上是學生建立“事”與“物”的關聯。為了高效完成實驗,學生在找到需要檢驗的項目內容后,可與其他同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驗,這是建立“人”的關聯。當建立人、事、物的關聯后,學生就能專注學習目標,促成目標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