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偉
(南京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江蘇南京 210014)
高爾夫是一項風靡全球的運動,在全球范圍內都擁有龐大的愛好者群體和市場潛力。1934年,在南京建立了高爾夫球場,被稱為“郊球場”[1],從此開啟了高爾夫運動在近代中國的傳播之路。隨著高爾夫運動在我國的快速發展,高爾夫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變得越發迫切。高爾夫人才的培養是實現高爾夫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石。學校是人才孕育的搖籃,而高爾夫企業則是學校培養出優秀高爾夫專業人才不可或缺的強大助力。因而學校與高爾夫企業雙方應共同制定更加深入的人才培養合作機制與培養方案,統籌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雙向交流,提升實踐教學能力;著力加強學校與高爾夫企業實踐教育基地的共同建設,深化雙方優勢資源共享,推進校企深度融合[2]。這是培養出優秀高爾夫人才的必由之路。
從我國應用型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情況來看,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指學校和企業在教學資源方面配置優化、學校為企業培養更具有實用性和實效性人才的人才培養合作模式。在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企業與學校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和人才的雙贏[3]。通常來說,實現高等教育和企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緊密結合,是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目標,科學有效地實施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可以進一步強化高等院校的辦學效率和企業的人才競爭優勢,進而更好地實現社會經濟與人力資本的良性循環。
當前國內高爾夫研究領域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且主要集中于高爾夫球場和高爾夫運動方面[4]。而對于高爾夫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還不全面。高爾夫專業人才的培養是我國高爾夫運動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而高爾夫球專業人才培養要通過教育來實現。目前,我國本科院校沒有設置高爾夫球專業,主要是通過在運動訓練、社會體育與指導、休閑體育等專業下設專業方向或開設專項課的形式培養高爾夫人才。我國有些高職高專院校設置了高爾夫球運動與管理專業。通過對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的查詢得知,截至2018年,我國共有36所高職高專院校開設了高爾夫球運動與管理專業,在校生規模為2557人。高爾夫球專業學生規模遠遠無法滿足高爾夫行業需求。雖然我國本科和高職學校都陸續開設了高爾夫球相關專業或相關課程,但由于起步較晚,在培養目標、師資隊伍、課程設置和硬件設施等方面都還有待提升。高爾夫行業人才缺乏針對性培養及職業素質與技能不強,無疑增大了高爾夫企業的選材難度,高爾夫企業人才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大。這就需要學校和高爾夫企業之間深入合作,共同制定高爾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解決人才供需矛盾。
3.1.1 培養目標明確
應用型高等院校應用校企合作模式培養高爾夫人才,能夠更加清晰地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由于用人需求是企業方提出,應用型高等院校能夠更加清晰地得出企業所需人才的目標畫像。這樣一來,學??筛鶕髽I的需求,培養出不同的技能型及管理型的高爾夫人才,人才培養目標更加明確,高爾夫專業人才的特點更加突出。
3.1.2 就業保障突出
就業是應用型高等院校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所培養的高爾夫專業人才能夠在具有合適能力的基礎上,找到與之匹配的崗位工作,這也是校企合作模式中“訂單式人才培養”優勢的直接體現。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爾夫企業用人難、高爾夫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局面,實現了地方應用型高等院校與高爾夫企業的雙贏。
3.2.1 校企雙方區域經濟實力不對等
大部分應用型高等院校都分布在市級或以下城市,與國內重點院校相比,在辦學條件和學校資源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距。在該背景下,普通應用型高等院校想要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獲得更有實力的高爾夫企業的青睞是較為困難的,而更具有實力的高爾夫企業無疑可以更好地提升應用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實力。從這個方面來說,對于校企合作模式中合作伙伴的高要求,是應用型高等院校采用校企合作模式開展高爾夫人才培養的劣勢之一。
3.2.2 校企雙方利益保障機制不完善
對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合作雙方而言,最終目標也并非完全一致。學校將培養和輸送高質量人才作為最主要的目標,而企業會將追求最大的利潤空間作為最終目標,如果處理不好,校企合作模式的參與雙方容易產生偏差和問題。例如,在學生實訓期間的工資待遇、勞動時間和勞動保障等環節是糾紛的高發區,一旦出現問題或處理不當,會影響雙方合作的意愿。
3.3.1 行業需求突出
高爾夫球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較大,要求較高。雖然高爾夫運動人口較2014年有所下降,但是對該領域相關的專業人才仍有較大的剛性需求。從高爾夫企業的用人來源來看,主要以高爾夫專業學生為主。
3.3.2 政策驅動引導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要求高等院校轉型發展,并指出了明確的方向,要求我國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從學術型人才轉為綜合能力較強的應用型人才。
3.3.3 新機遇
高爾夫運動的全球性推廣進展也較為明顯。高爾夫運動重回奧運賽場,讓其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也意味著高爾夫運動走下了貴族運動的神壇,更多的普通民眾可以盡情享受高爾夫運動的樂趣。在這種大背景下,對于高爾夫人才的需求必然會大大增加,這也為高等院校推廣校企合作模式培養應用型高爾夫人才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3.4.1 人才競爭激烈
當前,開設高爾夫專業教育的高等院校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國內知名重點院校。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國大部分應用型高等院校的高爾夫專業畢業生將直面與重點院校高爾夫專業畢業學生競爭的壓力。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重點院校開設高爾夫相關專業課程,我國地方應用型高等院校學生面臨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5]。
3.4.2 行業管理機制混亂
高爾夫運動在我國經歷了野蠻生長的階段,當前正處在行業整頓和監管完善期,相關行業發展態勢尚不穩定。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規范高爾夫行業的發展。早在2017年,國家發改委等十一部委聯合宣布,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及核查工作已經全面完成,當時全國683家高爾夫球場中有187家被取締、撤銷營運資格或者自行關閉,清理整治工作有力地遏制了高爾夫運動相關產業的野蠻生長態勢。
3.4.3 消費水準過高
近年來,高爾夫運動愛好者群體中,官員及國企干部的占比明顯下降,普通民眾參與高爾夫運動的比例越來越大。這一方面是由于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改變了高爾夫運動的消費環境,另一方面是高爾夫相關運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和消費群體變化對我國高爾夫運動人才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當前校企合作大多數都是以建立教師聯系和校友支持的個人關系為基石,還未形成組織保障機制,對人才培養方面也未能發揮其功能,未能歸納總結并建立成熟的模式;學校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協調,沒有形成合適的聯動機制,并沒有從根源上融合在一起,對校企合作育人產生了障礙[6]。
有學者對某省開設高爾夫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應用型高等院校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部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模式的熱情并不高昂、動力不強[7]。一些企業認為,與其將企業資源投入到校企合作模式中,不如將資源更多地投入到企業自身的經營和發展之上。再加上當前高爾夫運動相關行業的人才流動性較大,企業擔心人才流失??傮w而言,部分企業對校企合作模式的參與熱情較低,這也是降低校企合作模式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學校雖有充足師資資源,但多數教師都以科研及自身晉升之路為目標,沒有充分地將科研及自身的能力轉化為教學經驗。多數高校都采用聘請企業人員為兼職教師的方式,以此來打破校內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局限性。但這個方法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校內教師與企業教師之間缺乏實質、有效的溝通交流,往往各守其位,企業教師缺乏教學經驗,而校內教師則不了解市場產品需求。“校企雙導師”制度下的學生,承擔起雙方溝通橋梁的工作,無形中承擔了不必要的壓力,而這種制度模式也造成了資源浪費。
在我國當前的法律體系中,缺少高等院校在高爾夫人才培養中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的明確規定,學校及企業在開展校企合作模式時沒有對應的法律法規進行引導和保障,在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時,學校和企業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嚴重時會導致高爾夫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無法進一步開展,提高高爾夫人才培養效率和效果也就無從談起。
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學校為主導、企業積極參與的人才培養機制,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科學設置課程內容,優化課程體系,將高爾夫企業管理科學融入學生培養中,將學生能力成長與高爾夫行業發展緊密結合,提高學校高爾夫專業教育水平的同時,培養更有針對性的符合高爾夫企業需求的人才。要結合高爾夫企業資源,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歸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新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校企合作培養
校企合作模式讓學校更有針對性地培養高爾夫人才,讓企業更有效率地獲得、使用人才,實現了校企之間優勢互補的雙贏局面。為了更合理地優化校企的資源配置、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模式的傾向性,學校和企業應通力合作,利用二者優勢資源,培養出一批具有理論和實踐并舉能力的雙師型教師人才。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在學生走出校門之前便可以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為學生打下基礎,雙師型教師的存在,既能彌補學校教育中實踐能力不足的缺點,又能避免企業單獨聘請教練培養學生的情況出現,不僅降低了企業的成本支出,提高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模式的傾向性,同時也讓學生獲得更強的競爭力,可謂一舉多得[8]。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常占主導地位,因而在教學改革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校企合作培養高爾夫人才的關鍵環節。
首先,要進一步加強教師專業技能培訓,更新教師知識結構,切實提升校內與校外高爾夫專業教師教學水平的同時,促進雙方的有效溝通交流,實現通力合作,提升教學質量。其次,學校應制定一系列的教學考核措施,促使高水平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及專業人才的培養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在課程和教材建設方面,一是要充分整合國內外優秀資源,推進高爾夫教育權威性、系統性、個性化的專業教材建設和課內外創新;二是要勇于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積極培養行業創新優秀人才等。這既是順應全球化背景下高爾夫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新時期高爾夫教育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對企業來說,企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參與校企合作模式的熱情不高。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國家和相關管理部門可以針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模式可能需要付出額外成本的問題,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扶持,降低校企合作模式給企業帶來的經營壓力。第二,對學校來說,政府應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完善學校高爾夫教學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應立足高爾夫球行業,以企業工作崗位需求為前提,分析工作崗位具體任務,將高爾夫球理論與工作實際有機結合,加大實踐教學力度,重點提高專業人員的服務水平與管理能力,從而為高爾夫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第三,校企雙方要加強崗位安全意識教育,要求企業與學生雙方簽訂錄用協議,切實保障學生、學校和企業的權益。
從當前應用型高等院校開展高爾夫人才培養的實踐中不難發現,校企合作模式的應用優勢和劣勢都比較明顯,一方面,校企合作模式能夠改善學校和企業的人才供求效率和質量問題,另一方面也存在著校企合作模式執行時的目標偏差和修正等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校企合作模式在應用型高等院校高爾夫人才培養中的效果,學校和企業應當在校企合作機制、優化校企資源配置、師資隊伍以及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并在政府相關政策的指引下,認真貫徹高爾夫人專業教育才培養方案,最終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的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