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那一年,我師范畢業,被縣教育局的一紙文件分配至離老家最近的鄉鎮九年制學校工作。
我去的那個地方是一個條件極為艱苦的鎮子,周圍都是綿延不絕的大山。學校坐落在靠近大山腳下的平臺上,距縣城三十多公里,清一色的石子路。偏僻,閉塞,落后……即便搜腸刮肚想詞,也很難形容當時條件的艱苦。
學校由上下院組成,十幾間平房教室,幾十孔窯洞宿辦兩用,有12個教學班,初中4個,小學8個。從事教學的二十幾個教師,大多數是公辦教師,民辦教師也不在少數,多數教師半工半農,雙休日都去種自己的責任田。
開學還沒幾天,社會關系稍微優越的年輕人,剛剛分配來還沒一些日子,屁股底下的坐墊還沒坐熱、腳還沒站穩就又被調走了。
開學分工會上宣布我代五年級兩個班的語文課,還有思品、體育,周課時達到21節。為了不辜負校長對我的期望,我得盡心盡力工作,班級管理、教學任務、衛生紀律,樣樣不想落后。為了激發學生的文學興趣,我還辦了學校第一份油印手抄報《五月芳草地》,編輯刊印部分學生的優秀作文、詩歌,并在學生中發行。
眼看學校里一個個年輕教師調往縣城,我心里不免有些羨慕。偶爾也會去縣城走動走動,心里思謀著去其他單位發展??捎幸患虑椋瑥氐赘淖兞宋业南敕?。
那是一個冬日,小鎮的天氣異常寒冷,刺骨的寒風呼呼地刮著。臨近下午快放學的時候,天上飄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不大一會兒,大地就鋪上了厚厚的一層??紤]到路遠濕滑,我果斷決定,只允許路程近一些的孩子回家去取干糧,其余少部分路程稍遠的學生繼續留在學校。
晚餐,孩子們拿著飯盒在火爐上湊合煮著吃,主食小米,外加幾瓣洋芋,放少許自制的油醬。飯后,幾個男孩子大著膽子來辦公室聊天,剛進來的時候還扭扭捏捏,看上去怯生生的。后來,他們大約感覺到我還盤長問短,膽子就大了起來,有說有笑。
我們一直聊至深夜,雪依舊下著,飄飄灑灑,我起身目送幾個孩子回宿舍去睡覺。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校園里不時發出白楊樹枯枝被積雪壓折的聲音。
我一覺睡到了天大亮,醒來的時候,太陽已經升到了半桿子高,陽光透過窗戶紙照得辦公室暖融融的。我伸了伸懶腰,開門一看,眼前的教室、大山、樹木……白茫茫的一片,全都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順著辦公室的門口通向廁所、教室的路掃得干干凈凈,門邊早已放好了孩子們從教室里取來為我生火的柴火、煤塊。我的心瞬間被幾個從深山里走出來的孩子的舉動融化了,震撼了,一股暖流突然涌進了我的心田。
那年的那場雪,觸動了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堅定了我的信念,決定一輩子就做個“孩子王”。直至現在,二十六年過去了,初心依舊未改,我的世界就是三尺講臺,眼睛里除了學生,還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