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童超
(1.濱州職業學院 山東濱州 256603;2.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438)
在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46號)等利好政策驅動下,我國體育產業出現“井噴式”發展,僅馬拉松賽事就從2014年的51場增加至2016年的294場,增幅超過470%,但我國體育產業的火熱背后,仍然存在產值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引發了關于體育產業轉型發展的冷思考。微軟首席執行官納德拉曾言:“世界上恐怕不會有任何一個其他產業像體育一樣,被數據和電子科技如此徹底地顛覆?!憋@然,“互聯網+體育”已然成為體育產業轉型發展的下一個風口。
繼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共享發展理念后,習近平總書記又在籌辦2022年冬奧會的重要指示中強調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四大理念,將共享理念融入到體育發展中,為體育產業轉型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指導原則。共享理念也是體育產業轉型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互聯網是進入共享經濟快車道的重要端口,因此認清“互聯網+體育”的時代意義、厘清互聯網與共享經濟的關系、發揮共享經濟在體育產業轉型中的作用,對我國體育產業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決策意義。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群眾消費由過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逐漸向個性化、定制化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由一味加大生產、提高產值產能轉為激活現有存量、優化新增產品質量。新常態的要求必將促使體育產業供需結構發生變化,推動體育產業結構從以體育用品業為主向以體育服務業為主的方向轉型發展[1-4]。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現代服務業,在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體育產業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計算機技術可以催生體育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量體育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背景中應運而生,涵蓋了體育服務、體育場館、體育賽事等多個領域,豐富了體育產業內容,提升了群眾的體育購買力,為體育產業結構優化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互聯網改變了傳統行業的發展方向,也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提供了便利的人際溝通渠道,為商品和消費者搭建了橋梁,為傳統企業轉型發展帶來契機的同時也催生出許多新型的商業模式,這表明互聯網在促進產業融合發展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個性化、定制化服務產品的興起,刺激了群眾的體育消費,優化了體育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同時“互聯網+”思維拓寬了體育產業發展空間,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逐漸被發掘,例如互聯網的介入使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中的資源共享更加高效,同時挖掘出更為多元的消費需求[5]。
體育產業鏈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是指不同地區的體育產業及相關行業基于競爭力或競爭潛力的需要,在體育產業鏈上下游主體之間資源依賴性、體育產業輔助組織的配套性、體育產業消費市場、政府政策等影響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具有鏈條絞合能力的經濟關系。體育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分別對應著體育賽事、媒體傳播、體育衍生產業,通過互聯網可以很好地串聯起體育產業的上、中、下游,擴展體育產業鏈上每一環節的內容(見圖1)。

圖1 體育產業鏈圖示
在產業鏈上游,將體育賽事資源的觀賞性、娛樂休閑性、體育賽事教育多元性等特點與旅游、住宿、交通、文化產業結合,創造符合現代城市居民需要的休閑消費產品。例如,我國攜程、去哪兒等旅游APP為國外知名體育賽事推出了旅游產品[6]。未來中國城市可以設計開發結合當地旅游資源的賽事旅游產品,分為自主參與式和觀賞式兩類。自主參與式以城市定向賽、城市馬拉松賽事等群眾參與性賽事為主,觀賞性賽事旅游資源以著名國際賽事品牌為主,以城市本土職業賽事品牌為輔,擴充了體育競賽表演業的內容,增加了產業附加價值。除此之外,體育場館業作為體育運動的載體和體育產業的有形資產,其業務的拓展無疑是十分重要的?!盎ヂ摼W+體育場館”可以提升場地使用效率,增加場館服務維度[7,8]。目前,國內多數場館通過互聯網平臺體育場館主要實現咨詢和預定功能,服務意識領先級新型場館管理者正致力于開發智能場館一卡通系統,希望通過網絡系統提升顧客體育參與的體驗感,提升場館運營效率。此外,場館可以利用“共享思路”幫助個人用戶組團,使需要團隊合作的籃球、足球等大眾項目進行共享化[9]。通過共享,讓體育場館更具實用性,更好地服務于全民健身戰略,也有助于解決場館利用率低的問題。
體育傳媒業位于體育產業中游,其內容的傳播和呈現依賴于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浪體育、騰訊體育、PP體育、虎撲體育、懂球帝等以互聯網為媒介的體育咨詢、體育直播、體育社區網站相繼出現,這些PC端、移動端的信息入口,縱深于各體育賽事的分析和體育信息可以滿足各層次的用戶需求[10]。網絡用戶消費時代的到來,給體育傳媒業一針強心劑,不僅可以對接企業以廣告、贊助的形式變現,會員注冊及用戶的引流都將是傳媒業變現的重要方式。“互聯網+體育傳媒”的商業模式為體育競賽表演業和體育傳媒業的結合帶來了更多的渠道,例如體育直播就是將賽事與傳播結合的最好證明。
體育用品、體育彩票、體育旅游、健身培訓等作為體育產業鏈的下游,用戶數量、用戶粘性和用戶忠誠度對其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用品業作為體育產業內最早與互聯網相結合的領域,它的發展受“互聯網+”商業模式影響最深。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與發展,傳統體育用品銷售受到新興技術的沖擊進入發展瓶頸,庫存、物流等因素也深深地影響著體育用品業的發展,種種壓力共同逼迫體育用品業走向電商銷售的發展之路。體育產業的發展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不斷明確體育用戶信息數據的重要性,因此不斷調節和解決供需失衡問題,進而向產品智能化終端不斷邁進。以往體育企業和用戶需求之間較為模糊,這樣極易造成供需矛盾,進而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11]。而智能化、個性化模式的應用,能夠幫助企業觀測用戶使用或消費數據,從而有效識別用戶需求,進而參與到企業產品與服務的研發。通過互聯網手段可以針對性地開發設計符合大眾需要的體育衍生品,個性化的服務將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政府也應加快引導,建立互聯網與體育溝通渠道,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對互聯網體育企業進行物質獎勵,并將企業發展的基本模式分享出來,共同助力體育產業的發展。通過經濟信息委員會在政府和企業之間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同時把高校研究人員也納入其中,形成產學研融合的組織,緊跟“互聯網+體育”產業的發展前沿,幫助體育產業繁榮發展。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互聯網體育用戶已達到5.8億人,用戶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吸引了其他產業的目光,互聯網作為體育產業和旅游業、金融業、地產業、交通業等業態融合的橋梁,在融合手段和融合方式上有待完善。體育與旅游的結合開發出體育小鎮、體育公園等消費場所,體育資源與旅游資源的結合與開發是使兩者良性融合的關鍵。以“互聯網+”與互聯的思維創新發展觀念,優化整合體育旅游產業鏈。在“互聯網+”商業思維的影響下,產業鏈上各環節、各要素在企業間的流通更為即時和順暢,加強了企業間的合作交流。根據國外歷史經驗,可以開發球賽票務資源、場館資源與城市觀光相結合,借助互聯網營銷渠道吸引消費者[12]。體育旅游產品存在一定難度,一是缺乏有吸引力的本土體育賽事資源,二是體育資源與本土旅游資源開發不緊密,這導致旅游中介機構對體育旅游產品推銷積極性不足。通過互聯網手段能夠捕捉消費者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相關產品?;驅σ验_發上市的產品提前做網絡調研,及時把握消費者的消費動機并調動消費者的購買積極性,讓體育旅游走進大眾視野。
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間的業態融合,增強了體育產業的彈性,為體育產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優質的發展環境。然而,注重經濟利益的同時也需要思考互聯網背景下產業間融合的可持續性發展。
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建立的體育產業平臺是體育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的基礎,通過體育互聯網平臺,可以串聯體育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為體育產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和發展空間。通過體育產業平臺運營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優化產業內部信息傳遞渠道,拓寬體育產業發展維度?!盎ヂ摼W+體育”平臺建設通過網絡社群,吸引更為廣泛的用戶關注體育,讓體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獲缺的一部分。通過平臺能夠有效拓寬用戶數量和用戶質量,刺激體育消費,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原動力。要充分地進行體育行業內部、部門之間及行業之間的企業聯盟,通過企業聯盟實現資源的共享,促進資源使用效率的提升。
除平臺商業模式開發以外,體育培訓業、健身休閑業、體育用品業等業態的商業模式也應多加探索和開發。例如,健身培訓業建立網絡社群,吸引熱愛健身的人士加入,加入社交、娛樂等功能,挖掘潛在用戶,營造良好商業環境。通過網絡建立與顧客的雙向溝通渠道,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在非授課時間為顧客答疑,提升健身培訓業的服務質量與業界口碑。體育用品業則以電商形式轉型進入時代要求的“互聯網+體育”中,目前京東、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都已開通體育版塊,但是沒有專業做體育用品的APP,體育用品資源還有待整合。
我國體育產業仍處于市場化轉型過程中,體育服務供應商除了由企業供應的體育服務消費品以外,大多數體育服務還是由政府提供,因此通過“互聯網+體育公共服務”的商業模式,能夠幫助政府實現體育服務市場化轉型,將政府資源下發到各體育企業手中,拓展資源開發方式。
有關電子競技是否屬于體育產業的問題已經在學界進行過廣泛的討論。該研究認為電子競技必將是體育產業與互聯網結合的發展趨勢,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足球在歐洲的興起源于當時城市化、工業化時代背景,使工人階級產生室外運動、熱血運動的需求,從而自下而上促進足球發展。反觀如今的時代背景,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互聯網技術進入千家萬戶,為室內運動發展提供條件,也讓居民產生強烈的社交需求,這使得兼具社交功能的電子競技迅速占領市場,廣泛的市場基礎和群眾基礎也將倒逼職業化變革,而職業體育是引領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需要政府或相應社會組織規范行業標準,促進電子競技產業可持續發展。
要想進一步實現職業電子競技的繁榮發展,僅靠社會自發進行遠遠不夠,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更主要的是宣傳上的支持,使家長對電子競技的觀念能有所改變,為電子競技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對已有的職業發展模式進行統籌管理,每個項目建立相應的管理辦法。因為體育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因此制定規則、杜絕電子競技中的舞弊行為是體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時也鼓勵企業開發一些與傳統體育項目相關的游戲內容,使孩子以更易接受、更有興趣的方式認知體育運動,發揮電子競技對傳統體育運動的帶動作用,進而增加整個體育產業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