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 佘學智 鄭麗霞
結合教育心理學中的相關研究結果可以了解到,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其學生學習效果經常會受到以前所學知識的影響,并且目前的學習也會對后期學習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這就是學習中經常出現的負遷移現象。是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對學習新知識與技能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學生會不自覺地將以前掌握的方法應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從而就產生了學習遷移。通常情況下,學習遷移涉及的形式比較多,如果是按照性質可以劃分為正向遷移與負向前移。對于正向遷移而言,主要是指在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時,以往的知識經驗產生的積極作用,而負向前移則是指產生的消極作用,也就是會對學生學習產生一定的干擾。
通常情況下,在中學化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面臨負遷移現象的產生,一般主要體現在了人類心理與認知兩個方面,從特征角度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廣泛性。首先在內容上具有一定的廣泛性,當學生在對化學知識中的元素、化合物、物質結構以及化學反應等相關知識點進行學習時,經常會面臨負遷移現象的產生。其次,對于不同年齡段或者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言,都會面臨負遷移現象的產生,并且在形式上也會具有一定的差異。對于一項特定的化學負遷移來說,在學生當中具有非常明顯的普遍性;第二,膚淺性。在中學化學學習過程中,針對負遷移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沒有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導致錯誤問題的產生。當教師在對知識內容進行講解時,學生面對教師的引導與提示時,通常可以很快領悟到教師講解的內容;第三,頑固性。對于負遷移而言,主要指的是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對于化學知識產生的直覺認識,會受到先前學習經驗的影響,也是在日常學習中不知不覺形成的,并且經過不斷積累之后,學生會在頭腦中形成一種比較穩定的認識結構,一般很難改變。所以,當形成相應的負遷移現象之后,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思維定式,并且具有非常明顯的頑固性。
對于記憶定式而言,主要指的是在學生頭腦中出現了知識重復或者是記憶混亂的現象,也就是在知識結構中已經形成的知識內容,會對新學習的知識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在學生先前已經對原電池工作原理進行學習之后,然后在對電解池的知識點進行學習時,那么就很容易在電極反應學習方法受到一定的影響,出現知識點的混亂。通常情況下,記憶定式主要體現在了知識記憶定式、方法記憶定式以及結果記憶定式等方面。
對于思維定式而言,主要指的是在投入某一項活動中時,提前會形成相應的心理狀態,也就是之前形成的知識結構、學習經驗以及行為習慣等因素,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比較穩定的認知傾向,導致學生在后期對知識進行學習或者判斷時,其結果會受到一定的干擾,從而產生一定的思維定式。通常情況下,思維定式具有兩重性的特點,即既具有積極作用,也具有消極作用。
理解定式一般主要體現在對概念或者是原理的學習中,因為受到以往知識的影響,所以可能會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存在部分學生認為,既能與酸發生反應,又能與堿發生反應的物質都屬于兩性物質。
通常情況下,類比定式主要是由于類比不合適產生的,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了模仿類推以及思路固定等方面。比如,當學習的知識內容之間具有非常明顯的相似性時,那么就很容易對不同點進行忽略,而類比的屬性正好為該不同點,所以最終的推理結果就會對學生本身的邏輯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主要指的是類比的或然性,同時也是中學化學學習過程中因為學習方法與思維定式而形成的一種負遷移。
對于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認知沖突而言,主要指的是原本的知識結構會對新學習的知識內容產生一定的矛盾,當學生原本的認知結構與新知識結構發生沖突時,就會引起學生質疑,同時對學習內容進行思考,從而使學生改變原始的認知結構,接受一種新的教學觀念,最終實現原始認知結構向新認知結構的有效轉變。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對于相關的教學人員而言,要想實現對認知沖突的有效激發,應該先對討論點進行合理設置,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樣就可以在學生認知中形成正確的概念,有效防止負遷移現象的發生。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當學生在對化學知識進行學習時,化學概念的學習屬于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礎部分。針對這種現象,對于相關的教學人員而言,一定要全面認識到概念教學的重要性。結合相關的調查結果可以了解到,因為對概念不明確而導致負遷移現象產生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在初中化學學習中,應該將概念學習作為其中的重點內容,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效連接,促進已知向未知的方向發生轉變,也就是避免負遷移現象的產生,將消極影響轉變為積極影響,從而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教師在對“氫化還原反應”這一概念進行講解時,可以與高中“氫化還原反應”之間進行有效連接,在掌握初中概念的基礎上,過渡到高中知識中,最終了解到實質為電子的轉移。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對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理解就能處于一個動態的過程中。
在中學化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在頭腦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錯誤概念,針對這種現象,需要教學人員及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最終實現概念的有效轉換,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轉換的時間以及轉化量進行明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少負遷移的產生。比如,在對“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概念進行講解時,可以將電解質與導電知識之間進行有效連接,教師可以反問學生“金屬單質可以導電,但是金屬單質屬于電解質嗎?”學生在經過深度思考之后,就能實現概念方面的有效轉換。
綜上所述,在中學化學學習中,不可避免會面臨負遷移現象的產生。針對這種現象,教師需要基于深度學習視角,對負遷移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及時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可以對遷移規律進行合理應用,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效連接,有效防止負遷移現象的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