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中川鎮中心小學 王巧利
生活化,顧名思義是指還原于生活并接近生活。在課堂上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是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對于課堂而言,在以往的課堂中,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學習單詞和語法,教師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去應對未來的各種考試,而不注重學生的實操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狀態都是消極的。生活化的教學課堂在根本上改善了這一點。
首先,很多學生學習英語都是啞巴式學習英語法,一般在課堂上學生只注重聽教師講,不注重自己實際開口去練,而英語的生活化教學則為學生提供了一些生活場景,能在不同的場景中做到開口說英語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
其次,小學生的年紀較小,教師設計情境化教學時要能以生活化為前提,在學習英語上應該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感到有興趣學習,而不是強迫式學習。所以教師在選擇生活情境時,需要結合小學生這一時期的特點進行情境的創設。同時教師也不需要完全遵循課本的內容進行授課,可以打破教材的限制來教授課本的內容。
第三,在過去的課堂中,一般都是由教師主動去創設情境,學生只能是被迫參與,雖然教師良苦用心,但是教學效果卻不甚理想。而生活化教學的重點在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參與生活化的情境活動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以往的傳統課堂中,一直都是教師作為主體,很多教師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都會以強勢的態度去教學生知識,相較于熟悉的母語來說,學生學習了一門在生活中不常用的新語言,教材內容的死板性使學生學習的時候,會出現學習困難的情況,所以生活化英語課堂中,英語教師只是需要在旁引導他們學習英語,幫助他們培養思維能力。
導入所起到的效果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新一節課程的學習中。一般來說,在英語課堂上,教師的導入采用的是“問候法”,例如,在教師走進班級里,都會先說一聲:“Class begin”,班上同學會回答:“Good morning , teacher”,教師則會回應學生的問候,之后再進行教學。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這種問候法是廣大教育者見得最多的一種方式,教師的“問”和學生的“答”都已經走向“機械化”,似乎這樣的問候就只是走一個過場,為了完成某種形式一樣,對學生接下來要學習的教學內容沒有過多的實質性幫助,更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導入環節,教師應該以兩點作為前提,第一點是能激發學生接下來的學習興趣,第二點是能緊密聯系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例如,在學生學習到“sport”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穿上運動服進行上課,給學生營造出一個氛圍。教師在上課的導入環節,可以先做一段自我介紹,如,“I like swimming(可以邊做出肢體動作,更形象生動地給學生進行展示,方便學生了解)I like running, but I don’t like playing basketball.And now do you like sports? ”最后的這個問題,則是引入了本節課所要學的內容,學生在問題被拋出后,也在第一時間積極地回答自己的體育愛好。這種生活化的課堂導入,能讓學生加以深刻的印象,在未來的生活中學生也能加以運用。因此,教師應該更新自己的導入環節,讓導入環節充分聯系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課后作業是學生進行知識鞏固的一個重要方式,在傳統的英語作業的布置中,教師往往都是讓學生利用抄單詞加深學生的記憶,讓學生能記住和背誦。英語這門學科學習需要背,這一觀念沒有錯,但不符合現在教育要求。無論是哪一個學科的學習,都重在讓學生學會運用,所以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教師可以盡量地少一些死記硬背的東西,而是能融入生活化的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在做作業中感受到樂趣,又能把知識融入生活中,并且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小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其想象力極其豐富,在進行與顏色有關的單詞學習時,教師就布置給學生聽單詞、涂顏色的作業。課后作業中,教師布置了“table、blackboard”等詞匯,然后讓學生自己發揮自己的想象為這些單詞涂上顏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單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在無形之中就記住了單詞。
教師在教學“Happy new year”的過程中,為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新年的氣氛,英語教師可以和美術教師共同商量,讓學生在美術課上學習剪紙和窗花,并讓學生自己布置教室。借這個機會,教師還給學生教了“Happy new year”這首歌曲。在這個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目前,我國新課改也強調,要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因此,將英語和美術兩門學科融合到一起,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美術的素養。
小學生相較于其他所處不同階段的學生來說,這個時期更活潑好動一些。教師在教授學生新知識的時候,盡可能地讓他們在玩中學。很多教育者都聽過寓教于樂這句話。但是,這種學習方式在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下并沒有落實到位。尤其是在英語課堂中,學生所面對的是一門新語言,生活中并不能常常用到這門語言,所以如果只是按照傳統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學生會覺得非常枯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多元化的游戲,能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在教學生“animal”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制作一些動物卡片,讓學生看卡片說動物,由于學生在動物園中看到過這些動物很容易說出名字,教師這時就能灌輸這些與動物有關的詞匯進行英語學習。在這個游戲中,學生用生活中所見所聞的事物去學習新的知識,并且對于在玩的過程中出現發音不準的學生,教師也能及時糾正。
英語這門語言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技能之一。我國英語教育的方式也從啞巴式英語到應試型英語再到應用型英語。這不斷進步的過程是廣大教育者們一步一步不斷探索、不斷研究分析得到的。而現在,教育者更提倡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主體,教師只是起到旁敲側擊的作用。筆者相信在不斷地探索下,英語課堂中的教學方式一定會愈加得豐富多彩。